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11209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7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启 业 课 第一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课型:启业课 编写时间:2010年8月9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反思:批注课题: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一课时 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2010年9月1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用具:挂图、动物卡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创设情景法教学过程: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2、)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3.学生独立观察。二、汇报。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批注个数是7的有 小

3、鸟、个数是8的有 小树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

4、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教学反思: 批注课题:第二单元:比一比(同样多) 第一课时 总序第 3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2010年9月2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等图片。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

5、.花朵片各若干。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

6、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一)、教学“同样多”批注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

7、会得到正确的结果。教学反思: 批注课题:长、短 第二课时 总序第 4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2010年9月3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方法:比较法、发现法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

8、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chang、 短duan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批注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

9、,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

10、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板书设计: 长CHANG 短 DUAN教学反思: 批注课题:高、矮 第三课时 总序第 5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11、2010年9月4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学具准备:积木块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

12、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三、排队游戏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批注四、反馈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板书设计: 高 矮教学反思: 批注课题: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总序第 6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2010年9月6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