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10624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诗词赏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诗词赏析专题训练 姓名: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教材简析】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

2、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秋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

3、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笛何须怨杨柳”,这时已叶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

4、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1 从表达方式看,这首词的上片重在 ,描写了 ,其中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字) ;下片 ,抒发了

5、,整首词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2 词的意境 ,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艺术方面开拓了宋词新的领域。3“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 、 ,词人特地用一个“ ”统领上片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 。4 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5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有何作用? 6 谈谈你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理解。 7请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教材解析】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

6、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称自己为老夫,颇有悱恻的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岗。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说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言极行走之快,可见狩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情形,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之后,又特别突出的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7、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是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立功的壮志,说到时候我一定会把雕弓拉的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这里用以指代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

8、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这首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 的情况,下片 ,表达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2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 。3 “ ”说明随从之多,“ ”说明观猎者之众,“ ”写出了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4“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 5词中“黄”指 ,“苍”指的是 ,“天狼”指的是 6这首词中作者巧用了“ ” 、“ ” 、“ ”三个典故,作用是 。7说说你对“亲射虎,看孙郎!”的理解。 8 说说你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理解。 9说说你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 10 用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

9、观场面。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教材简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二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词的上片描写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又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