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10623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约瑟问题的文化视角浅析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 瑟之谜。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 繁荣的中国。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中华 民族早在西方科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 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李约瑟在数十册 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 世纪到13 世纪之间保 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

2、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 欧洲,特别是 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却产生于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古代典籍也被大 量焚毁的欧洲呢?我们的停滞究竟源于何处?在这里,我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为何近代中国会落后于西方。第一,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自然的,中 国文化也被深深打上了小农意识烙印重农抑商、重人事轻科技、重礼教轻平等。这些观 念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薄弱, 尤其是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开始延缓甚至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首先,重农抑商政 策是中国封建帝王和官僚所实行的主要

3、经济政策。它的实行,首先根源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 础。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这种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而不是 用来买卖。农业经济成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商业便相对地不被统治者所看重。其次,受中 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比较崇尚重义轻利,而在实践中与此相联系 的便是重农抑商。商人往往是把赤裸裸地追求利润作为自己行为准则,可是在儒家的价值观 念中,则认定“为富不仁”,商人是典型的“小人”代表。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中国历代统 治者都毫无例外地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这种重农抑商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 了严重的后果。一贯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而工业与商

4、业是相辅相成的也就不 可能刺激手工业的发展。同样,商业与科技发展又密切相关,商业及商品生产不发展,就不 会给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资金和原动力,社会经济就不会出现技术革命的大进步。其次,重 人事轻科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此特征一方面由于中国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 政策而造成重农抑商政策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没有 生成对科学的强烈要求和发展氛围。科技一旦失去了社会动力的支持,也就难以获得发展。 另一方面,也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 与西方文化重人与自然的对立,是不同的。前者把自然当作审美的对象,追求人与自然的调 和;后者

5、把自然当作认知的对象,追求人对自然的征服。因此,前者看重的是人事,后者看 重的是科学。这也是近代中国科技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科举制度是封建 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引导人才流向的重要政策。但科考的指定书是儒家的经 典,科学技术知识从来不列入科考的内容。这也就否定了科技和科技人才的价值,而引导士 人从小埋头四书五经。所以,毫不奇怪,在中国历史上,为君而死的“忠臣”,比比皆是, 但是,就没有出现过像西方的布鲁诺那样,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人。所以,处在这样的社会 氛围之中,还能有多少人去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呢?再加上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也妨碍 了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此,

6、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在古代发明了伟大的火药、指 南针,却在近代被洋枪大炮轰开了国门。再次,重礼制轻平等,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家庭伦理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而礼教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在以伦理为本位, 以血缘为纽带的基础上建立起等级秩序。礼教包括礼仪、礼制、礼俗、礼义等多方面的内容。 应该说,礼治精神培养出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比如尊长爱幼等,在血缘基础上形成 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整个社会稳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之后,礼治精神在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同时,其本质也发生 了较大变化。董仲舒的“三纲”学说明显加强了君、父、夫对臣、

7、子、妇的统治。唐宋以后, 理学进一步加强了思想专制,竟造出“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父教子亡,子不敢不亡”的 愚论。这些论调严重摧抑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子孙的心智和功业,使中国人知足常乐、能忍 自安,个性被压抑数千年之久。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寻求个性解放,主张超越封 建藩篱、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潮在中国古老大地上展开,此时是在明末清初。第二,集权思想的严重阻碍。 千百年来,中国都是一个集权国家,集权的思想渗透到 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就连神圣的学术界也不例外,在中国历史上,由集权思想引领下的几种 政治制度,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最大障碍。比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国痛失近代 自然科学产生的

8、最佳时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与文艺 复兴时期的盛况最为相似的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可到汉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至 千秋万代,竟然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将其集权控制从政治上延伸到学术界,此 招一出,近代自然科学注定就不会在中国产生。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解,罢黜百家和科学 有何关系?殊不知百家之中,不仅是操合纵连横之术者,还有诸于墨子这样的研究自然科学 的人,但最重要是不仅是损失了一个墨家,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学术界从此就没有了学术自由, 中国再也不会产生象墨子这样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了。所以站在科学的角度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毒害中国最深的一种政治

9、措施,它不仅使中国痛失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最佳时 机,而且对后世贻害无穷。同时,“禁言”使中国失去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土壤。有很多科学 家在谈到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时,总有这样一点:中国人不注意保存自己的研究 成果,可研究成果如何保存,当时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出书了,可中国的老百姓还有人敢出 书吗?前有“焚书坑儒”之鉴,后有“清朝文字狱”之覆,中国的历朝历代,哪一代不是“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所以中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不是不想保存自己的研究成果,实则 是不敢保存。还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严重压缩了自然科学发展空间。中国古代的科举 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曾起到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在站中科学

10、发展的角度,们举制度的存在, 严重压缩了自然科学发展的空间。科举制度,如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价值观,一 种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中国人的官本位的思想亘古不变就是源于此。所以中国古代的 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做的是八股文章,鲜有读其它书、做其它文者,在这样的社会环 境下,自然科学还有发展的空间吗?近代的自然科学当然不会在中国产生。第三,缺乏科学系统的哲学思想。我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 严密的理论武器。 爱因斯坦在 1953 年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的一封信 是这样写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 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

11、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 不具备 “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 ”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 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 所以我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 而非科学技术。第四,东西方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古代中国和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很大 的不同。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但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从神 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 两个文化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了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在不 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 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 力是在

12、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 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其次,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 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 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 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东方思维方式 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功利主义 太强,并和特定的政治伦理观点结合太紧密。而西方思维方式则相反。东方思维方式 中,更多地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

13、系 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同样与之相反。二者显示了不同思维水平的深度和高度。东方 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于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 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西方思维方式表现出较多的冲破框框的创新精神,他们较少 有以权威为当然依据的思维定势,而较多有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精神。或许正是由于 这一差别,使得西方的新科学层出不穷,而东方总是在西方的后面模仿学习。再次, 我国文字的逻辑性的缺失。中国的文字相对于拉丁语系来说,缺少了逻辑性,并且在 中国的古代,我国的古文对于科学的描述又无法弥补的缺陷,无法做出准确的定义和 演绎,所以中国的古代文字系统对于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对“李

14、约瑟难题”之类问题的反思,早自洋务运动开始就已产生,当时的“师夷 之长技以制夷”,“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直到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推翻帝制,甚 至可以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由国家倡导实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 国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实际方案。摆脱重重障碍的中国,今非 昔比,经济、文化、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势不可挡。但是,当前世界 重大科技变革的中心仍在西方,我国还存在诺贝尔奖零现象,“新中国”仍然不是创 新思想的摇篮等等,说明我国的文化科技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李约瑟难 题”继续困扰着我们。为了加快我国科技的发展,促进我国多方面的进步,使我国再一次立于世界的巅 峰,研究李约瑟难题、摆脱李约瑟问题,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