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10575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提升优质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传递知识和经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能否有效地运用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从以下方几方面考虑:一、信息技术如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

2、,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 教师要想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发挥淋漓尽致,就得掌握用它的时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适时地为教学服务。由于学科的性质的不同,可能课堂教学所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的时机有个准确的把握,以保证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效果是最佳的。 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出现在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新课创设理想的情景,且学生对所要引入的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做最理想

3、的铺垫,这时可以尝试使用;其次,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而这样的教学环节用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解决起来困难,不形象、不直观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力量;最后,为了对文本知识的延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这样必要的手段。二、利用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上的整合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信息技术运用有个整体的认识,既“整合点”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各类情境,综合运用图象、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概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但是,它毕

4、竟是一种为解决教学服务的工具,它的应用往往是解决常规教学中的学生较难理解、不熟悉、缺少感性认识等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而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琢磨,在什么时间、情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展示。 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难点往往出现在如何解决学科重难点的方法上,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但对于何种方法、何种有效地契机来为教学服务,缺少应有的经验,而这也不是简单的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的,虽说教师间

5、的合作可能有所缓解,但毕竟不是教师本身所应达到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适时地有针对性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而这一点,往往体现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对文本的预设上,既突出表现在备课的环节上。由于自身素质和客观原因,教师不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解决课堂的重难点的方法上就有局限性,即使教师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可能放弃。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文字,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要只是从文字上去简单地理解文本的意境是不现实的,即使这方面的研究的工作者也需要去仔细揣摩,所以如何降低文本要求,同时能利用有效的手段达到小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形象化的创造是有必要

6、的。记得几年前一个朋友在教学小语望庐山瀑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自己也煞费苦心。多角度的去观察庐山瀑布是理解古诗的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实物是不现实的,那么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最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当时条件的不允许,我们地处乡村,不可能了解到庐山的“真面目”,利用投影仪,来让学生观察,教学事半功倍。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对文本透彻的了解,初步预定出应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结合处,同时也要求学校、社会或更多的专业人士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资源共享最有利的条件,成为帮助教师在时间和空间解决教学难题的平台。三 、信息技术如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

7、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的因素,就有不可预测性,课堂上总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利用媒体等条件精心设计的环节,就因为学生突然生成的问题而被迫终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

8、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只备了课,却忽略了重要的主体学生。 记得几年曾听过这样的专家讲座:“某国的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借助网络自己研究有目的性的论文。”当时听了,自己也很神往。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假设: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为教师今后的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可能。 总之,时代的进步更应体现时代的教学,如何做到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愿我们的教学因信息技术而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