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分析报告(韩娟).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096753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分析报告(韩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分析报告(韩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分析报告(韩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分析报告(韩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分析报告(韩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可能性“掷一掷”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统计数据分析一、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数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想通过本问卷了解大家对数学课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为本次“国培研修主题”提供研究资料。二、调查时间、调查对象及调查情况: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中旬。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三年级、六年级数学课任教师,共发放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三、调查过程:1、起草调查计划。2、拟定调查问卷。3、开展调查。4、上交原始问卷及统计。5、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对于课程标准的了解,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是深

2、浅程度不一。有4人认真学过,占50,有1人粗略看过,占12.5,有三人是在培训时候听过,占37.5。2、课前是否要出示教学目标有分歧。有2人每节课都出示,占14.5,有1人偶尔口述一下,占12.5,其余几乎不出示。 3、大多数教师都能明确教学任务,并完成教学任务。有2人认为学生要完整记下应学内容,占20,有5人学生应对学习内容会学乐学,并且学会方法,占60,有2人认为学生应会回答应学内容的问题,占20。4、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适当安排合作学习。有6人经常安排,占60,有3人有时安排 ,占30,有1人不安排,占10。5、能给学生自学时间的教师占少数。有4人给学生自学时间,占40,有6人不给学生

3、自学时间,占60。6、能给学生时间进行讨论,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师占多数。有2人给时间5分钟以上,占20,有6人给时间2-4分钟,占60,有2人偶尔给学生时间进行讨论,占20。7、对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大多数教师都能积极组织,认识到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有3人让学生做实验占30,有5人有时做,占50,有2人不做,占20。8、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能正确对待,并有能力解决。有4人喜欢学生提问,占40,有3人比较喜欢,占30,有2人不喜欢,占20。9.教师多数都能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以激励学生学习。有5人经常表扬学生,占50,有3人偶尔表扬学生,占30,有2人表扬过优秀学生,占20。10.对

4、于教学效果的检测,教师所用方式各不相同。有2人喜欢提问,占20,有3人喜欢用观察,占30,有1人用课堂小测验,占10,有3人都用过这些方式,占30。11、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有3人课中,占30,有2人在课后,占20,有5人在下节课前进行,占50 。12、多数教师能注意教学中时间的分配。有7人注意时间的分配,占70,有3人不太注意时间的分配,占30。13、教师多数能认识到反馈对教学的重要性。有7人认为反馈有作用,占70,有3人认为作用不太大,占30。14、学生对可能性“掷一掷”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88.2%,说明教师们对学生的

5、数学预习工作是比较重视的,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能够更好地充当学习小主人的角色。选“不要求预习与其他”项的占调查总数的11.8%,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会缺乏新鲜感;另一种是学生是低年级的,缺乏预习的能力。五、讨论与反思:1、要加强教师对可能性方面的课程标准的认识,对课标认识不够会影响可能性“掷一掷”教学方向及知识的深浅程度。而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都是专职数学教师,对课标中的可能性内容重视程度较高,个别人需要提供认识。2、对教学目标的出示问题众人意见不一。但是每节课教师都明确教学目标,并会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6、。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能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值得思考的。3、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要如何引导学生安排好自主学习,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4、对于检测学生可能性“掷一掷”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是哪种方式效果好,什么时候运用效果好?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总之,数学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数学教育问题。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并力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但不管怎么说,教师是“主体”,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提高都必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源,这需要我们教师这个群体共同倾注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