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09584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爱孩子,允许他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安庆市高琦幼儿园 徐宏丽培养健康活泼、快乐开朗和全面发展的儿童个体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幼儿园课程思想中明确提出的内容之一。而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足,有时会犯一些错误,正所谓“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36岁的幼儿由于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面对孩子的错误,学会宽容和包涵,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并正确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对孩子来说,每次失败和错误的尝试,既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这种体验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必然的,不可缺少的。在这里,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

2、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在于老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态度。那么,我们在孩子的错误面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首先,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与个性特点,呵护和关爱他们。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 认真观察孩子是研究和了解孩子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在平时的活动中,认真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呵护其稚嫩的心灵,使其不受任何强迫和伤害,这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观察中,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就认为他们应当一切服从成人的意志,更不能以“老师教育你是为你好”理由而善意地伤害幼儿的自尊,剥夺他们

3、的权利。记得我曾经代过一位名叫吴凡的小朋友,每次吃饭时不仅食欲好、饭量大,而且吃的速度也很快。有一次,班上的饭菜比较多,我们便好心地将剩余的饭菜分给他吃,尽管他摇摇头说不要了,眼中流露出一丝的为难,但迫于老师的“关心”,他还是把额外分给他的饭菜吃完了。第二天早晨入园时,他的家长就告诉老师:“以后孩子吃饱了,他说不要就别再给他加了。”当时,我们听了家长的话,既吃惊又委屈。其实,静下来想一想,如果我们当时用心观察,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现象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前提则是尊重孩子。规程中明确提出尊重爱护幼儿,就是要求我们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

4、的需要和自身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因此,我们在观察中要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切不可将幼儿的特点当作缺点。如:舒鹏是我们班上一个聪明又调皮的男孩,他午睡时总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制止,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疑惑和无辜,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针对舒鹏的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只要他自言自语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休息,允许他自言自语,二是在他上床时,我一边给他盖上被子一边同他轻轻地说几句“悄悄话”,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消除他心理上的不安和紧张,帮助他很快入睡,三是平时我给他提供说话和发言的机会,并告诉他想说什么就大胆地说出来,只要注意一下场合就是了,一段时间以后,

5、舒鹏午睡时自言自语的现象减少了,午睡习惯也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其次,教师应接纳和宽容孩子的错误,满怀爱心地去启发和引导他们,并给予适当的关爱与帮助,促进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发展不够完善,自控力差等因素,常常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这时,我们老师应该能接纳和宽容他们的错误,满怀爱心地去启发和开导他们,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该教育的时候就进行教育,该给予帮助的就进行帮助,使孩子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孩子在改正缺点的同时,会更加信任与尊重老师。 我们班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李浩然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带来的小赛车玩具不见了,当时,我发动全班小朋友一起找,可是

6、怎么也找不到。两天后,小赛车玩具自己又“回来”了,经过了解我得知,玩具原来是被许志鹏小朋友拿回家去玩了,在起家长的教育帮助下许志鹏又把玩具送了回来。怎样才能让许志鹏不再反同样的错误,而且使他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呢?我便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奖励给许志鹏小朋友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奥特曼”,告诉他这是我们班上三位老师奖给“最诚实的孩子”的礼物。当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同班的其他两位老师,得到了她们的一致赞同。当我把玩具“奥特曼”送给许志鹏时,他高兴极了,眼睛里充满了兴奋与感激。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理解问题特别简单,他们不认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走有什么不对,更不懂什么是偷窃。因

7、此,作为一名有责任的老师,既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行为,在方法上又不能简单粗暴、夸大事实,乱扣帽子或者是恐吓孩子“送派出所”、“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等等,如此做非但不能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再犯类似的错误。爱孩子是我们老师的天职,更是教育之魂。宽容有时会让你收到比严格更为理想的效果。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而不能让鱼儿生存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就是爱,帮助就是爱,理解就是爱。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师应该在孩子的错误面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再次,针对孩子的错误,教师正确运用“批评教育”与“赏识教育”,

8、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成为一名“好孩子”。批评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它是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明确批判的目的。批评是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过错和错在哪里,以利于他们今后改正,而不是让幼儿怕老师,以后再也不敢“闹”了;其次要注意批判的方法,老师的批评应针对事实本身,而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伤害他们的自尊。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曾指出:老师时时处处的嘱咐和催促声,是孩子滋生厌烦心理的条件之一,也是助长孩子办事拖拉的外在原因之一。因此,老师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切忌带来负面效应。比如,有的老师在批评孩子时,不允许孩子解释,认为他们的解释就是在开脱自己的错误,替自己找理由;就是和老师顶嘴,是

9、对老师批判的不服气。殊不知,孩子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他就没有自己的想法,而孩子又不能像成人那样深藏心事、自我排解。于是,他们会寻找机会,用别的方式来宣泄,如无端地发脾气、无理取闹,或故意做出一些明知不对的行为等等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反驳,孩子的反驳能让老师了解他的思想,有利于批判的针对性。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之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也就是说,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和教育他们,哪怕是他们一丝一毫的进步。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老师只要在孩子的错误面前换一种角度

10、进行教育,即变“批评教育”为“赏识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更有力量,更有效果。同时,也不会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不会使孩子萌发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如饶健是一个比较活泼调皮的小男孩,有一次他看到坐在他身边的高嘉诚手中的玩具机器人很好玩,便立刻走过去一把将高嘉诚的机器人抢走,惹的高嘉诚大哭大叫,恰巧这时饶健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相撞,我微笑着对他摇了摇头,他好象明白了什么似的,马上过去把机器人还给了高嘉诚,还边帮高嘉诚擦眼泪边诚恳地说:“对不起,我不抢你的玩具,还给你了。”看到他的表现,我又微笑着点点头。事后,我将饶健叫到身边对他说:“你想拿别人的玩具,看到老师摇摇头就没有拿,还给了别人,这说

11、明你能尊重老师,是个懂事的孩子;后来,你又主动向高嘉诚道歉并帮他擦眼泪,说明你很懂礼貌,而且知错就改,是个真正的男子汉。”饶健听完后十分高兴。常听到家长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不怕老师太认真,而是怕老师错误的认真。”可见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也紧紧地牵动着家长的视线,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今天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点灯的事业,而并非一份填鸭式的工作;今天的教育应该将孩子当作一个鲜活的、富有思想的生物个体,我们要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而不是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作品、视为矿物予以条条框框地定型。因此,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明白:孩子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应该有所选择,因为我们是一名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赏识孩子的心理,宽容与包涵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