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09533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 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 生态和美学价值。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 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 相互影响。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 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 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 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

2、单元的类型组成, 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以一种生态系 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 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 网)。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 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以粒度和幅 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总面积决定 空间幅度。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

3、特征长度、面积或体 积。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 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 程。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 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1:100 万。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 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14、干扰与胁迫的差异:干扰直接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胁迫改变其功 能。15、干扰的类型:来源分自然

4、、人为;功能分内部、外部;形成机制 分物理、化学、生物;局部、跨边界干扰。16、干扰的特性:多重性,尺度性,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不协 调,尺度上的广泛性。17、扰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干扰:系统中一些发生的不可预知的 突发事件,自身无法复原到原有的面貌。18、干扰的性质:具有多重性,对生态系统影响表现为多方面,具有 较大的相对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系统演替 过程的再调节,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19、常见的干扰现象:1)火干扰,提高生物生产力,影响物种的结构和 多样性。2)放牧,放牧对于那些放牧历史较短的草原来说是一种严重 干扰,而对于已有较长放

5、牧历史的草原,放牧已经不再成为干扰。适 度的放牧可以使草场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草地景观物质和养 分的良性循环。3) 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和平整等。改变了土壤 的结构和养分状况;地表粗糙度增加,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地表 粗糙度增加还可以减少物种的丰富度。4) 土壤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 养分;更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物种丰富度的急剧减少;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淡水水体富营养化。5)践踏,对大多数物种,具有 负面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侵入提供有利场所。保持较高的物种丰富 度。6)外来物种入侵,是一种最为严重的干扰类型,往往是由于人类 活动或其它一些自然过程而有目的或无意识地将一种物种带

6、到一个 新的地方。7)人类干扰,人类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系统 来说是一种干扰。20、景观异质性对干扰的影响:景观异质性的变化会增强或减弱干扰 在空间上的扩散与传播。2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干扰的类型和尺度,景观中各斑块的 空间分布格局,各种景观元素的性质和对干扰的传播活动,相邻斑块 的相似程度。22、干扰与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 降。23、斑块的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 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24、人为引进斑块:人们有意或

7、无意地将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 局部生态系统。在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 的管理活动。25、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 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因为斑块中心部分在气象条件、物种组成以及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与其边缘部分不同。26、内部种:集中分布在斑块中心部分的物种,要较稳定的环境条件。 边缘种:物种适应多变的或阳光充足的环境条件,分布在边缘部分。27、廊道: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廊道的功 能:生境、传输通道、过滤和阻抑作用、源和汇的作用。28、线状廊道: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结构。道路、铁 路、堤坝、沟渠、动力线

8、(传输线)、树篱等,狭窄河流或河岸廊道。 特点:狭长条带;以边缘环境为主,内部环境很少;由边缘物种占优 势。没有一个物种是完全局限于线状廊道的,相邻基质的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物种和土壤对线状廊道的内部环境和物种影响较大。29、带状廊道含义: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带状结构。如: 高速公路、宽林带、宽动力线等。特点:较宽条带;每边都有边缘效 应,足可包含一个内部环境;特点:较宽条带;每边都有边缘效应, 足可包含一个内部环境;除有边缘种外,内环境中还含有较丰富的内 部种。30、河流廊道含义: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包括 河漫滩、河岸和部分高地。河流到高地的环境梯度比较明显。31

9、、空间上的连接度如果某一空间在延续途中未被其它边界所穿插、 隔离,就认为该空间是完全相连的。基质是景观中连接最好的景观要 素,并包围其它景观要素。但基质通常并不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是被 分成几块地段。32、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控制程度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的景观要素类 型往往也控制景观中的流。基质中的优势种也是景观中的主要种。基 质主要是通过产生未来景观来控制景观动态。33、基质孔隙度:包含在基质内的单位面积的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的密度。34、景观异质性:描述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来源自自然干扰、人 为活动,空间、时间、功能、基质异质性。3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在景

10、观功能上起主导作用。 判别标准:相对面积,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的流,50%;连同性,完全 连续的,连接度较其他景观高;对景观的动态控制。36、基质孔隙度:包含在基质内的单位面积的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是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的密度。37、空间异质性:由景观斑块的类型数,其所占比例、形状、空间布 局及斑块的相邻状态所决定。38生态交错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的生态 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其强度所决定。特征:是一个生态 应力带,具有边缘效应,阻碍物种分布,生境能量与物质交换最高。 功能:通道或廊道,过滤与屏障,源,江,栖息地。类型:水陆交错 带,干湿,农牧,森林边缘带,地表水与地

11、球过渡带。39、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所致的景观有简单趋于复 杂的过程,即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 斑块镶嵌体的过程。40、连接度: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测定 指标。41、连通性:景观元素是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 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描述景观中各元素有利或不利于生 物群体在不同斑块之间迁徙,竞食的程度。42、流的含义:如能流、物流、物种流,物质、能量和物种的流动过 程。遥感: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 资源管理的监视(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 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

12、)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43、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 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44、总的来说,景观有3种理解,即美学、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45、生物多样性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6、分析森林景观的异质性,从景观水平的年龄结构、类型结构和 粒级结构三个方面进行。47、按照地面的高度和形态可将地貌类型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48、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森林类型,这些类型可分为两个系列,一 是

13、地境系列,二是时间系列。49、Forman将景观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分散的斑块景观、网状景观、交错景观和棋盘状景观。50、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可以将景观划分为5种类型,天然景观、管 理景观、农业景观、城郊景观和城市景观。51、在景观水平上,有三种动力使景观之间的流得以发生,它们分 别是物理力、生物力和人力。52、按强度可将促使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分为弱度、中度、强度和极 度。53、一个地区的气温决定于纬度、陆地海洋的对比、海拔高度。54、按照透光孔隙的大小和分布以及防风特性,通常把林带的结构划 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55、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原则有,动态性原理、层级性原理

14、、创造性 原理、有限性原理、多样性原理,和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理。56、按斑块的起源,可将斑块分为4类,即干扰斑块、剩余斑块、环 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57、关于景观要素间的流的有两个基本观点,半透膜观点、源区和汇 区观点58、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可以将景观划分为5种类型,即天然景观、管 理景观、农业景观、城郊景观和城市景观。59、全世界植被可分为森林、热带稀疏草原、草原、荒漠、冻原。60、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分为4个层次,即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61、景观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动,靠的是五种媒介物分别 是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和人

15、。62、景观空间格局有规则式均匀格局、随机分布格局、聚集格局、线 状格局、平行格局等5种形式。63、按形成机制可将干扰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生物干扰。64、土壤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土体增加物质、土体失去物质、土体内物 质的迁移、土体内物质的转变等4种形式。65、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而逐步递减。66、按照作用力强度可将干扰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弱度、中度、强度、极度。67、走廊有着双重的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另一方面 它又将景观另外某些不同部分连接起来。1. 景观理解: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景观 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 性和地域性;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景 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景观 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2.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差异:景观是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 来定义并进行研究的,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维持是景观生态学的研 究重点之一;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性系 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 嵌体的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研究则强调垂直格局,即能量、水分、 养分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 景观中的所有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