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0951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项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戊戌年运以火运为主,冬季风火之势太过,冬季不寒,反为温热。冬季温热,最易发冬温一病。临床论治流感需遵黄帝内经中“审查病机,无失气宜”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辨“机”用药。为发挥中医药防治流感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结合本省情况,根据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准,制订以下中医药防治方案,供参考。一、病因病机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围,由时疫邪气所致。肺主气,上通鼻窍,外合皮毛,邪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表现为表热实证。若正气偏虚,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脏腑功效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深入发展

2、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期邪退正虚,可出现气阴两伤之证。二、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烧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例或出现泄泻或(和)呕吐。小儿可出现厌食,高热者可出现惊风抽搐。体征关键包含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部分病例疾病来势凶猛,忽然高热,病情快速进展,邪陷心包,甚至亡阴、亡阳,出现厥脱造成死亡。三、辨证论治辨证关键点:本病初起邪热犯卫,属表热实证,以后热毒袭肺,并可灼伤气营,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虚。诊疗标准:依据疾病阶段不一样,适时选择疏风解表、清肺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之法。小儿、老年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根据以上辨证论治标准,依据

3、各个群体生理特点不一样,诊疗时应分别应对。小儿易惊风或夹食积,治宜熄风止惊或消食化积;老人正气亏虚,治宜祛邪兼以扶正;孕妇注意安胎。证治分类1.邪热犯卫症状:发烧恶寒或未发烧、咽红不适、肌酸乏力、或轻咳,舌淡红,苔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参考方药:金银花18g、连翘15g、竹叶9g、荆芥6g、薄荷6g(后下)、桔梗6g、牛蒡子9g、芦根18g、炒杏仁9g、生甘草6g。2.热邪袭肺症状:发烧、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参考方药:生麻黄9g(先煎去沫)、炒杏仁9g、桔梗12g、生石膏30-50g、黄芩12g、

4、金银花30g、连翘12g、 蒲公英30g、沙参12g、生甘草10g。3.气营两燔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治法:清气凉营参考方药:水牛角24g(先煎)或羚羊角粉1g(冲服)、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栀子12g、赤芍9g、丹参12g、瓜蒌18g、生甘草6g。4.正虚邪退症状:倦怠乏力、口干、多汗、食欲欠佳,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参考方药:淡竹叶9g、生石膏15g、党参15g、麦冬15g、炒甘草6g、粳米30g。四、中药煎服方法1.煎药用具:尽可

5、能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2.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通常超出药面2-3厘米。3.(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15-20分钟左右,倒出。4.(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15-20分钟左右,倒出。5.若有特殊使用方法药品,注意药品特殊使用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6.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7.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8.饭后30分钟服药。五、预防调护诊疗期间应认真护理,注意观察病情改变,谨防高热动风、邪陷心包、合并或继发其它疾病等。流感以预防为主,3至4月份昼夜温差大,是流感易发期,推荐既能益气补虚,又能清心肺之热方剂以下:麦门冬9g、清半夏6g、钟乳石5g、桑白皮5g、白芷3g、紫菀6g、淡竹叶3g、太子参5g、生甘草5g、生姜3g、大枣5g,毎日一剂,水煎10分钟或泡水代茶饮。另应注意下列预防方法: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尽可能降低到人员密集场所逗留时间;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2.“食饮有节”。饮食清淡、规律,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提升机体免疫力。3.“起居有常”。人应顺应自然界改变,作息要规律,合适锻炼身体。4.“精神内守,病安历来”。要做到心神安宁,情志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