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09164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原则 要正确认知该文章阐述、说明、分析、辩驳、介绍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怎样表达和写作的,并标示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证明、阐发什么,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要关注文中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表示消息的来源或依据、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插入语,并标注出来;要特别注意定语、状语和关联词语以及注释、说明等等。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

2、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等)。 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 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二、论述类文本答题的三个意识(一)、文体意识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1、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其结构可以是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破是驳斥对方观点,立是摆明自己的观点) 。3、本论部分逻辑结构:并列、递进、对照(

3、二)、文本意识把握答案来自文中的原则 1、 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2、 做题时可采用“逐段阅读梳理法”,一画观点,二标材料,三圈出线索词和关键词。(三)、规范意识即规范作答1、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分点作答,不同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做到答案清晰简洁。2、答题的语言可以直接取自阅读文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3、从文本到答卷语言的转换,往往包括三个方面:具体的要加以概括抽象的要加以阐发含蓄的要加以解说。三、考点说明、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考点1:理解 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

4、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题型及解题思路: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 类似于翻译。要说明的是,论述文本的理解词语、句子含义的题目,比散文中的复杂。散文中的这类句子主要是生动形象、手法用得多,其真正的含义并不太复杂。而论述文本中的这类句子,往往较为深刻,常常包含着好几层含义。所以,我们作答时,要一层层地去解读,“去翻译”。答案一般分为3点。常见提问方式:1.如何理解“”的含义?2.为什么说“”?答题步骤:(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首先要明确筛选区间2.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有对概念的解释3.接着,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本质特征的词句4.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典型例题】(论名声)17我国古代有

5、“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首先要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的层次2.其次要琢磨句子中有哪些关键词3.再次,要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区间,结合语境从关键词入手,透视其深层意义。(一些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4.最后,整合组织

6、分点作答。【典型例题】(智慧与国学)15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6分)中国人自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或“自以为拥有一种超级知识,足够博学和聪明”),除了教育别人就无事可干。(2分)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理解,(2分,答“苏格拉底的话”或“苏格拉底的妙论”给1分)恰如一剂苦口良药,可以疗救国人自高自大的毛病。(2分)考点2: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题:常见设问形式: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7、解题步骤:1、给文章分层,概括每层内容。(这是最关键的一步)2、回答时要使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字眼,使层次更清晰。3、 我们要学点思路方面的术语:如首先由引出话题;然后介绍现状,剖析原因,挖掘根源,揭示实质,列举的现象,指出弊端或危害,点明方法(途径、措施),指出意义。4、 另外,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思路,不会超过四个层次,当你的答案超过四层,就说明你的答案有问题。【典型例题】(2011江苏卷 捧与挖)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解析议论文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

8、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答案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二)归纳概括题:到文中去筛选信息,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拼接、整合,没有什么太好的捷径可走。1、如果命题者让我们分析某个问题的弊端,我们应该到各段去找“造成”“导致”“这样就会”等字眼。 2、如果命题者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方向,我们应该到各段去找“应该”“必须”“一定”“要求” 等字眼。常见设问形式:1、某某的原因是什么?2、某某有哪些(相同、不同)特点?3、概括文意

9、回答某某问题。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分析题干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明确概括的对象、角度、重点。第二步:定区位。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寻找要点。第四步:从不同角度摘录语句,整合归纳,组织成句。组织答案要注意:A.要点要齐全。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B.要变换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要点,不要只从一个角度思考作答。C.要明确题干指向,根据文本组织答案,不要答非所问。D.尽可能多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多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典型例题】

10、(2012江苏卷 笑的价值)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答:_ 解析本题通过围绕一个中心筛选信息来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先找到主体段落的中心句。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第三段的中心句是: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在中心句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就是答案。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三)态度题:常用到的态度词语:肯定、否定、欣赏、支持、反对、宽容、原谅、压制答案必须清晰摆明作者对何事持何种

11、态度。注意:如果题干就是对一个问题的态度,分值是6分,我们答题时一定要意识到,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可能不是单一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赞成,不可能得到6分,真正的答案应该是几种态度的汇总,比如对这件事某一个方面是赞成的,对另一个方面是反对的常见提问方式:1.(作者认为,)应该才能?2.“”,这种说法正确吗?解题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其标志性语词往往是“认为”、“以为”、“感到”等。 抓住文中运用的材料。论述文,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

12、是分析概括.抓住作者的评述,作者观点态度。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题干要求等。【典型例题】(纯朴的嗜血者)17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四)论证方法的作用。论述类文本常见论证方法有:

1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各论证方法的作用效果: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常见提问方式:文中某段,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来作阐述?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论证方法;2.结合文本概括论证的具体内容;3.阐述论证效果。【典型例题】(波兹曼的诅咒)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

14、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2)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五)语句、语段的作用。1、内容上的作用:通过内容(对比),论证作者观点。2、结构上的作用。【典型例题】(智慧与国学)16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6分)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谈论人间朋友和国人自以为拥有最高智慧可以拯救世界的盲目自大作类比,(2分)批判(或“讽刺”)了国人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2分)呼吁跳出传统,寻求新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2分)(六)引用名言的作用。1、如果名言在开头,最大的可能是(直接或者反面)引出话题。2、名言在文中,可能是论证了观点,也可能是与某种现象形成对比,增强了说服力。3、名言在结尾,可能是总结全文,进一步表明态度,使文章更深刻。考点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命题揭秘】 “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一般是文章论述对象或中心话题。“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