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091637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局部大意,初步学会给每局部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办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4.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局部大意,初步学会给每局部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

2、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办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句子,来猜猜老师说的是谁?2、你们看,之所以大家能够猜出老师形容的是谁,是因为什么啊?预设:因为老师形容的具体形象、抓住了他的特点是的,你们能够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神态。猜对人物,这也正表明了,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能够认识一个人物。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二检查预

3、习,解决词语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局部,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学生汇报2、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出示:u li qi n qi xun ng黝 黑 趔 趄 门 槛 刀 鞘 漩 涡 炕沿ti zhu n gun笤 帚 吆喝 晋察冀 还乡河 鸡冠花sng nng推推搡搡 软鼓囊囊 嘟嘟囔囔 咬着牙拧 指名读,全班齐读。3、课文中还藏着不少有特色的词语呢,你找到了吗?出示学习单第一题预设:我找到不少描写声音的词语,比方“嗡嗡嗡嗡。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之为拟声词。我们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读一读。(出示:女老师走到

4、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突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似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指名读。4、小结:你发现了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词,句子才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三列小标题,概括内容1、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得则准,表明课前已经做了充沛的预习,把课文读了很多遍。现在谁先自告奋勇,用一句话来说说第一局部的内容?预设:雨来的游泳本事高超。雨来爱游泳,而且游泳技术高。把这句话再浓缩

5、成简单的词,可以是 游泳本事高“游泳本事高这几个词既简洁又概括了第一局部的主要内容,就是这局部的“小标题啦,我们把它写在序号一旁边。2、同学们看,把长长的一局部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多有趣啊!会用这样的办法来写小标题了吗?请同学们给课文的六个局部分别列上小标题,写在序号旁边。注意,我们今天列的小标题既要能概括这局部的内容,又要尽量的简短。3、请一生上台投影介绍自己列的小标题。预设:游泳本事高 雨来上夜校 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 河沿枪声响 雨来没有死第六局部标题“雨来没有死引用的是课文中的句子,我们应该用引号来表示。4、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抗战时期,在芦花村有一

6、个游泳本事高,受过爱国教育的小男孩名叫雨来。他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李大叔,与鬼子斗智斗勇,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没想到雨来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事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四品析文本,感受形象1、雨来的故事流传了60多年,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预设: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使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刚强不屈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2、老师发现,在刚刚的交流中,许多同学都把目光关注到课文第四局部,这是为

7、什么呀?这局部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确实,这也是课文中最关键、描写最精彩的局部了。就请同学们默读第四局部,边读边思考,你从哪里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中,有这样几段对话。出示对话读着这些对话,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从容与机智2是呀,不管鬼子使出什么伎俩,雨来自始至终机智应对,毫不屈服。能把这几段对话读好吗?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1鬼子是怎样的毒打啊!请你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标红相关动词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拧、揪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

8、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2从这一段描写中,你能否感受到雨来的英雄气概呢?在敌人的惨无人道的摧残下,雨来还是咬着牙,艰难吐出的三个字:没看见。是的,我们从描写扁鼻子军官的句子中,看到了雨来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这种描写我们叫做侧面描写。3难怪要叫他们鬼子,他们竟然如此残忍地对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痛下毒手,哪有人性可言?你看,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生读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生读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

9、一拳。生读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打得累了生读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3、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预设:决不能告诉他们李大叔的去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1这句话还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过?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2在一篇里,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这

10、种写法就叫作“前后呼应。文中的这两句两句话互相呼应,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说说你的理解。是的,这都是雨来英雄行为的思想根底。3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想的是这句话,念的是这句话。这句话已经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这句话也一直在默默得在撑持着他。来,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放进我们的心里。来,饱含深情地读一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五体会叙述,探究联系1、 我们刚刚交流了第四局部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清晰。现在我们在回到这篇长长的中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2、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还有几处“前后呼应,说一说句子所叙述的效果,谈一谈你的体会

11、。1两处环境描写相互呼应出示: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似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2这两段话给你什么相同的感觉?确实,这两段话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感受到了芦花村的美。大家再想想作者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是的,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的有机呼应,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比美丽,叙述了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3继续谈体会:这两段话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用

12、心感受第2段话,这是雨来遇害之后的一段描写,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失去雨来的悲哀和伤心。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是凄美4小结:残阳如血,山河呜咽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来,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些文字所带给我们的温度和情感吧,谁再读一读这些文字?想着画面,读出诗情画意,如泣如诉,读出真情实感。5还有哪里用了呼应的写法?说一说雨来游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几处游泳的场景?预设:一写游泳:雨来和小搭档儿们一起游泳的场景写游泳:雨来在水里望着妈妈笑写游泳:雨来安然脱险6开头的两段写雨来游泳本事

13、高,这两段内容是否可以省略?这对故事情节的开展起到什么作用?开头描写雨来游泳本事高,为后文雨来在鬼子枪口下通过游泳逃生埋下伏笔。“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为后段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结构紧密,使读者督导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疑心之感。六总结延伸,布置作业1、读着雨来的故事,讲述着雨来的英雄事迹,我们了解到战争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不惧危险与敌人斗智斗勇来捍卫自己的家园的。有人问小英雄雨来的作者管桦:“雨来这个人物是真实的吗?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象的。出示文字: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情节,美丽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管桦2、则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课下去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四、板书设计:小英雄雨来刚强不屈 呼应热爱祖国 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