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09105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 形成性考核 第五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步测试】 第五章质量管理常用方法一、单项选择1下列属于定性质量分析方法的是( )。A 散布图 B 因果图 C 排列图 D 直方图2能够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是( )。A 排列图 B 因果图 C 分层法 D 直方图3排列图中按照累记百分数把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类,其中0-80%的叫( )。A 主要因素 B 次要因素 C 一般因素 D 忽略因素4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的直方图类型为( )。A 标准型 B 偏峰型 C 陡壁型 D 锯齿型5散布图中x增加,y随之明显增加的关系称( )。A 强正相关 B 弱正相关 C

2、强负相关 D 不相关6.下列方法中,可进行定量分析的是( )。A.亲和图法 B.系统图法 C矩阵图法 D矩阵数据分析法7通过确定关键路线来统筹安排完成整个系统预期目标的方法是( )。APDPC法 B矩阵图法 C矩阵数据分析法 D箭头图法8如果把要实现的目标及需要的手段和措施系统展开以明确问题重点,可以用( )。A. 系统图 B. 网络图 C. 流程图 D. 直方图二、多项选择1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 )。A 自由畅想 B 进行评论 C 相互融合 D 条件限制2因果图又被称为( )。A 石川图 B 目标手段图 C 鱼刺图 D 特性要因图3常见的直方图异常形态有( )。A 双峰型 B 孤岛型 C 平

3、顶型 D 锯齿型4散布图两种数据关系的一般类型包括( )。A 特性与要因的关系 B 某一特性与另一特性的关系C 同一特性两个要因之间的关系 D 两种特性的关系5直方图可用于( )。A 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数据分析;B 从工序收集来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以组矩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直方形连接起来的图形,表示质量数据离散程度;C 整理质量数据,找出规律;通过对它的观察来分析、判断和预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好坏;D 根据质量特性的分析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解决其存在问题;6质量管理里面有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分析方法。其中老七种工具包括()。A排列图法B因果图法C散布图法D矩阵图法7亲和图法主要

4、用于( )。A归纳想法,整理见解 B确定质量改进的着眼点C统一思想,促进协调 D制订具体方针计划三、判断题 1头脑风暴法在准备阶段要确定一名会议组织者,其作用是介绍方法、明确原则、阐明目的、加以评论,确保会议不偏离主题、按程序规则执行。( ) 2检查表法一般使用的表格是固定的。( ) 3因果分析图要求将影响质量的原因分类,先按大的方面分,然后由大到中由中到小依次细分,直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为原则并用箭头表示到图上。( ) 4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这样的直方图为平顶型。( ) 5散布图中x增加,y基本上随着减少的关系,

5、分布宽度大,称弱负相关。( )6“新七种工具”主要是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非数据)的方法,着重用来解决PDCA循环的P阶段的有关问题。( )7在目的或结果都有二个以上,而要找出原因或对策时,适合采用矩阵图法。( )8.关键路线是指所需工时最长的路线,一个箭头图中的关键路线只能有一条。( )四、简答题1.简述质量管理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哪些?2.简述排列图的制作步骤。3.简述直方图的作图步骤。4.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有哪些?5.简述矩阵数据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五、计算题某厂对一批日光灯的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质量问题如下,起跃慢25支,寿命短9支,发光跳动118支,灯脚松动32支,其他问题16支,进行分

6、析,指出这批灯管的主要质量问题。 答案:一、单项选择:1BBACA 6. D 7. D 8. A二、多项选择:1CCAC 6. ABC 7. AC三、判断:1 2 3 4 5 6. 7. 8. 四、简答题1质量管理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哪些?答:常见的用于定性资料分析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检查表、头脑风暴法、因果图、分层法、水平对比法等。 2简述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答:排列图的制作步骤主要有:一是收集一定期间的数据,例如不合格品的统计数字。二是把以上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人员等情况分清层次,计算各类项目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率。 三是以一定的比例绘图,左方纵坐标为频率,右方纵坐标为累计频率。 四是

7、按频数的大小,依次将各项用直方形表示出来,成为几个直方形相连,由左向右下降排列起来的图型,即排列图。五是将各直方形端点的累记数(即是将各项的频率依次累加起来)用一条拆线连起来形成一条由左向右上升的曲线,即巴雷特曲线。 3.简述直方图的作图步骤。直方图的作图步骤主要有(1)收集数据;(2)计算极差;(3)确定组数;(4)求出组距;(5)确定组界;(6)统计各组频数;(7)计算各组组中值;(8)画出直方图。4简述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包括:亲和图法(KJ法)、关联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箭头图法。5简述矩阵数据分析法的应用

8、步骤。答:矩阵数据分析法的应用步骤包括:一是收集整理数据,绘制矩阵图;二是计算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三是根据相关系数矩阵,求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四是计算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五是根据所确定的主成分,明确工作重点。五、计算题解:由题义得下表: 质量问题统计表 序号 项目 频数(支) 累积频数(支) 累积百分比(%) 1 发光跳动 118 118 59.00 2 灯脚松动 32 150 75.00 3 起跳慢 25 175 87.50 4 寿命短 9 184 92.00频数(支) 累积百分比(%)200 100180 160 140 120 100 5080604020 发光跳动 灯脚松动 起跳慢 其它 寿命短 5 其它 16 200 100.00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光灯的“发光跳动”、“灯脚松动”这两项质量缺陷占全体质量缺陷的75%,因此,这两项应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对象,紧紧抓住这两个项目,就能取得质量改进的最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