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08954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天员训练生活写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航天员训练生活写真中国的航天员梯队,加上教练一共14人,按照全国人口的平均基数,大约1亿个人中才有一名航天员。由于太空飞行的特殊需要,作为国之瑰宝的航天员,他们平素的训练、生活也与普通人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些尽管在他们自己看来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关心他们的人们来说,依然充满神秘色彩。“电动椅”上抗眩晕自从当上航天员,既光荣又艰辛,其中进行的特殊训练,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模仿飞船环境,“折磨”航天员。测前庭神经功能的“电动椅”,就是其中一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做个试验用左手抓住右耳朵,低头俯身,脊梁骨和地面平行,挪动脚步快速旋转。您能转几圈?恐怕您转不了10圈就头晕眼花要摔倒了。可是,和航天员

2、要承受的抗眩晕训练比起来,这种试验就是“小儿科”了。航天员坐上电动椅后,蒙上眼睛就转。航天员把手放在呼叫按钮上,顶不住就按。电动椅以每分钟24圈飞速旋转后,航天员顿时脸色苍白,直冒虚汗。1分钟、2分钟能坚持5分钟,就是合格。他们要经常练,经常测。航天员走向太空,可不像坐民航飞机那么舒服,飞船是打着旋飞速上九天。不过这关,难上太空。征服“电动秋千”坐“电动秋千”,如同乘一艘小船在大风大浪中颠簸。攀上“电动秋千”后,航天员也要先蒙眼睛,在身上贴上电极传感器。随后,“电动秋千”就前后左右摇起来,越摆越高,前后能摆出15米!这种摆动,周期性地将人的血液一会儿送上大脑,一会儿甩向下肢,眼看飘飘悠悠到了顶

3、,又猛地在加速度作用下“悠”下来,没有经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这一下子就可能把胃液喷出来!可是,也有坐“电动秋千”的英雄,特别是杨利伟,彻底把“电动秋千”征服了。坐“电动秋千”如同坐公园的过山车,反应不大。有一次,他从“电动秋千”上下来居然问:“几点了?我都快睡着了。”乾坤颠倒的“万向床”航天员的训练基地里,还有一种任意旋转的“万向床”,有“头盆向”、“胸背向”等4种姿势,躺在上面每种姿势都很痛苦。航天员在训练时,有时要头朝下45度;有时还要斜着身体,只能用身体某一部位作支撑;有时要持续多天保持15度的卧姿,再突然转到70度的立姿。上了“万向床”,航天员脖子青筋暴涨,眼睛、鼻子黏膜充血。下来后,像

4、患了重感冒。这是经常要练的基础课目,有时要练一两个小时,就是为了防止“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当年,美国“阿波罗”9号航天员因发生空间运动病而延误登月活动计划,浪费掉宝贵的几个小时。中国的航天员,下决心把自己练成钢筋铁骨式的“太空英雄”,教练一声令下,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低压舱里的考验前苏联机组乘务员电影里有这样一幕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舱壁突然破裂了一条小缝。转眼间,舱里的纸张、毛巾、衣物就被吸了出去!为啥会这样?因为高空空气稀薄,气压比机舱里低许多,舱壁一旦出现破口,就形成了巨大的负压。飞船在太空飞行,外部是真空环境,为了战胜可能出现的低压和缺氧威胁,航天员必须进低压舱锻炼超强的耐受力。进低压舱

5、,如同上到雪山高原。舱里模仿海拔5000米10000米高度的氧气环境。但是这种训练却不像上高原从容,能从低到高,慢慢适应。航天员一进舱,就以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快速提升至海拔5000米高度,还不能戴氧气面罩。他们在舱里喘着粗气,人人胸闷、头痛、恶心。接着,继续上升至6000米、7000米到10000米才能戴氧气面罩。30分钟的训练,如同经历一次生死考验!寂寞难耐的隔离舱茫茫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飞船运行在轨道上,是真正的万籁俱寂。为了训练航天员战胜寂寞和孤独的心理素质,他们要进入隔离舱经受特殊的考验。密闭狭小的隔离舱,航天员孤守空房,单独一个人呆在里面,一呆就是好几天,分不清昼夜交

6、替,还要高标准完成各种工作,无人商量,无人交流。有时眼皮沉得像挂上了铁块,直想睡觉。可是只要一停下,监控铃声就响起。有时,航天员要在隔离舱里一直不停地干72小时,不能休息一分钟。吃饭时,工作人员从小窗口往里递。吃得“精细”也烦恼记者看到航天员的一份食谱,上面除了我们能看懂的食物名称外,后面还缀着很多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内容钙的含量有多少、钙和磷是多大的比例、各种维生素的百分比与其说是食谱,不如说是“药单子”!为了保证航天员充足的营养和健康的体魄,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是这样按照“分子水平”制定的。即便航天员个人口味差别很大,也要一丝不苟地按照食谱来进餐。除了集体进餐,航天员有时也会回家吃饭。妻子为了照

7、顾丈夫的口味,总想悄悄开绿灯。这时,营养医生也会来“家访”,看到有违禁的食品就现场“开会”讲纪律,把妻子们批得直抹眼泪。临走时,还要语重心长地嘱咐:“别让你们的疼爱变成放纵。记住,你的丈夫不只属于你!”“晨昏颠倒”随时入眠在地球上,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可是,飞船90分钟就要环绕地球一圈,经历一个白天、一个黑夜,如果环绕地球14圈,就要经历14个白天、14个黑夜。你说,航天员该在哪个“晚上”睡觉?因此,航天员都要练就随时能睡觉的功夫,是否睡觉,一看工作是否有空暇,二看自己是否感到疲惫,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眯起眼睛就要能睡着,这是恢复体力、养精蓄锐的需要。另外,要

8、在每秒钟以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飞船上睡眠,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绝不能够杞人忧天,要有一种天塌地陷浑然不顾的英雄气概才能睡得着。经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在睡眠方面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可以连续工作72小时目不交睫,让闭上眼睛就能呼呼大睡,可是又不能睡个不停,到点必须醒过来,让睡多久就睡多久,好像安了一个主管睡眠的“开关”似的。特殊警卫护“国宝”10月12日,两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面坐的是我们的“国宝”航天员。为保护好这些“国宝”,有关部门采取特殊警卫:居住地周围有电视监视器,有流动哨,出门有专人护送;外出执行任务,必须坐火车软卧包厢,警卫跟随;探亲必须经

9、总装备部有关部门批准。回家前,先通知公安部,再通知当地公安厅,一级一级通知,直到所在街道派出所。当地公安部门接到通知后,“便衣警车”日夜守护。因过于麻烦,几年间航天员每人只探过一次家。去年3月,航天员到杭州疗养,一下火车,浙江省公安厅厅长亲自带领警察负责警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直护送到疗养院。“国宝”爬山锻炼,警察也要全程警戒。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是用等量黄金堆起来的,那么航天员就是用等量钻石堆起来的。选拔一名航天员很难,训练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代价更大。投入的经费不说,许多科学家拼搏一生,就是为把航天员送上太空。航天员的“不准”“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人生一大快事,但与航天员无缘。因为自从当上航天员,就很少有结交朋友的机会,也没有亲朋好友的探访。航天员有看似不近人情的各种不准:不准私自在外就餐,不准私自参加宴请,不准饮酒,不准抽烟,不准个人驾驶汽车,不准驾驶摩托,不准随便乘坐飞机,更享受不到“黄金周”旅游的愉快一句话,只要带有危险和伤害健康因素的活动,全都严格控制和坚决禁止,他们的生命已不属于自己,而是完全彻底地属于祖国和人民。平时,航天员出门严格控制,与家属院近在咫尺,一周才能回去一次。航天员也不能随便上街购买主副食品。此次首飞,充满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