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08567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汉市雒城镇第四小学校 王 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2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学习重点】1.会读会背,养成积累古诗词的习惯,提高快速查找生字的能力。 2.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学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环节】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1教师播放赠汪伦朗读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2、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朋友汪伦的。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1:我仿佛看到李白准备乘着小船离开,和朋友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预设2:我仿佛听到朋友在给李白唱歌送行。6 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7 背诵古诗。设计意图: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诗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和大人一起读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

3、,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提示:谜底-手)2 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某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猜谜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3 开火车连读课文,师

4、生正音。二、 图文结合,指导朗读1 “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1) 爸爸说了什么?想一想,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提示:高兴)(2) 学生朗读爸爸的话。(3) 妈妈和姥姥分别说了什么?借助插图说说兰兰帮妈妈和姥姥做了什么?(4)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家里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5) 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兰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勤

5、劳、关心长辈、爱劳动、懂事)2 指导分角色朗读。(1) 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2) 分角色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通过图文结合,想象人物说话的表情。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很好地走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体验。三、 总结1 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拓展交流: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说: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老师()

6、。我为大家()。2 课堂总结。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做更多的好事。3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四、 布置作业1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篇课文。2 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帮助家人做事的活动,实现内化。教学反思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在本节课中,我力争做到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范围力求广泛,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求会,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兴趣盎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