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08063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梦网363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精品资源 倾力打造 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二) (一)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注释:厩:马房。夷吾:管仲的表字。圉人:养马的人。()解释下面加点词。 桓公观于厩() 傅马栈最难() 曲木又求曲木()()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答案】()察看。编排。要求。 ()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 ()择人必须慎重。近朱者赤,近

2、墨者黑。 (二)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解释下面加点词: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召吏欲杀之()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翻译下面句子。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答案】:()它,代鸟。他,代烛邹。的,助词。 ()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从而认为我们

3、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要仁政,不要暴政。理,要讲到点子上。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三)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使之钩百而反( ) 稷之马将败( ) 公密而不应( )()翻译下面句子。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答案】()圆倾覆密,闭口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的马力气用

4、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必败。凡事要有一个度。 (四)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

5、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解释下面加点词。 济阴之贾人( ) 向许百金() 舟薄于石又覆() 盍救诸?()()()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 渔者: 旁人: 【答案】()。表转折。 ()南面。刚才。靠近,引申为撞击。盍,何不;诸,之乎。 ()。载,乘载,不是

6、托。 ()富人:言而无信,死有余辜。 渔者:见死不救,不该。 旁人:袖手旁观,是一群典型的看客。 (五)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诸() 弗() 以() 丧() 不若() ()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答案】()标点: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 ()或,有人,有

7、个人,把“宋人或”连起来解释成“宋国有一个人”、“有一个宋国人”或“宋人里有一个人”;诸,之于;弗,不;以,拿,或“将”、“把”;丧,丧失,失去;不若,不如。 ()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六)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翻译下面句子。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薛谭乃谢求反。()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为原文加上标点。【答案】()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薛谭于是向

8、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 ()学无止境。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3)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七)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解释下面加点词。 夜书,火不明( ) 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云而过书举烛( ) 燕相白王( )()从某一角度,概括

9、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光线暗。光明。表定语后置。表判断,兼停顿。误。告诉。 ()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八)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郁离子)注解: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窾:同款,款式

10、。()解释下面加点词。 工之侨得良桐焉() 作断纹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工之侨以归() 抱以适市() 赐之以百金() 不以物喜()()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语气词,不译;于之;怎么;的样子 把;而;用;因为 ()被认为是弗古;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 ()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九)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