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07977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形成这一现状当然有多种原因,就教师而言。我想这恐怕与教师没有摆正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位置有关。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单一的,就如韩愈师说中描述的那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扮演的角色只是传授者的角色。正是这种角色决定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结构以知识为核心,全部教学过程是围绕着知识而展开的,教师教学生语、修、逻、文,学生按照教师统一要求构思、选材,成文。教师理所当然的成了典范作文的化身,而学生处于屈从、谦卑的“孝顺儿子”的状态。素不知,作文乃是一种创造。可见教师这一角色特征经历

2、了由长者为师到知者为师,再到教师即学科知识的传授的认识过程。历史发展到今天,产生了崭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必须进行重新的思考、定位。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一、教师是学生作文内容的设计者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作文内容的概念十分狭窄,它几乎等同于教科书上那一个个静态的陈旧的题目,然后规定出完成作文的时间就万事大吉,充当的一个个教材落实者的角色。试想,学生面对一个个陈旧的题目,听着老师程序化的作文指导,会有那种跃跃欲试,非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吗?心理学家赫布曾说 :“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提高,在唤醒水平较低时,操作效率是低的。”要使学生有话想说、会说、说好

3、,我们教师就要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程序和模式,从发展学生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抓住学生求新、求异,渴望沟通,渴望认同、理解的心理,别具匠心地设计具有愉悦性、开放性、成功性的作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激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来设计呢?首先,教师可以对现有教材中的作文题、听说训练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充分发挥听说训练材料的中介作用。在思维表达之间增加口头表达环节,拉近思维和书面表达间的距离。有的教师开辟新的作文训练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如“绘图作文”、“摄影作文”、“电话作文”、“动手作文”、“献计作文”等等。又如作文题目:六秒故事(写

4、一个发生在六秒的故事)、魔鬼的选择(可以魔鬼满足你的三个愿望,你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后发生什么。)这些题目之所以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题目鼓励学生去幻想,让学生寻找充足的理由,使头脑从有限的现实世界走向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样的作文使学生领略到倾诉的快感。二、教师是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诱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从一个苍白无力的说教者、指令者转变成为一个积极的写作诱导者、合作者。教师角色转变后,师生之间便会形成一种心灵的交流、撞击、共鸣和磨合,使学生在一种互相信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更有效的写作平台。在作文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呢?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些老师的做法

5、太急功近利了,他们为了让学生写出所谓的好文章,常常会不辞辛苦地找来一大堆范文让学生模仿,向学生提供材料或整堂课为学生谋篇布局,甚至还为学生设计好开头、结尾,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作文课学生不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知、所想,而是在学习如何用别人的语言表达教师(或教师期望他们具有)的情感。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古人早就有精辟的论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载,是讲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不要牵着学生被动地走;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但不要强制、压抑;要启发学生思维,不要代替学生作结论。这三句话的核心思想学生主体论。我想,成功的教师他的教学能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的过

6、程。教师必须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尝试性写作,做到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定题目、自寻文路,让学生在尝试性写作中,产生创作的欲望。而教师应努力寻找学生表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及时为他们的情感抒发创造条件,开掘他们的情感和智慧的潜力,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身感受写出。教师要运用种种手段,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写作状态,以学生视作文为乐事。鲁迅讲过:“一个萝卜,一只鸡”在他的记忆里并不含糊,画起来当然就切实。作文也是这样,一件事情,如果仔细观察不含糊的话,写起来就具体了。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实物、图片及各种直观教

7、具,或者带领学生跳出课堂小圈,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深入生活,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要求学生写一种动物,教师可以提小问题的形式指导学生定向观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甚至让有兴趣的学生亲自喂养,写点观察日记。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单纯的自我表白式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品评。鼓励学生用新的角度,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学完熟能生巧这篇阅读短文,让学生评价“卖油翁骄傲吗?让学生论述“要生巧只能勤练一条途径吗?当学生作文“卡壳”时,此时教师的言教不如身教,教师不妨写写下水文,因为这样一来,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做出写作

8、的榜样,既言传且身教,使学生觉得作文并不可怕。如果做得更好些,教师可以与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提意见,写出佳作。我曾经尝试这种做法,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需要。三、教师是学生作文结果的欣赏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一个极大权力的“裁判”。对于学生作文的结果,教师常常会以教材作文中的所谓“标准要求”去判定全班几十篇不同的文章,合“标准”的就是好文章,反之就是差文章,我想,这样的评判有时会极大地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喷涌的思辨力。对于学生的作文,做教师的应该用广角的思维方式去评判;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因为写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评价的方

9、式应多采用商量式、鼓励式、哪怕是初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句子,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应做到婉转,给学生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为了让学生及时、充分地享受到作文的成功感,在班上开辟“优秀作文园地”,让学生在传阅中互相欣赏、评价。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基础进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才会教好每个学生。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能以一个设计者、诱导者、合作者、欣赏者的角色出现。我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上广大语文教师不懈努力,作文教学一定会走向完美和谐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