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07186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侯一次在小悬崖上的遇险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并且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同时,这篇文章在结构线索、起伏照应、心理刻画等方面都非常有特点,语言简练流畅、含蓄委婉。因此,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正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讲述的人生哲理。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三)、过程设计:一、

2、导语设计: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

3、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知道 这个人是谁呢?他小时候经历了什么事让他终身受益呢?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他小时候经历的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八岁的小男孩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二、听读课文,自主学习下面的题:1、注意字音,把不认识的字读音批到书上。2、复述故事情节,并能说出记叙文的六要素。3、说说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三、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屏幕显示应掌握的字词,抽学生注音,释义,并加以巩固。)四、复述故事情节,并能说出记叙文的六要素。五

4、、说说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六、合作交流环节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孤身在悬崖边,你会怎么做?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3、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4、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父亲害怕把孩子抱下来,下次遇见这样的事,孩子还是害

5、怕,不会解决。生2、父亲是一位负责任的好父亲。生3、如果是母亲来的话,会找人把孩子抱下来的。师:那以后再碰见这样的事,孩子会有什么反应?生4、孩子还不会解决,还是害怕,哭。师:这样对孩子好吗?生5、不好,会让孩子更自卑,更胆小。师:那谁的做法更好?生6、父亲。他教子有方,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教会孩子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师: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教子有方,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虽然孩子安全了,但孩子的能力没有提高,今后会更加自卑胆怯。因此父亲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交给孩子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这位父亲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父亲。慈母

6、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七、巩固达标: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当时你是如何对待它的?如果你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八、小结:文中的“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在生活中也能不断思考,善于感悟,那么,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教学反思:文章的作者通过自己小时侯的一次遇险经历,悟出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这个经验使他“能应付一切”。因此,我希望学生们能领悟这哲理,运用这哲理。因为在学习上有人是三分钟的热血,想一口吃成胖子,一时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泄气了,放弃了。这是我在自主学习环节安排复述课文和总结作者感受,以及最后安排巩固提高题的主要目的。一堂课不可能完美,我觉得,要能够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并积累经验。当然,不足之处更应该深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最失败的是,课堂预设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另外题有点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所以合作交流的时间不足,学生总结的不够完整,而教师也没有时间引导学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