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07173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环国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九月目 录目 录21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1.3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4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5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7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7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

2、途径、方式和范围7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13.3 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123.4 对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173.5 不同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183.6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233.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233.8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243.9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243.10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254 公众参与274.1公众参与的目的274.2公

3、众参与的作用274.3公众参与的原则284.4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284.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384.6与“环发201298号文”的符合性分析47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86 联系方式49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唯一拥有北京黑猪种质资源的企业。公司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实现了北京黑猪种猪存栏近千头、年出栏商品猪上万头的规模。但是随着首都市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北京黑猪现有饲养规模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鉴于此,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农场南辛路

4、东侧地块开发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30.0827hm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和要求,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13年3月,受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环境保护部环评体制改革要求,目前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资质证书已变更为北京中环国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保持原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01号),接受委托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和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了

5、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项目名称:北京黑猪养殖基地(南口)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总占地面积30.0827hm2,新增建筑总面积43789.55m2。该项目建成后,年存栏量达19951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北京黑猪种猪3866头,商品肥猪30240头;(4)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具体见表1.2-1。表1.2-1 项目基本构成表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公猪舍1栋,长度150m,跨度15m,总建筑面积为2329.43m2,共8

6、4个栏位,用于饲养筛选后种猪空怀及妊娠舍1栋,长度66m,跨度13m,总建筑面积为896.15m2,共213个栏位,用于饲养即将接受配种和怀孕后母猪分娩舍4栋,长66m,跨度13m,总建筑面积为4231.64m2,共设72个产床,用于饲养母猪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保育舍3栋,长78m,跨度13m,总建筑面积为3173.73m2,共72个栏位,用于饲养断奶后仔猪,并进行种猪选育妊娠舍5栋,长66m,跨度13m,总建筑面积为4480.75m2,共40个栏位,用于饲养怀孕后母猪育肥舍20栋,长63m,跨度13m,总建筑面积为17114.21m2,共38个栏位,用于饲养种猪选育淘汰猪展示厅1栋,长60m,

7、跨度10.5m,总建筑面积为664.07m2,用于饲养代售猪测定猪舍1栋,长63m,跨度13m,总建筑面积为855.71m2,用于饲养性能测定猪病猪隔离舍2栋,长36m,跨度8m,总建筑面积618.7m2,用于表病猪的隔离、治疗洗猪间1栋,长9m,跨度9m,总建筑面积89.87m2,用于猪只清洗转猪通道1栋,总建筑面积为1821.72m2,用于猪只不同舍间的转移辅助工程办公室1栋,建筑面积为679.91m2,用于养殖厂内人员临时休息及办公场所技术室1间,建筑面积为492.52m2,用于猪只就医和兽医的日常办公门卫消毒更衣室1间,建筑面积为380.39m2,用于门卫值班和场区人员的消毒和防疫消毒

8、隔离室1间,建筑面积为3300.71m2,用于饲料的储存和加工,内设一台MC型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5%饲料间及仓库房1栋,建筑面积为1360.93 m2,用于职工日常休息员工宿舍1栋,建筑面积为545.13 m2,用于职工就餐食堂2栋,总建筑面积为145.99m2锅炉房等场区水源由市政自来水供给,用于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公用工程给水工程雨污分离,雨水由排水明沟排至农田,污水经处理后回用。排水工程设变电配电室1间,建筑面积为175.19m2,全场用电设备装机容量1295KW供配电工程设锅炉房2间,总建筑面积为423.32 m2,内置燃气锅炉两台,为生活区和生产区供热供暖供暖工程主干道

9、宽度5-8m,分干道3m,道路面积15320m2道路工程绿化面积196083m2,绿化率65.18%环保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占地面积5058m2,总建筑面积为1248.80m2,设计处理规模200m3/d,用于处理场内生活及生产废水粪便处理工程有机肥堆场位于污水处理区的南部,占地面积2265m2无害化处置工程本项目病死猪采用填埋处理,共设12口填埋井,位于东南场界内,均为混凝土结构,5m6m,井口加密密封(5)生产工艺饲养生产工艺:采用分期配种,全年连续均衡产仔,均衡出栏,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方式生产;生产流程以7天为1个节拍,进行猪群的管理和转群;全场采用三段式饲养。养猪场的猪群分为种公猪、母猪群

10、(包括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群、生长猪群、育肥猪群。饲养管理工艺:饲养方式:空怀母猪采用限位栏单栏饲养;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采用地面小群饲养,每栏6头;哺乳母猪采用单栏网上饲养,栏内设有护仔防压栏,仔猪采用保温箱供暖;保育仔猪采用地面原窝小群饲养,每栏10头;育肥猪采用地面群养,每栏20头;公猪及后备公猪采用单栏饲养,后备公猪5头1栏,地面平养。饲喂方式:自动供料系统,所有饲料通过散装饲料车,将饲料送入场内,全程密封,自动输入各个猪舍料塔。饮水方式:隔离舍、公猪舍、保育舍(加水箱加药设备)、配种舍、妊娠舍、育肥舍、展览舍饮水系统均采用饮水器加饮水碗的饮水方式;分娩舍母猪采用乳头

11、式饮水器,仔猪采用饮水碗饮水。清粪方式:隔离舍采用人工清粪,其它猪舍均采用刮粪板清粪工艺。这种工艺先将猪粪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便(大颗粒猪粪)由刮粪板刮到终端,排入化粪池,当天即通过封闭管道运到粪污处理区生产有机肥;液体通过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经“两级厌氧+好氧(SBR)+膜系统”处理后,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一级A的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废水回用于猪舍冲洗和绿化浇灌,实现零排放。配种方式:采用人工受精的配种方式。猪舍内环境调控方式:全场采用环境自动控制系统。(6)项目建设期限:一年(7)项目投

12、资:建设工程总投资为18026.2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66.27万元,占工程总投资4.81%。(8)其他:饲料:主要为玉米、小麦、豆粕、麸皮等,年消耗量合计16869吨,均通过汽车运输到养殖基地。能源:年耗电约45万度,其中生活、生产用电31万度/年,饲料厂用电14万度/年。项目电源由位于场区东北侧变电配电室供给。项目设6t/h、1.5 t/h锅炉各一台,为生活区和生产区供热供暖。锅炉燃料采用天然气,每天工作8h,两台锅炉同时运行,合用一根烟囱,烟筒高度20m。采暖期125天。项目职工食堂炉灶等使用清洁能源沼气作燃料。污水处理区污水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集中收集于气柜,供给场区作清洁能源。给

13、水: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年耗水量约5.9万吨,由市政自来水供给,水质较好,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排水流向场区南部,排至耕地灌溉农田,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排至位于场区南部的污水处理区。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总定员96人。全年工作天数按365d计,每天工作8h,在生产期间,采取倒班轮休制。1.3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3.1 产业政策、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允许类,且符合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1999年农牧发第26号令及北京市

14、畜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对畜禽养殖业相关要求,与产业政策要求具有符合性。1.3.2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所在地无单独划定禁养区,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距离项目最近的人口集中区为项目东侧650m的七间房,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侧风向,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对选址的相关规定。项目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给排水相对方便。周边农田面积较大,便于消纳项目产生的有机堆肥,饲料原料和燃料可就近购买,有机肥可自用或就近销售,减小了运输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及环境问题。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以及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650m和60

15、0m,防护距离范围内无长期居住人群。最近的噪声敏感点有650m远,且中间有道路及河流阻隔,噪声对居民点的影响较小。环保的角度,项目选址是合理的。1.3.3 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办公用房、员工宿舍、食堂等行政办公区设在项目西北部,生活管理区位于生产区、隔离区的上风向,保证大部分时间生产区的恶臭不会影响生活管理区。饲料加工区位于东北部,生产区位于整个场的中部,考虑到防疫问题,猪场采用三段式饲养,区域间有道路和绿化带分隔。污水处理区、病猪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病死猪填埋井)等选于项目东南边界区建设,充分利用原场地北高南低的特点,且区域处于项目的下风向,与其他区域以围墙、绿化区域和池塘等分隔,距生产区350m,可以减少恶臭废气对生活办公区的影响,布局基本合理。全场周围设2.4m高的围墙,各功能区之间通过围墙、建筑物或绿化相隔离,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保证人群与猪群的健康;整个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