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郑义门》有感.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07163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郑义门》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郑义门》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郑义门》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郑义门》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郑义门》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郑义门》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郑义门》有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郑义门有感 观郑义门有感(一)文/吕婕初看郑义门,为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 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而震惊。在婆媳同居而闹得鸡飞狗跳已不再是新闻的当下,几千人聚居如何有序、有治,且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秘诀应该就是他的家规郑氏规范。郑氏规范,长达168条,治家、教子、修身、处事,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极具教化意义。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郑义门动画片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家法如山、俭以持家、致力为

2、公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教化为先,小辈的郑桐因为外婆生病,没钱买药,偷了香炉、蜡烛台、戒尺等东西去卖,被家长们发现后,一向秉公执法的家长最后却选择了不惩戒和公开郑桐的行为,选择的是帮他一把,以教化代替惩戒。确实,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真是说得人心服口服。教为教育,化是感化,即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感化人,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净化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注重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明事达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正如郑四叔所说,

3、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这也就是郑氏家族得以延绵不绝的原因之一吧,既遵守规范又善于教化,能达到促使族人向善的目的,正如郑桐最后留下的眼泪,他是打心眼里知道错了也再也不会误入这样的歧途。联想到现在,有多少人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网络上遍地都是愤青,现实中也多有一点点误会就拳脚相见的事,以宽容感化人,以行动教育人,促使整个社会向善,这样的人和事能多一点,再多一点,虽万难而行之啊!另一点是防微杜渐.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防微杜渐之说,即防止不好之量变发展为质变。道德经有云:合抱

4、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老子看来,人之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就是因其不能始终做到防微杜渐。韩非子亦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即言事物发展是一个由易至难、由细至巨的过程, 故必须要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这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刚开始工作,有热情有决心,刚正不阿,慢慢的,看多了所谓的机关作风,慢慢的可能学会了敷衍和应付;甚至是看多了不好的行为,自己不知不觉也觉得做一点小坏无所谓,那就可能走上被腐化的道路。有了规矩,自成方圆。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

5、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我们每一个家庭,也许都不曾有成文的家规,但是家风却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身上,言谈待人处事,都是我们家庭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记。家是基础,是我们国家的组成单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让郑氏家风中的精华传遍大江南北,家家都孝顺父母、兄弟团结、妯娌和睦、勤俭向上,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吾辈之幸也!作者单位:金东区区府办观郑义门有感(二)文/傅祎望过那一重重牌坊,白色的马头墙,黑色的砖瓦,苔痕点点斑斑。深色的门里,容留的是历史岁月的奖赏,是家旗累世的荣光,而渐渐鲜活起来的传世家规正演绎出这廉俭孝义的江南第一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乃是中国人从小耳

6、濡目染的,已融入第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深远的郑义门,以独特的家仪著称于世,所谓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郑义门的第7集政力为公讲述了当粮卡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讲述的是官有正条,民有合约.秉公办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第9集郑浩拒礼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品,抵挡住各种诱惑,清廉为官。展现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郑氏规范86、87、88各讲的都是廉洁廉政的规矩。古贤人视钱如粪土,现某些官员却拜金重权,贪赃枉法之人级别之高,贪腐数额之大史无前例。和珅

7、若地,也将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如今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老虎苍蝇一起打成为了百姓讨论的一大热门话题,很多贪官也都被一网打尽。廉政成为许多官员的自我修养。剧中的郑浩在担任知县时,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管辖区域的田地。他们为何能做到这般?因为规矩,因为他们心中自小被立下了规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这样的规矩,随着年月的增加和家中风气的熏陶便更根深蒂固了。郑义门中第6集俭以持家讲述的是郑氏九世孙郑栋去舅舅家做客。因穿一身粗布衣裳被舅妈嘲笑。12岁的郑栋自幼受郑氏家规熏陶,不以为然,不卑不亢地说虽然是布衣,可也是干净的郑氏规范之所以这样规定,为的就是要培养子孙勤劳吃苦精神,而且也让他们了解农家清贫的生活。生于世家大族,却能安于俭朴清苦,节衣缩食,实在不易。萧伯纳曾经说节俭是一门艺术,它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热爱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郑义门虽家业繁荣,却依旧勤俭,并非吝啬,而是为了培养其美德。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巍巍郑义门,白墙黑瓦伴,岁月轻轻拂过,留下的是孝义家精神的巍峨,留下的是家规传承的不绝闪烁。但这份家规值得当世乃至后世去学习思考,这种孝义节俭精神值得更多人传承。作者系金华一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