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07059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物细无声、民族文化的动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润物细无声-谈民族文化进校园对学校工作的潜在动力贵州省三都县教育局:杨秀才 电话:13765440300主题词:民族文化、学校管理、潜在动力每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到8:00点时,就从窗外不远处的幼儿园传来悠扬、动听的铜鼓声,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水族人,也是一名教学管理工作者,那震撼人心的节奏感、铿锵而又欢快的舞步顿时把我带入惟妙惟肖梦幻般境界,引我进入了沉思,同时也想到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更有更大动力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从娃娃抓起,潜在动力真的是巨大啊。贵州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国土面积2400平方公里,辖6镇1街道,全县总人口37.9万

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6.65万人,占总人口的96.7%。由于历史和各种原因,三都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但是三都民族文化底蕴内涵十分丰富,因为境内居住着汉、水、布依、苗、瑶等14个民族。近年来,三都县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对推动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学校管理等水平的潜在动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以“自强不息、鹏城万里”为校训的三都鹏城希望学校,开创个性,培养特色型人才的学校,是以水族文化为切入点,构建和谐校园的典型示范学校。(1)将水族文化引进课堂,融合民族团结思想教育。自建校以来,学校就十分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渗透与引入。2007年学校获贵州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2

3、015年3月,在贵州省第三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水族文化进校园”获得了州级二等奖。(2)以“岛黛瓦”少儿艺术团为平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1998年,学校以水族吉祥鸟“岛黛瓦”命名,成立“岛黛瓦”少儿艺术团,由学校老师和民间艺师共同编导水族歌舞节目,通过校内外舞台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3)通过民族体育教育,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学校十分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将民族元素溶入体育运动之中,每周二、四全校学生必做水族铜鼓操。学校篮球、足球训练常态化,定期在校内开展友谊赛,形成浓厚的运动氛围,少年足球队成绩尤为突出,曾代表中国希望工程男队出征瑞典,受到各界

4、好评。(4)通过水族书画、水族工艺展示,渗透多元文化。学校在大力实施大文化教育的同时,引进水族文化,融合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形成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格局,学生深受感染与影响,在校园内,同学之间没有民族岐视与民族纷争,大家和睦相处,勤奋好学。这些取得了颖颖硕果是与民族文化进校园对学校工作的潜在动力的具体体现,如:2003年5月,少年足球队获“U-15”西南片区少年足球比赛贵州赛区第一名;2011年7月15日,学校少年足球队赴瑞典参加“与世界有约”“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比赛,以21胜瑞典队;2008年7月,“岛黛瓦”少儿艺术团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

5、,水歌岛黛瓦、水族舞蹈木鼓舞分别获得三等奖;2010年5月,“岛黛瓦”少儿艺术团受邀赴深圳参加“山海和声飞跃彩虹”特区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演出,获深圳市委宣传部的表彰;二、打鱼民校是以民族文化资源找准学校办学定位,走学校特色办学方向,大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打鱼民校民族特色办学成果初见成效,一批民族精品文化在学校中得到传承与发展,苗族原生态芦笙舞跺月亮在三都县中小学艺术节脱颖而出获奖后,一路攀升,走出三都、走出黔南,走出贵州,分特在2012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获得金黔奖;2013年11月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贵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跺月亮夺

6、得第九届“荷花奖”银奖。在百姓春晚黑龙江电视台登场亮相。这一系列的硕果和效应,促进打鱼民校在提高学校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在2013、2014年全县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三、 三都南面的九阡民族中学,是三都乡镇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先河示范。2007年以来,九阡中学就积极响应上级关于“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号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每年都举办高规格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同时都邀请兄弟学校参加。这一艺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各学校能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该校现已探寻出一条特色的办学路子,通过整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活动与现代课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7、活动,开创了乡镇中学校园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先河,促进了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如今,九阡中学是我县乡镇中学中唯一的一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学校每学期除了民族文化课程和相应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外,每月都要组织开展一次“月活动”,这一活动集民族书画、民族舞蹈、民族曲艺以及半军事化管理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体艺活动。通过这一窗口,九阡民族中学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管理模式起到了大大促进作用。润物细无声-这民族文化的效应的动力,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充分发挥示范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当地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创建经验和成果予以推广运用。如在三都民族中学长达一里的民族文化长廊(墙)、参加贵州民族大学举行的全省第八届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中的水族舞蹈几马亚(骑草马)节目荣获表演性项目一等奖,摇马铃在全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获得银奖等,城关小学的水族铜鼓操、水龙中小学的马尾绣班、水歌班,交梨中学的芦笙操等,到处都体现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效课堂效应、学校新管模式创新等工作等的累累硕果,无处不在民族文化这一沙潜在动力,而且这动力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