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透镜.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066112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时透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3课时透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课时透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3课时透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3课时透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时透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时透镜.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考纲精解:#考点在线#1、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2、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认知)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认知)#考点透视#凸透镜成像是历届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感觉很难记住,总是混淆。下面就介绍几个记忆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图象法。纯文字的东西不好记忆,同学们不如画出透镜成像图,记忆图象要比记忆文字容易的多,而且也不容易忘记。下面就是一个简单的图象,供同学们参考。2、 规律法。找出其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加以总结帮助记忆。实像全是倒立的;虚象才是正立的;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成象越小,离透镜越近成像越大;成实像时,

2、物体离透镜越近像离透镜越远,所以物体和像总是同向运动的。#考情预报#透镜的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内容需要理解并应用的题目很多,同学们一定要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很熟悉,解题时才能不错不乱。建议同学们利用图形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第3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一、知识网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成像性质像距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和像在同一侧放大镜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重点知识解析1、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

3、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有虚焦点。2、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u减小时,象距v将增大,象的大小将变大。3、探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规律。目的:研究凸透镜成象规律。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步骤:(1) 利用太阳光或手电筒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f表示。(2.)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3.)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u(即物距)2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象,将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象的位置填入表格。(4

4、) 移动蜡烛,使fu2f,重复第3步。 (5) 再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使uf,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象,移去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透镜,看到像的性质,并将结果填入表格。结论:蜡烛到透镜的距离u象的特点正或倒缩小或放大象与透镜的距离v虚或实u2f倒立缩小fv2f实fu2f倒立放大V2f实uf正立放大虚 基础训练1、常见的透镜有_镜和_镜。其中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_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_镜。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束经凸透镜后的会聚点,叫做凸透镜的_,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3、完成图31甲、乙的光路图:图31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成下表:物 距像 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U2fFu2

5、fU2fUf5、人的眼睛相当于_,视网膜相当于_。 例题精讲例1、如图32所示,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A会聚作用 B发散作用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D无法判断 图32思路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常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但这里气泡把水分成左右两部分,每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解题过程:空气泡不能被看作是凸透镜,气泡将水分隔成两个凹透镜。选择B答案。例2、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物体放在该透镜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

6、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思路分析: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在焦点处。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象,象距在两倍焦距外;物距在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象,像距在焦点和两倍焦距之间。解题过程:由题目的第一句话可知,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30cm即大于两倍焦距,应该成倒立、缩小的实象。故应选B答案。例3、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思路

7、分析:该题要求同学们熟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象的条件时物距在f和2f之间,而此时成像在2f以外。若物和光屏对调,则物距在2f以外,而像在f和2f之间。解题过程: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距在f和2f之间。我们知道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如果只是对调物和光屏的位置,屏幕上是可以得到清晰的像的。故应选B 。例4、如图33甲、乙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

8、戴凸透镜眼镜图33思路分析:近视眼是指成像在视网膜前,需佩带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是指成像在视网膜后,需佩带凸透镜加以矫正。解题过程:图甲中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需佩带凹透镜;图乙中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需佩带凹透镜。故应选D答案。 考前练兵课堂巩固1、由于下雨,透明塑料薄膜顶棚积满了水,如图34所示,下面有关它的讨论正确的是( )A这些水构成一个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透镜必须是固体,水是不可能构成透镜的C水的下面近似为球面,下表面是平的,它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D是透明物体就有可能构成透镜,应注意由于顶棚构成凸透镜,对太阳光的会聚而引起燃烧棚内的物品图342、完成图35所示的光路图:图

9、35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并要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烛焰向凸透镜的_(选填“焦点”、“光心”)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由小变大,像距将_。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一向严谨仔细的李艳发现:烛焰在凸透镜前移动时,烛焰经过凸透镜的_时,光屏上的像在“缩小”与“放大”之间变化;当烛焰经过凸透镜的_时,光屏上的像在“有”与“没有”之间切换。(选填“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三倍焦距”“)6、有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放距凸透镜15cm处,调整另一侧光屏的位

10、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在_,之间,光屏上一定是成_、_、_像(填成像的性质)。7、教学用的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离凸透镜_位置时,成_、_、_的原理制成的。8、清晨,透过草叶或树叶上的露珠观察到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因为是露珠产生_镜的功能,使物体形成_像。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0、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A10 厘米B

11、20厘米C30厘米D56厘米11、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B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C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课后提高12、李艳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13、四块凸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的结果是:用甲凸透镜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乙凸透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丙凸透镜,可成

12、倒立、放大的像;用丁凸透镜可成倒立等大的像。请根据以上的结果,判定焦距在10cm20cm之间的凸透镜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李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焦 距/cm物 距/cm像 距/cm像的正倒142047倒立143026倒立144022倒立162080倒立163034倒立164027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写出得到的探究结论(至少写两点):_;_。李亮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了_的科学实验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李亮同学还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另一侧的焦点,若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于透镜的焦距。据此,请你设计一种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并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图3615、赵刚同学在探究“眼睛的作用”实验中,采用如图36所示的实验装置,蜡烛、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位置固定不变,A为视网膜所在的位置。蜡烛经眼睛在视网膜上成_像;若蜡烛经眼睛成的像恰好在A点,则此眼睛_(选填“有”“无”)视力缺陷;若蜡烛经眼睛成的像落在B点,则该眼睛属于_眼。应配戴_镜进行矫正;若蜡烛经眼睛成的像落在C点,则该眼睛属于_眼。应配戴_镜进行矫正。16、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7cm,物体在凸透镜前11cm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