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06583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护工程师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科目考试知识要点(结合2013年度考试大纲)一、人民防空基本知识(单选10分)了解民防、人民防空的概念,世界民防产生的背景、发展史,我国人民防空发展历程;熟悉我国人民防空的指导思想、建设方针、地位和作用;了解信息化条件下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的构成。 民防,通常用来描述国家在遭受空袭时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工业经济资源的一种功能,包括应对战争灾害及和平时期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人民防空:特指我国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两个基本内涵:一是和平时期的人民防空建设;二是战时人民防空斗争。 一战和二战中形成了早期民防;二战以后出现了现代民防(现代民防的

2、特征是对战略核武器的防护)。20世纪50年代沿袭一战中的概念;60年代为世界民防建设的鼎盛时期;70年代为繁荣时期;80年代至今确立了民防的战略地位、形成了民防战略与战术、明确了民防任务。 我国民防发展史:1950-1953为创建奠基阶段(1951成立人民防空委员会);1954-1968为结合建设阶段(1953.11第一次全国人防会议);1969-1978为集中建设阶段(1971.8第二次会议、1978.10第三次会议);1979-1996为调整改革阶段(防空法1996.10.29颁布,1997.1.1实施);1997-2009为全面发展阶段(2000.11第四次会议、9号文件、2005.10

3、第五次会议);2010至今未创新提升阶段(2010.10第六次会议、2011.11综合防护体系建设会议、2012.7产学研用管一体化协同会议、2012.9信息化集训)。 人民防空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努力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准备:就是在和平时期,能够居安思危,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民防空建设。重点建设:就是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区分轻重缓急,有重点

4、、分层次低进行人民防空建设。平战结合:一是平时的准备于占时的需求相结合;二是占时的防空要与平时的防灾、减灾相结合。 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人民防空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具有战略意义;对配合军队作战具有重要作用。 民防的基本任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的经济财富;战时保持社会稳定,支撑战争行动。“两防一体化”指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城市防空袭斗争的基本任务:组织对空侦察和防空袭警报报知;组织对城市的管制;组织消除空袭后果。 信息化条件下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的构成:组织指挥体系、人防信息系统、应急救援体系、防护工程体系、人口疏散体系、重要经济目

5、标防护体系。 人防信息系统是指为保障人民防空组织指挥、防护救援、战备训练、政务管理、日常办公等需要,按一定关系将信息设施设备及软件综合集成后形成的整体。包括: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与空情接受系统、通信系统与警报系统。二、人防工程规划概论(单选10分)了解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任务和意义,我国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编制发展阶段;熟悉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熟悉城市人防工程体系的构成、基本内容和建设要求;了解城市人防工程规划需求预测方法、规划指标体系;了解人防工程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各类人防工程布局要求;了解城市地下空间防护特性,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规划的途径和方法。 任务:在一定时

6、期内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人防工程建设的全面部署,也是人防工程建设的管理依据。主要规定了规划期内人防工程发展目标,以及体现该目标的人防工程建设规模、进度、体系和布局。意义: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和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护功能的主要保证;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重点、有序、合理发展,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可以实现实现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融合式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协调一致。发展阶段:起步于80年代相结合规划编制阶段;1990-2010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阶段;2011年起创新发展阶段。 城市人防工程规

7、划主要内容: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1) 一般城市的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人防工程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人防工程规划,省会或较大规模城市(规划纲要);2) 设区城市在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还可编制分区规划,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人防工程建设;3) 人防工程详细规划应该成为城市详细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应当与城市详细规划同步编制。 城乡规划法和人民防空法是制定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城市总体规划、防空袭预案、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及国家、省、市有关的法规、政策等也是制定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重要依据。 编制程序:调研工作制定规划评审修改并

8、上报审批。 成果要求:1) 专项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附件。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规划基础资料等。 图纸比例尺:大、中城市1/100001/25000,小城市1/50001/10000;2) 分区规划: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说明(含基础资料)。图纸比例尺:1/5000;3) 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附件。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规划基础资料等。图纸比例尺:1/10001/2000.4) 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规划设计说明书。图纸比例尺: 1/5001/2000。 城市人防工程体系构成: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控制和扑灭灾害,消除灾害后果;抢救陷于灾害中或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员)

9、、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 指挥工程分类:一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二等(省会城市、I类城市、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三等(地级市、直辖市市区)、四等(县级市、地级市城区)。 医疗救护工程分类:一等(中心医院,对伤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二等(急救医院,对伤员的早期治疗)、三等(救护站,对伤员的紧急救治)。 防空专业队分类: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交通运输、通信、防化(共7类) 人员掩蔽工程分类:一等(战时留城的地级及以上党政机关)、二等(战时一般留城人员) 城市人防工程体系建设基本内容: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建设、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建设、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

10、工程建设、民用建筑地下室建设、地下交通干线及其他地下工程的人防配套建设。 城市人防工程体系建设基本要求:人民防空工程(战备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单个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防护可靠、保障使用、适于生存);人民防空工程体系的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防护可靠、功能完善、平战结合) 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法由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与建设部于1988年7月联合颁发。 实践表明,完善规划指标体系,确定合理的人防工程规模,应采取需求和可能相结合的方法。 人防工程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各防护片区自成体系的原则、平战结合的原则、人口防护与重要目标防护并重原则、避开高危区和重要目标

11、影响的原则。 防护片区:指城市按照防空袭作战要求,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城市空间结构以及作战要求等要素,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片区,以使城市人防工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综合的整体。各防护片区要以构筑相对独立完善的人防工程体系为目标,城市各防护片区的人防工程建设应协调发展。 各类人防工程布局要求:1) 指挥工程:应避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重点目标和自然灾害直接危险的位置;有条件的城市应在岩体中修建坑、地道式指挥工程;交通便利,便于指挥的位置;便于引接水源、电源及通信畅通。2) 医疗救护工程:应尽量结合地面区域性医疗设施建设,或建在社区卫生院等区域

12、性医疗设施附近。3) 防空专业队工程:应在其所保障的区域或重点保障的目标附近,且交通方便。4) 人员掩蔽工程:应与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城市公共建筑布局基本一致,建设重点是人口密集区。其出入口应按所掩蔽人员听到警报后十分钟内步行进入工程为标准。5) 配套工程:人防物资库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地区,并与附近人员掩蔽工程连同;地下生产车间应设置在平时生产类似产品的工厂内或附近地区;警报站建设以消除城市警报盲区为原则;二类以上城市的核生化监测中心应设在平时担负环境监测任务或有化验条件的单位内或附近。 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特点:1) 经济目标特别是工业体系普遍体积庞大,暴露征候显著,难以隐蔽和伪装,易被识别与攻击;

13、2) 经济目标的主要组成或关键部位多数为地面目标,防护强度低,易毁伤;3) 各工业经济系统之间、工业经济系统各设施之间有其自身的特有运行规律,存在着密切的多重制约的依存关系;4) 被毁伤后可能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 地下空间防护特性:抗爆特性、对地面火灾的防护能力、防毒性能、隐蔽性及防空袭能力。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规划的途径和方法:1) 按照城市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修建掩蔽部可以利用社会投资;2) 民防和城建共用地下空间,可避免矛盾(道路和管线),可互利互补;3) 民防工程要平战结合,它的服务类型与项目必须符合城市生活的需要,为此必须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地上地下相配合;4) 地上地

14、下同时施工、一次完成,这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5) 根据武器破坏效应,特别是软杀伤的长期性,必须重视掩蔽部内物资贮存(地下商场、仓库),同时兼顾城市服务和防空战备的需要。6) 有利于隐蔽。21 城市普通地下空间平战功能快速转换技术包括:1) 应急加固:防核沉降辐射加固、防冲击波加固等。2) 预留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储存加固材料用于结构加固,口部封堵。3) 兼顾抗核(常规)设计:防沉降兼顾抗核设计;全面兼顾抗核(常规)设计。三、武器效应与工程防护(单选10分+多选10分)了解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的种类,及其各种破坏效应;掌握核爆冲击波、常规武器爆炸冲击波的产生、传播规律、计算原理;掌握

15、工程防护的基本方法。 常规武器种类及其破坏效应按发射方式可分为:轻武器(步枪、机枪、火箭筒等发射的枪弹); 火炮(加农炮、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发射的炮弹); 飞机投掷的各种航(炸)弹; 常规弹头的导弹。按弹丸类型可分为:爆破弹型(炮弹中的榴弹、航弹中的普通爆破弹); 半穿甲弹型(混凝土破坏弹、厚壁爆破弹); 穿甲弹型; 燃料空气弹型(又称气浪弹或云雾弹); 燃烧弹型。破坏效应:对人防工程而言,常规武器具有冲击和爆炸作用。从结构响应和破坏形态来看,可分为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局部作用是应力波传播引起的波动效应,而整体作用是动载荷引起的振动效应。常规武器爆炸可分为三种情况:直接接触结构爆炸、侵入到结构材料内爆炸、距结构一定距离爆炸。前两种以局部作用为主,后一种可能产生整体作用(或同时产生两种破坏)。 核武器种类及其破坏效应按发射方式可分为:核导弹(地地导弹、潜地导弹、巡航导弹)及核航弹;按射程可分为:洲际核弹(8000km)、远程核弹(40008000m)、中程核弹(10004000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