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06060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的今天与明天.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的今天与明天学 号:1067106319姓 名:郄选俊班 级:自动化10-3班任课教师:徐喜民日常生活中的化学Abstract:There are so many chemical elements surrounding US in our daily lifeincluding a lot of our human indispensable elementsThe chemical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the technology field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which canprovide humans with foo

2、d,energy,a great variety of materials,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some chemical reactions often happen in our daily lif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4 chemical phenomena of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of water SCale in our daily lire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hemical is the pillar of life existenceKey

3、words:daily life;chemical application;contaminants摘要: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已渗透至国民经济的所有技术领域,它为人类提供食品、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等等。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笔者通过对水垢的产生及处理等14中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分析,揭示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的道理。关键词: 日常生活;化学应用;污染物 “化学”并不是一个抽象而难以捉摸的东西,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所能触及的任何角落,离开化学,我们甚至无法想象是哪种世界。笔者通过对水垢的产生及处理等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分析,揭示化学是生命

4、存在的支柱的道理。一、水垢的产生及处理家里的水壶及单位锅炉烧水用久了,壶里面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时间越久,结的水垢(水碱)也会越多。这是因为自来水在煮沸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沉淀,所以就有沉淀在壶底了。碳酸镁、碳酸钙等都是白色的沉淀物,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水垢”。我们的生活中水垢随处可见,“水垢”导热性很差,用含“水垢”的水壶、锅炉烧水不仅浪费能源,也对我们的身体、生活及生活用品都会有严重的损害。水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一直被人们忽视。直到由水垢导致的身体疾病慢慢显露出来,才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除去“水垢”是很简单的酸碱

5、反应,水垢是碱性物质,可用很稀的盐酸或醋酸浸泡后立即倒掉反应后的溶液,并且用清水洗净。二、反复烧开水的危害饮用水中含有钙、铁、锌、镁、钠等多种矿物元素,另外还有微量的有机磷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用于消毒的漂白粉。正常状况下白粉是没毒的,但它和有机物碰撞以后就会形成一些新的物质,比如氯乙酸、三氯甲烷、硝酸盐等。而水中的有机物在反复加热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催化过程,产生超标的三氯甲烷。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的腹泻、腹胀等。开水烧的时间越长,水中不挥发的有害物质和亚硝酸盐,会因水的蒸发而浓缩,含量增高。大量的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得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因缺氧

6、而中毒。这样的水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的时候就会形成致癌、致畸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是致癌食品之一。三、甘油的润肤作用甘油,化学名为丙三醇,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常用来做化妆品的添加原料。有些人用甘油润肤,在这里,甘油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来使皮肤保持湿润。那么,我们护肤可以选择纯度高达99以上,未添加任何其它化学成分及防腐剂等,不伤皮肤,将这样的甘油兑水后使用,它的保湿、滋润效果非常好,用后皮肤柔软,非常舒服。但是,甘油的良好的吸水性是双向的,它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来为皮肤保湿,同时还会将皮肤组织中的水份也吸出来,如果将纯甘油直接用于皮肤,会使皮肤更加干燥。

7、所以,我们买甘油时,一定要先问清楚是纯甘油还是含水甘油,若是纯甘油尚须加人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才能用以润肤。另外,甘油不适合在气候干燥的环境下使用,长期在干燥气候下做室外工作的人员或者长期在空调房工作的人员不建议使用甘油,它会反过来导致皮肤缺水,但是,多数化妆品是复合型的,可以考虑使用有添加适量甘油的化妆品。四、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铝或含铝制品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生活必需品,长期被人们大量使用。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铝不仅能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使用还会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相当的危害,其可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慢性毒性,而且不易觉察。研究表明:铝的过量接触和蓄积,可能是导致老年性痴呆原因之一;铝可以引起红

8、细胞低色紊性贫血,影响多种酶系统的活性,对造血系统产生毒性;铝对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铝还具有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等。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少或避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着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尽量不吃或少吃油条,在治疗胃的药物中避免氢氧化铝的药剂,禁用铝制品包装食品,不用铝制品做炊具。五、茶叶的化学成分茶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还有少量鞣酸及芳香油等。茶是我们中国的特产,主要为红茶及绿茶两种。红茶为发酵茶,绿茶即不发酵茶。绿茶中的茶多酚有很强的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抑制氧化酶等作用,防止心血管疾病,癌症。纯粹的茶碱为白色针状晶体、味苦、可溶于热水,但不易溶于冷水,所以我们一般用开水冲泡

9、茶叶。茶碱能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医学上常常将它用作强心、兴奋、利尿的药剂。茶碱还能解吗啡或酒精的毒,所以我们经常给酒醉的人喝浓茶。而鞣酸也能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鞣酸味涩,绿茶所含的鞣酸比红茶多,所以绿茶比红茶味涩。鞣酸能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阻碍食物的吸收。通常所说的用茶水服药也是因为茶水中的鞣酸和药物中的多种成分会起作用,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茶还含有芳香油,所以有香味,芳香油如果受到高热就会挥发而变为气体,所以茶只能泡不能煮沸。六、煤气的产生及预防平常我们说的煤气是指一氧化碳气体,煤在空气不流动的地方也就是隔绝了空气燃烧而生成的氢、一氧化碳、甲烷、乙烯、氮以及二氧化碳等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

10、的气体里,氢、甲烷、一氧化碳和乙烯都是可以燃烧的,并且占有这种混合气体的最大比例,所以煤气可以用作燃料。煤炉El上的蓝绿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气体在燃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的气体,如果在屋内生煤炉取暖而不装置烟筒、或者烟道堵塞,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毒,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便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机体组织便会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最终死亡。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着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被人们吸入而致中毒。那么,防止一氧化碳的产生,就必须在燃烧煤炉的时候给予充足的氧

11、气,在室内取暖的煤炉上,装置通风烟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七、烧烤及油炸食品对身体的危害烧烤时,肉直接在高温下烧烤,其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然后再与肉里的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一亚硝胺。肉串烤制前的腌制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亚硝胺。除烧烤食品外,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而且油在高温作用下还会分解出“丙烯酰胺”的物质,“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煎炸以后所产生的,可诱发良性或着恶性肿瘤。所以建议不吃或少吃烧烤

12、或油炸食品。八、酒越陈越香的道理白酒主要的成分为乙醇,化学式,把酒密封好埋在地下放置几年以后,乙醇可以和白酒中较少量的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特殊的香味。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速度慢,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也就会生成越多的乙酸乙酯,故酒越陈越香。九、水果可以解酒人们在酒喝多了的情况下吃一些水果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如:苹果含苹果酸,葡萄含酒石酸,柑橘类水果含柠檬酸等等,有机酸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就能形成酯类物质,来达到解酒的目的。或者在喝酒前吃这些水果同样也能预防醉酒。食醋解酒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食醋中的乙酸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参考文献:1曹守仁室内空气污染与测定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2杨文杰生活中的化学J中国科技博览,2009,(3O)3李元汝化学与生活J天津化工,1992,(4)4焦小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J科技传播,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