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05519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教案 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 数学教研室【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数学第23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认数、数数,学会从1数到10。能力目标: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能够数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情感目标:在数数中体会数学的乐趣。【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学会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的点子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刚入学的小朋友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

2、个特点,通过创设情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同桌交流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咱们这节课来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会上课,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新书的封面。书上都有些什么,分别有多少呢?生:交流讨论并回答。师: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数学课上要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一数”(揭示课题)。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一所“美丽的校园”图。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3、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都有一些什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因为老师不认识小朋友,可以请一排或一列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汇报) (二)数图中的数量。 1.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生可能回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足球),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示出来。师: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

4、哪些? 表扬同学们观察的仔细。 师:有2位同学在用单杠锻炼身体;有2位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位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位同学玩单杠、2位同学敬礼、2位同学看书,这些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出示数字卡片2,老师领学生一起读一读。 3.数出数量是3的。 师:图中数量是3的都有哪些? 师:有3位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3个板凳。那么,3位同学跳绳,3个板凳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3表示。)出示数字卡片3,请学生读一读。 4.做一个“火眼金睛”的游戏,依次数出数量分别为4、5、6、7、8的事物。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到图片中数量分别是4、5、6、7、8的事物分别是有哪些? 师:

5、学生回答,(表扬)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图片中数量分别是4、5、6、7、8的物体分别是哪些,并且在图片中标记出来。 5.认读9、10各数。 通过课件呈现数量为9和10的四幅小图片,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左上)小女孩的表情有几种,(右上)颜色有几种,(左下)草莓有几颗,(右下)小提琴有几把。让学生清楚地认识9和10。 (三)认读1-10各数。 1.按顺序认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先从小到大读。增加难度:从大到小读。 2.不按顺序读:随机指数让学生读。三、知识应用 (一)出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 (二)出示第二幅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图片中苹果、蜜蜂、蝴

6、蝶等事物的数量,将不同事物对应的数量和数字进行对应连线。 (三)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请同学们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比如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四、学习儿歌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为了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开始讨论。这是新校园,有1根旗杆、2副单杠,3位同学在跳绳.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发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和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成功。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