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05384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四)《生命生命》(四年级下册19课) - 三学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生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骚扰、跃动、强烈、欲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引发出的三点思考。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 2、教师准备婴儿啼哭录音及杏林子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妈妈有没有告诉过你

2、刚出生时的故事?来,听(放婴儿啼哭录音)。有同学笑了。是的,这就是你们对生命的第一次呼唤!从你们呱呱落地到现在,十来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一、简介作者,引入新课。有个人也想过,她比我们考虑的可能更多,(屏显杏林子图片)就是她杏林子。看看照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是的,每一位看到她的人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满脸的笑容,她非常的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12岁就换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90%的关节全部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头也不能转,手臂不能抬,坐在轮椅上的她只能保持一个姿势,她每天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她颤巍巍地用这双苍白扭曲的手写出来的(出示杏林子手的

3、照片)。同学们看课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课题你会读吗?生命 生命(你读出了杏林子的感叹,谁还想读?你读出了杏林子的思考,来一起读)过渡:让我们带着杏林子的思考、呼唤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杏林子常常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她是从哪几个事物身上找到答案的?二、紧扣“欲望”,品读飞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呢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呢? 生:这是一只不停的扑翅膀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想要逃生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求生欲望很强的飞蛾。 师:同学们说飞蛾求生欲望强,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呢?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

4、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呢? 生:我从“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可以看出来。因为它极力的鼓动双翅就是拼命的扇翅膀,想从作者的手中逃走。 生:我从“挣扎”可以看出来,它“极力的鼓动双翅”就是在挣扎,它不想就这样死在作者的手里。 生:我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可以看出来。它肯定是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在扇翅膀,那么小的飞蛾能让作者的手感受到有力量在跃动,可以看出它求生欲望很强。 师:小小的飞蛾极力鼓动双翅,如果你就是那小小的飞蛾,你想告诉自己些什么呢? 生:我不能就这样死去,

5、一定要逃。 生: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也要活着。 生:我一定要活着,不能让人捏死我。 师:原来它要表达的是自己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啊!它鼓动双翅,又在向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生:放了我吧!大家都是生命。 生:请你放了我吧,我不再骚扰你,给你安静。 生:我是渺小的生命,你是那么强大,你又何必跟我计较呢,放了我吧!我还要活着,感受生活的美好。 师:它在向杏林子传递着求生的信心,倾诉着自己的求生欲望。这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震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着。如果它不挣扎,等待着它的只有一个结果? 生:死路。 师:你从哪看出来呢?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6、不能动弹了就是被捏死了。 师:多么渺小,多么脆弱的生命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挣扎的结果就一定有活路吗? 生:不一定,也许作者会觉得它烦,马上捏死它。 生:也许会同情它,就放了它。 师:不挣扎,只有死路一条。挣扎,或者生,或者死。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它也不放弃,这就是求生的欲望。这种欲望让作者震惊,所以我忍不住 生:(齐答:放了它) 师:(补充资料)同学们知道飞蛾的平均寿命是多长? 生:几个月。 生:一年。 生:不会是几天吧! 师:老师告诉你们: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也许这只飞蛾已经活了3天、4天、甚至是7天、8天它挣扎着飞走了可能也只活一两天、或者只

7、有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它为什么不放弃,还要如此的挣扎呢? 生:哪怕只有一分钟,它也要活着。 师:这就是求生的欲望。 师:作者震惊了,此时她的心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感情,是什么感情呢? 生:敬佩小飞蛾的求生精神。 生:赞美。 生:同情小飞蛾的可怜。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朗读略) 师:我相信这只飞蛾不仅写在了纸上,也写在了我们的心里。就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吧! 生:(背诵略) (说明:这一板块的教学,按照入境以取象,取象以观意,缘意以激情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品读。根据三年级孩子长于形象的特点,从飞蛾的形象入手,然后以学生回答中的“欲望”一词作为本段研读的内核,从飞蛾

8、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引入,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飞蛾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这样在文意与形象间转换,架设了阶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触摸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的感受。) 三、抓住“不屈”,品析香瓜子 师:香瓜子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香瓜子的什么打动了你?用_画下来。 生:香瓜子最让我感动的是它能在砖缝里活下来。我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课文写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地方,它不屈向上,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泥土。这些都没有,它还能活,真让人惊讶。 生:最打动我的是它不屈向上,说不定还能长出香瓜来呢。 生:我不

9、同意他的意见。书上说“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虽然它冲破了坚硬的外壳,但是活不了多久的。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够抓住打动人心的地方。同学们刚才所体会到的这些其实都是在写香瓜子的不屈向上。(板书:不屈向上) 师:你们认为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香瓜子不屈向上的力量呢? 生:茁壮生长。 生:冲破。 师:它是怎样冲破的呢? 生:努力的冲破。 生:用尽全力冲。 生:带着生命的渴望冲。 生: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冲。 生:兴奋的冲。 师:小瓜苗,你们努力冲破外壳,想干什么呢? 生:我努力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我拼死冲破坚硬的外壳,想感受一下生命的精彩。 生:我急切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呼吸一

10、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生:我百折不挠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存在。 师:大家看,一个冲破,冲出了力量,冲出了勇气,冲出了不屈,冲出了一个生的希望 。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屈向上的植物呢? 生:仙人掌。 生:向日葵。 生:榕树。 (说明:如果说“品读飞蛾”的教学是是“扶”的话,这儿则是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得。抓住“不屈”,引导学生感受香瓜子的生命力量。重点品读一个“冲破”,让这种生命的力量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个性化的表达。然后再由文本引向课外,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不屈向上的植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后面的由读学写奠定了基础。)五、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生命的内涵。

11、1、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回想校园里绿树婆娑,大树告诉我:生命是那繁茂的枝叶;看教室你们的张张笑脸,同学们告诉我:生命是如花的笑颜。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移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移向四川的地震灾区(屏显动植物和灾区图片)。你感受到的生命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写一两句感言,也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个让你震惊的小生命。2、学生写作、交流,师随即点评。六、回读课题,呼唤生命。孩子们,你们用心吟诵了一曲生命的礼赞,让我们像杏林子一样用行动谱写光彩有力的生命

12、之歌吧!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呼唤(齐读)生命 生命板书:飞 蛾 求生欲望 生命 生命 香瓜子 不屈向上 心跳 积极的生命观 案例反思 一、多重对话,情思飞扬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对话。以品读“飞蛾求生”这一教学板块为例:首先是“初读课文、多元对话”。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抓住“这是一只_ 的飞蛾”去与文本对话,去寻求心中的飞蛾形象。然后是“研读课文,倾心对话”。在探寻“飞蛾的求生欲望”时,我引导学生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补充,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让学生融情于文本中。最后是“引导想像、补充对话”。 二、潜心涵咏,精神熏陶 读书须反复诵读,潜心涵咏。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深钻重点字词,鉴赏作者的人文思想。对于“冲破”一词,我采用了想象填补、角色转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在情感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通过卓有时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在品读鉴赏、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依托,不再是口号似的宣言,而是物化成了可触可感的动物、植物。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对学生的点评还缺乏激励、点拨,需要不断改进。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