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05215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临湘市长安中心校五里小学 邓明亮 13874070917摘要:随着社会发,小学的各门学科已经被人们重视起来,大家都认识到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特别注重学生的主要科目的成绩,比如语文数学英语,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报价格昂贵的补习班来提高孩子的成绩,可是除了这些家长看来很重要的科目之外,还有一些不被重视的科目也很重要,比如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都必须从小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本篇文章将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说明小学其它课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 【分类】【文化、科学、

2、教育、体育】 初等教育 教学理论、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动手操作探究创新教育部已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学生应具备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这六大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然而具体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素养,又应该从何入手呢? 相关报告曾提出“公民科学素质”这一概念,具体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我们由此得知,科学素养的六要素是科

3、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科学实践。 我们认为科学课的学习要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素养。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科学教师必须在科学课上尽力给学生开放动手的机会、探究的时空,创新动力。 一、注重实验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特点是有较多的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

4、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比如在上空气这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个水槽,一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能抓到空气吗?能看到空气吗?”全班学生大部分说:“不能”!我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看到空气呢?”学生议论纷纷。带着这样的兴趣和问题,同学们很愉快地进入了实验课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 、巧用生活材料,挖掘学生动手操作的潜能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科学实验,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效材料积极开展课后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热传导中,我让学生把两根短铁丝用吸牛奶的吸管“接”起来,然后同一根等长等粗的长铁丝一起加热。选生活材料设计的这些实验,进一步验证了

5、热可以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还有空气传热能力差,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而老师对学生各种方法的充分肯定,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 二、创设探索时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主要是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的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观察它们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身体特征,认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进行“闭门造车”式地学习,那么学生自然很难真正地进行实践探究。因为,无论是仙人掌的剌、浮萍的根、松树的叶的独特的

6、结构特征跟环境的关系,还是猫爪、鸭掌的特征跟生存环境的关系,都不可能在教室里和一节课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时,至少要考虑三个步骤:首先,要了解学校和学生其他生活范围中适合开展学习这个内容的环境,尽力给学生开放更多的时空;第二,要根据实际条件在教学方案中制定出学生探究的时间和地点,并提出相关的探究要求。二是要挖掘探究时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周边人群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和经验是有限的,例如在探究仙人掌的剌时就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仙人掌到学校来,供大家观察。另外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有教师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监督学生探究的过程

7、。再者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面探究,避免学生盲目学习而推动效果。然而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每一次探究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臭味相投参加到探究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更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反馈交流,有效地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大纲里也曾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那只是作为能力培养提出的,没有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高度来认识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专门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实际上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充分发挥了这门课程自身的优势。课堂教学和兴趣活

8、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基本渠道,其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主要从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和发散思维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1、设境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以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观察激趣, 如在教学鱼一课时,先让学生分组观察水槽中游动的鱼边观察边引导,关于鱼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鱼在水里为什么不会淹死,鱼嘴一张一张在干什么?鱼鳍有什么用处?鱼鳞有什么用?鱼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学的问题,学生当然兴趣盎然,探究的积极性就特别高涨。 学生选择适当的内

9、容进行研究。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它们迫切想要弄明白的。 实验激趣,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分组做燃烧白糖的实验,让他们仔细观察白糖的变化过程,深深理解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2、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教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 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

10、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样教的优势在于重一个“导”字,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自然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11、。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课中的许多实验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实验,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即可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热情和自信心,又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实验对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体验科学实验的艰辛和实验成功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全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在学生对晶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去探索晶体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小组成员经过实验、研究、再实验,终于发现晶体的制作方法不同,形成的大小,形成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又要求学生根据晶体的特点,设计一个将溶液提炼成晶体后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对晶体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现在用理性认识来指导实践,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整个实验都是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己尝试、探索中完成的,所以他们的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二0一七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