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教育.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049655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时代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时代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时代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的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在教育领域中,可以这么说,一种类型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现实的需要与感性的基础,实践活动的分化、深入,导致了种种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教育实践本身的理解也在不断的深化。”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何以在实践飞跃发展之时,理论研究却踌躇不前?在传统教育术语、官方政策和公众话语中,“教育常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活动范畴,传播是另一个独立范畴,电脑则又是一个独立范畴。”但是,随着传播与电脑的合二为一,导致这些独立范畴界限的日益消失,网络则成为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的异军突起与广泛运用,导致人们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等的更新与变革。特别是网络在现代

2、教育中的爆炸性渗入和迅速蔓延,对现存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教师职能和学生学习等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的出现,挑战着整个教育系统;网络教育亦将导致21世纪的教育革命。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面对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必须打破传统理论的羁绊,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课程内容和教师发展等角度,作好全方位变革的思想准备。教育理论研究如何突破传统研究的樊篱,主动迎对来自网络教育时代的挑战。网络的诞生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利用,全方位影响着教育实践以及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本文为分析之便,试图从全球一体化、虚拟化现实、数字化学习、远程教育、“电子儿童”等网络时代的明显特征出

3、发,阐释其对课程内容、教育理念、学生学习、教师职能和教育制度变革等构成的影响与冲击。1.全球一体化对课程内容的影响信息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渗入直接导致课程变革。课程变革应照顾到两个方面:一是突破学科界限,加强各学科的兼容性、互补性,努力做到课程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识的主观分割以及本末倒置的课程设置,将不利于通才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孤立的学科不能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轨迹。二是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崇尚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时代,人们反而怠慢和忽略了反映人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和主体性意识。当前,应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和谐发展,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做人的意义,弘扬并维护人性中真、

4、善、美的东西。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之日,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清醒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让人生活更美好。因此,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学会与大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为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自我完善创造条件;培养学生从容应对一切的能力。三是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不管我们内心是否接受,全球一体化都在形成,技术越是盛行,就越应掌握我们在音乐、舞蹈、艺术、历史和语言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越是全球化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我们就越是做着合乎人性的事情;我们越是承认我们的特性,我们就越想紧紧依靠我们的语言,

5、越想紧紧抓住我们的根和文化。”中国如何保存自己的多民族文化传统,培养新生代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是课程研究的主题。2.虚拟化现实对教育理念的影响纵观人类历史的变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的演变,由单纯依靠人力的钻术取火、刀耕火种、手工业作坊的社会,到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大量商品和工具的社会,再变为依靠知识密集型生产,利用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科技发展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转变,过去生产依靠体力劳动,是一种量的经济;现在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信息革命,是讲求速度和质量的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席卷又促成了技术革命和高精尖信息革命的结合。社会巨变、经

6、济发展,需要熟悉新世纪语言、观念和机制的新型劳动力。在由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迅速形成的视听、声像和三维一体的网络,替代了传统的会议、集结和通讯。网络教育使传统教育中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渐受挑战与淘汰,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给人的是三维空间、虚拟和虚拟化的现实。与人类所处的其他环境相比,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网络世界的特点,激发了一系列五花八门的角色扮演、欺诈、半真半假和夸大的游戏,视觉和听觉的缺失以及互联网的隐蔽性,造就这些内容的出现,同时使人们处于时空的隔离。”虚拟性成为现代网络的最大特点,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仿真世界。

7、学生利用网络进入仿真世界,该世界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和及时性,给个体以全方位刺激。个体容易沉湎其中,难以自拔并距他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愈来愈远,由此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如:人际疏离、自以为是、想当然、充满幻觉以及内心孤僻等。以人为本,培养完善、全面发展的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并注重个体价值的发挥,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应强调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乐趣并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随机、创造性的运用所学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发展自己的能力。网络教育之下的教育观念具体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教育价值观、师生观和人才观等。从教育目的来看,应试教育将

8、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数字化学习、网络教学为学生择其所好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也从原始的“粉笔十黑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的管理者和顾问,而非个别化学科的指导者。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为学生传授最优化教学内容已成过去。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所要的并非教师咀嚼、琢磨之后的知识。他们需要信息,需要从做中学,在操作中、实验中综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并发现创造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人才观来看,现代人才不仅教育良好、训练有素,能实现不同职业的转换,而且能在生产线上直接做决定,也即要实现从知识型、保守型、专业型、地域型的人才,向管理型、创新型、通才型和国际型人才的转变。只有认识到人自身的发展?尤其是人精神的发展是无限的,才会真正认识到任何强调“用”的观点都只是教育一时有限的外显形式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