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04338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 迁移 转化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庄浪一小 万尚林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59页60页。【教学目标】1.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学会用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与之前所学的归一法、归总法进行对比,体会用比例解应用题的优势。3.通过学习比例的应用,培养迁移、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这些知识是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尤其是正、反比例的意义,在本单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新课前,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经过调查了解,有90的学生能够分辨,但有10的学生仍然

2、混为一谈。鉴于此,我准备开课后先复习一下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在新课进行当中采用原来已学的归一法和归总法作为铺垫,从而探究正比例和反比例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重点难点: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并学会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铺垫孕伏复习: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5.单产量一定,总产量和面积数。( )6.总产量一定,单产量和面积数。( )【设计意图:根据已学过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3、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分析解答比例应用题做好铺垫。】 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接着又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应用这些比例知识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5(课件呈现:主题情境图)例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学生读题、思考)1.用归一法解题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这道题吗?生1:这道题能用“归一法”解答。生2:先算张大妈家水的单价,再算李奶奶家水的总价。师:张大妈家和李奶奶家水的单价一样吗?生1:不

4、管是谁家的水费,单价是一样的。生2:因为供水站上的收费标准是统一的。师:说得太好了!那么,你能用“归一法”解这道题吗?(提名板演:一名学生分步算,一名学生综合算。)张大妈家水的单价:12.881.6(元)李奶奶家水的总价:1.61016(元)综合算式:12.88101.61016(元)【设计意图:通过用“归一法”解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管是谁家的水费,单价是一定的,即水的总价与用水量的比值是不变的。这就已经揭示了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一定。】2.用比例法解题师:这道题中,共涉及了哪三种量?生:水的单价、用水量(用水吨数)、水的总价。师:三种量中,哪种量是一定的?生:水的单

5、价是一定的。师:水的总价和用水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关系?生:成正比例关系。师:(追问)为什么呢?生: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比值是相等的,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师:根据这一比例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呢?(提名板演,学生列方程解,然后小组订正。)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为x元。x1012.888x12.810x16师: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学生验算)3.变式练习: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水费是19.2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学生用比例解,然后同桌订正)【设计意图:教学例5,先采用“归一法”解题,后采用“比例法”解题,由“归一法”迁移过渡到“比例法”,虽

6、然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区别,但“水的单价一定”这是个不变量。另外,利用已学的“归一法”来学习“比例法”,这个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教学例6(课件呈现:主题情境图)例6:一批图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学生读题、思考)1.用归总法解题师:这道题和例5的解法一样吗?你是怎么思考的?生:不一样!师:哪里不一样呢?生:例5是水的单价不变,而例6是图书的总本数不变。师:你是怎么发现总本数不变呢?生:大家都想想,不管怎么打包,也不管每包是多少本,反正这批图书就这么些,既没增加也没减少,所以总本数不变。师:你真聪明!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生:

7、(齐声)归总法!(提名板演,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板书:2018303603012(包)【设计意图:通过用“归总法”解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这批图书不管怎么打包,也不管每包是多少本,反正这批图书的总本数不变。这就已经揭示了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乘积一定。】2.用比例法解题师:那么,这道题能不能用比例来解答呢?(投影出示填空题,学生思考后口答)这道题里的( )是一定的,( )和( )成( )比例关系。所以两次捆书的( )和( )的( )是相等的。师: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什么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什么关系?生: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

8、关系。师:你为什么把它起名叫“反比例”呢?生:学习例5 时,我们把“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一定”叫做正比例关系,那么例6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乘积一定”就应该叫做反比例关系。师:比值一定,叫正比例;乘积一定,叫反比例。一正一反,好记!师:谁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提名板演,学生列方程解,然后小组订正。)解:设要捆x包。30x2018x36030x123.变式练习:一批图书,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学生用比例解,然后同桌订正。)【设计意图:教学例6基本沿用了例5的教学形式,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启发、引导、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分析与比较中辨清了反比例和正比例的不同。同样,利用已学的“归总法”来学习“比例法”,这个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60页【做一做】,完成后同桌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用比例去解应用题?【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策略研究(批准号:GS 2014 GHB0678)成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