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好孩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04284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教育好孩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教育好孩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就要从家庭教育开始。“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对付?一个个比猴还机灵,就是不往正处使,可怎么办?”“我们小时候谁管来着?我父母从来不管我作业,我考多少分他们也不打听,结果我学得还不错。现在可倒好,又是听写,又是签字,陪算,陪写,陪念,陪背诵,结果呢?他还不及格!”“我的孩子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学。怎么办?”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陷入了困惑、焦虑、无奈,甚至是愤怒。他们埋怨孩子,责怪社会,却惟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冷静想想,你教育孩子了吗?你的教育方法科学吗?下面,我就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谈一些看法与做法。一、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几乎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

2、凤的愿望。这一愿望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前进节奏。这一愿望如何才能实现?我认为,做家长的一定要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在教育他们时,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教子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当父母的要疼爱自己的子女,就应该为他考虑的深一些,远一些。教育子女,应当用正道来教育他,防范他走入邪道。骄横奢侈、纵欲放荡,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而这四种恶习的养成,则是由于得到的宠爱和享受太过分的缘故。古人的这几句话,就将怎么去教育,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为什么成不了才作了简明的回答。你的孩

3、子不成才,首先应检查一下你做的怎么样。有句话叫做“纵子就是杀子”,我看道理就在这儿。那么,什么是正道?我想是不是就是这些内容:品德高尚、为人正派、尊老爱幼、热爱祖国、体贴他人、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彬彬有礼、不骄不躁、生活规律、身体健壮。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奠定了教育孩子的思想基础。二、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确立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思想后,就要探讨、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我想,是不是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呢?1、管放结合。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管呢?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都要放心让孩子去做。这样可能孩子要跌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现在,孩

4、子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多了,吃“苦”环境越来越少,耐劳的精神也越来越不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耐劳能力,让孩子吃点算不上苦的“苦”,承受一些承受得了的“难”,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如:在我孩子不到四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单独住一个房间,让他自己起床上厕所;每天,他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看着孩子能单独行动,我有说不出的欣慰。美国航空公司约翰逊曾打过一个比喻:飞行员的着陆飞行要频繁地受到指挥塔的纠正。如果他偏离了飞行线,指挥塔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如果他进场过高,就要受到纠正。教育孩子就如同指挥塔对飞行员的正确导向,我们既要“管”又要“放”,只有

5、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2、言传身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对孩子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苦口婆心,没少费口舌,该讲的道理都讲了,为什么孩子在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不听管教呢?其实,家长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言传”,并没有真正做到“身教”。遗憾的是,生活中的许多父母在身教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做得相反。平时教育起孩子来头头是道,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具体到行动中,或有意无意或自觉不自觉地溺爱着孩子,或自己得过且过、放任自流。比如,轮到让孩子自己做事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不忍心或不放心孩子,常常是百般拒绝并越俎代庖,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权利。更为教育所忌讳的是,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的一套

6、,背过孩子做的又是另一套。比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可他(她)就领着孩子红灯、绿灯都行;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树雄心、立壮志,自己却整天泡在麻将场上出不来;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诚实守信,自己却坑蒙拐骗、不择手段;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抽烟喝酒、不务正业;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与人为善、文明礼貌,自己却常常与人发生摩擦且污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如此等等。孩子耳闻目睹父母自相矛盾的言行,并受其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自然难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及行为规范。长期下去,即使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道理讲得如何透彻和完美,也难免成为极其苍白和毫无说服力的东西。经验教训已经告诉人们,要想使

7、家教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要讲“言传”,更要讲“身教”。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可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看父母讲了多少道理,而是要看父母怎样做的,只要父母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产生的家教效果是不言而喻的。3、学会宽容。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人是很讲究宽容的。许多人对别人能宽容,但惟独对自己的孩子却不能。有的家长,孩子有点过错就大声呵斥,甚至棍棒加身,在学习方面有的要求近乎苛求,孩子考了九十分,拿了试卷连家都不敢回。作为家长,在孩子考试之后,

8、应该了解孩子的考试情况,给孩子指出其中的不足,帮助孩子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因孩子的考试成绩差而打骂他。回想我们自己过去考试时何尝不是这样,苦苦思索但是错误不断。这样一想,你就会原谅孩子,不会苛求他非考一百分了。宽容能够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这里只是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理解孩子,不能苛求孩子,当孩子有过错时,要指出他们的错误之所在,不让他们做不该做的事。4、学会鼓励。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愿意听赞美之词、鼓励之语,尤其是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少批评,少责难,多鼓励,多鞭策,这样,有利于他(她)接受,大凡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都爱面

9、子,孩子也是这样,多给鼓励,语言上和说话语气上轻松些、缓和些,能让孩子在心平气和、轻松舒缓的气氛中听得进去。同时,多鼓励其长处优点,婉转、间接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能让孩子在和风细雨和不知不觉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多鼓励少批评是上策、是良方,因为鼓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能让人树立信心、看到希望,一句鞭策的话语,一次精神上的激励,往往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变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其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和不断提高。我想,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多学习、勤思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配合老师,形成教育合力,相信一定能教育好孩子,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教子十二篇,不可多得(2009-0

10、8-14 10:38:40)(一)“自己爬起来”不知道天下还有没有我这样狠心的父亲,儿子摔倒了。从来不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声音命令:“爬起来”。儿子出生在腊月初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春节刚过,也就是儿子刚刚满月,我也不知那根筋不对头,突发奇想,要对儿子进行锻炼。于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抱着儿子上街转一圈,美其名曰:“冻一冻,锻炼锻炼”。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不过,第二个冬天就可以拉着儿子温暖的小手上街冻一冻了。还别说,这一招许是见效了,直到今天儿子很少感冒。也许沾了儿子的光,我也很少感冒。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嵖”。是说小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

11、,八个月会爬。可我这小子的百岁照片,是我把他放在自行车前的小孩座上带到照相馆的,当然,后座上坐着他的妈妈。(注:那时交通规则不严,没有现在这么多汽车)这小子,八个月就能自己站起来了,未满十个月就能趔趔趄趄自己走了。我的狠心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表现出来的。小孩子学走路,没有不摔跤的,我的儿子也不可能例外。例外的是,我的儿子摔倒了,虽然我近在咫尺,却从来不拉他,总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喊:“自己爬起来”。记得他刚满周岁,我按老习惯,带他上街“冻一冻”。这时他已获得了自己走路的相对自由。可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个大马趴。我在旁边喊:“爬起来”。儿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来。旁边一位过路妇女狠狠

12、地瞅了我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爹,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拉一把”。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自己摔倒了,总是先抬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写着:爸爸,我又犯错误了。然后自己爬起来,该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儿子因自己摔倒了,摔疼了,而大哭大叫的时候,连小哭小叫也没有过。我猜想,在他那小小的脑袋瓜里,摔倒了,是个错误,没有哭的权利。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大约是他一岁半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他举着苍蝇拍,学着奶奶的样子,追打着几个苍蝇。那苍蝇一点也不懂事,我儿子要打你,你老实呆着,让他拍死,不就完了吗?可是不,那几个贼苍蝇,东飞飞,西停停。我儿子东追追,西拍拍,一不小

13、心,绊了一跤,一下趴到地上了。我也没太在意,爬起来不就得了。谁知这一次,他居然没有抬头看我,趴在那儿不动,足有一分钟,我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赶紧跑过去,拉起来一看。天!头上起了一个大蘑菇。我这才有点慌神,赶紧找出红药水,给儿子搽上,疼得他直咧嘴。可是,我的儿子,我小小的儿子,勇敢的儿子,仍然没哭 ! 倒是我,这个冷酷的父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如果,让我重来一次,重新对儿子从头教育,我,还有没有勇气,像当年那么做。可是!我相信!我的儿子!不管摔了多少跤 !都会 ! 自己爬起来!(二)残忍还是仁慈儿子会走了,这是好事。可是,冬天快到了,又是愁事。愁什么呢?就我住的

14、那草窝,两间屋,共十四平方,当时也算不错了。可一生炉子,这炉子只能放在交通要道上。儿子刚刚学会走路,如果限制他的行动,那是愚蠢的;如果任他自由行动,让炉火烫伤,不用说夫人,就是他奶奶姥姥也会把我吃了。毕竟,我儿子是双方老人所见到的第三代第一人。面对如此难题,尽管我自视颇高,很为自己的足智多谋骄傲。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高招,真是愁煞个人了。冬天到了,火炉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儿子的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约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担惊受怕不说,自尊心也受不了。这么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枉读了几十车书了。一日,炉旁读书,一是暖和,一是负有重大责任。忽然,“条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睑。“有了”。我一下子站了起来。我想起

15、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训练小狗,不是用的这个法子吗?儿子虽然不是小狗,但条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适用。我没敢声张,我想的这法子太损了。夫人肯定不会同意。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我开始着手自己的伟大创意。生起炉子,不断用手试试,待自觉温度差不多了,把儿子招到炉旁,让他用手去摸炉盖,这小子,手一碰炉盖,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快往回缩,那哪儿成呢?我抓着他的两手,就往炉盖上放,他拼命往回缩,最里还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拉着他的手往上放。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缩,如此折腾了五六分钟,老子也有点累了。就放开了他,嘿!这小子,一挣开我的手,就赶紧跑到里间去了。嘴里还叽里咕噜,也不知发表什么高见。

16、休息了一会儿,又把他拉出来,再次把他往炉前推。这次小子学鬼了,离炉子还有老远,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实,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炉子上放了。训练几分钟,又放开他。过一个多小时再拉出来演当演当。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罢手。夫人回来了,儿子远远躲开炉子,扑进妈妈的怀抱。夫人还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我在一边,偷偷的乐。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往炉前拉,小子坚决不干。第三天第四天,如此一直折腾了一个星期。当然,没有再瞒着夫人。从此,儿子视炉子为最可怕之物,总是远远绕着走。直到三岁多,才敢远远的试探着用火钩去碰碰炉子,以满足其儿童的好奇。这件事,我曾多次用来说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每当讲到我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