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04076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诚信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单元主题:艺术的魅力个性化备课【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

2、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

3、,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重组单元教材】一、伯牙绝弦代阅读丛书高山流水中俞伯牙坟头摔琴谢知音,音乐殿堂中余音绕梁。二、月光曲代阅读课文蒙娜丽莎之约,阅读丛书心灵物语中傅雷家书、音的世界。三、我的舞台代选读课文中看戏,阅读丛书戏曲舞台中程砚秋逸事、忆马连良老师。【课时安排】:预习达标2课时,课文学习4-5课时,群文阅读2课时,回顾与拓展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艺术的魅力预习达标(2课时

4、)【预习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自主预习环节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二、小组预习达标检查1.六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互助合作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5、。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的认读,词的理解,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整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调整。 二、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本单元字较多,教师重点指导“霎”“录”“粼”等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 三、考查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 运用。 学生可自由展示词语的意思,并选择造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1、 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2、 学生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五、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其余学生可作补充。六疑难杂症。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提出来。七

6、、我的发现。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交流展示。作业设计:1、 写写本单元词语。2、 读一读本单元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教学程序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珍珠,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1)海内存知己, (2)桃花潭水深千尺, (3)又送王孙去, (4

7、)有朋自远方来, (5)士为 者死。请任选一句填空。相机提问:第(2)句作者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一、揭示课题,质疑“绝弦”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 “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让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师:“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

8、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3、指名读课文,评价1: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4、老师最喜欢这两句话,师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们也来读读,可以想象古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动作来读。5

9、、这篇课文中这句话最难读,谁来试试?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1、几遍读下来,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 钟子期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1)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善)“善”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 (2)指名读,请读出你的理解。(3)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我们一起来读出他们的特点。齐读。3、同学们,课文哪两句话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用“”划出来 。出示:伯

10、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读这句话,想想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评:真好,你把古文内容理解了。从哪个词看出是心里想到?(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板书:高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出示: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齐读词语。*你看,那么多画面钟子期用哪一个词表达出来的?(“峨峨兮”)这古人写话如此简洁,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

11、峨兮”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山的高?(泰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泰山巍峨的气势来。*当伯牙的琴声表现高山,钟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听的子期啊!从钟子期的话中哪里还能看出他善听?善哉,是什么意思?(好啊)还可以说是(真行啊) 你来读一读评:我分明听出了你的朗读中对伯牙的赞美。谁也来赞美?指名读。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这样赞叹,齐(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还有个语气词“兮”,为什么短短的句子连用了两个语气词呢?你来读出两个词的味道。指名读(2)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刚才这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志在流水,钟

12、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个句子跟刚才那句句式类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指名读。(2人)评:我听出了你的赞叹。你把江河强调出来了,能说说原因吗?(长江、黄河)评:当读到“洋洋兮”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读出了江河的那种浩荡之气。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课后资料里就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最有名的音乐家,那么,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教师小结:伯牙的琴声中有自己高远志向的表白,有内心怀才不遇的郁闷,有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更有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赞美。课件出示这些词语。*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

13、的琴声,你看到这徐徐清风了吗?句式练习: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景来练练。指名说。3、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预设:不管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子期都知道。“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跟“念”的意思相近?“必得之”呢?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样的朋友,我们就称之为知音。(板书:知音)带着这种的感受读读这句话。伯牙心里所想所念,钟子期都知道。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生读)(2)同学们,善鼓琴的伯牙用琴声表现的不仅是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透过他的琴声,你还听出了什么?小结:古人往往以琴言志,表现高山,说明自己有高山般的远大志向,表现江河,说明自己有江河般的胸怀。而这些,子期都听懂了,所以说,再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不仅仅是伯牙的知音,更是伯牙的知心啊!(板书:知心)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3)出示: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竟如此懂他的琴声!指名一生读(自由读)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师评价: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莫如子期。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