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037851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3背诵四首古诗。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全诗,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

2、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二、朗读指导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三、背景资料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

3、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四、诗歌大意竹里馆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竹里馆中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什么?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品味竹里馆最后两句。答案示例:“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

4、“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1竹里馆和竹这两首诗分别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竹(南朝)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答案示例:竹里馆中,竹形成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特立独行、清高脱俗、醉心自然的形象。竹中,作者托物言志,将竹拟人化,借竹表达持守清高气节、不慕权贵的心志,表现寻觅同道知音的意愿。3诗歌积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六、课堂小结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优秀的古代诗歌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让我们多读诗,读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