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03550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江区垃圾治理“十四五”规划 .docx(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江区垃圾治理 “十四五”规划2021 年 11 月目 录一、现状分析1(一) 总体概况1(二) 主要工作成绩2(三) 基本经验4(四) 存在的问题6(五) 痛点难点7二、趋势预测10(一) 预测方法10(二) 预测结果11三、总体要求13(一) 指导思想13(二) 基本原则13(三) 发展目标14四、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16(一) 深化前端分类模式16(二) 健全分类管理制度17(三) 优化分类设施体系18(四) 完善分类收运系统19(五) 加强市场体系培育21(六) 补齐垃圾分类短板21(七) 提升智慧治理水平23(八) 加强部门分工协作24(九)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25(十) 建立应急处置机

2、制27五、支撑保障机制29(一)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29(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9(三) 完善责任落实机制30(四)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31(五) 营造社会舆论氛围32附规划编制依据的主要政策法规33一、现状分析(一) 总体概况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 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 产品出口基地。“十三五”工作期间,滨江区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双 创”生态显著优化,开放水平全面拓展,民生保障进一步提质扩面, 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十四五”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十 四五”时期是滨江区关键的时期,是滨江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争

3、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关键历史时期。滨江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数量多,新创企业多,年轻人 口 占比大,常住人口增长快,通勤人 口、流动人口多,既给经济社会 发展带来活力,也增加了社会管理、城市治理压力,垃圾分类工作面 临不同于其他城区的难题。根据 2016-2019 年统计年鉴数据,滨江区辖区面积为 72.2 平方 千米,下辖 3 个街道 62 个社区,其中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 道分别有 20、20、22 个社区。根据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16-2020 年常住人口逐年 稳步上升,“十三五”期初为 33.56 万人,期末为 50.60 万人,净增 长将 17 万

4、人,平均每年净增人 口 3.4 万人,年增长率均在 10%以上。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 年规上工业企业 194 家,2020 年增长 到 218 家,更多企业入驻滨江,为滨江带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十三五”期间,滨江区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初步构建了政府主1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了滨江区独具特色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2019 年全年生活 垃圾总量 25.47 万吨, 日均产生垃圾 697.77 吨,与去年同期比下降 0.07%;2020 年全年垃圾总量 23.91 万吨, 日均 655.03 吨, 同比去 年下降 8.16%。2020 年实现生活

5、垃圾全年负增长,五年来,生活垃圾同比增长率明显下降,生活垃圾减量取得明显成效。见图 1-1.图 1-1 “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总量变化情况(二) 主要工作成绩1.完成了全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 2020 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239087.39 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约为 655.03 万吨/ 日,2019-2020 年实现人均减量约 52.6 公斤,垃 圾减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趋规范。截止 2020 年,滨江区垃圾分类 100%覆盖,全区 100%小区进行入户宣传、开展“定时定点”投放管2理;累计创建完成省级示范片区 1 个 (浦沿街道) 、省

6、级高标准示范 小区 15 个、市级达标街道 1 个 (西兴街道) 、市级示范小区 86 个、 区级高标准示范点 30 个,垃圾分类成果获得省、市肯定。垃圾分类 工作获得不少荣誉。区城管局先后荣获省市两级表彰各 1 次,华数集 团等 3 个单位荣获市级表彰,滨江区、浦沿街道等行政单位和 3 个小 区获市级表彰,3 个社区获滨江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垃圾分类) 优 胜社区。5 人被评为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先进个人。3.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完善。“三化四分”体系全面建立,分 类标准严格执行,基本消除混装混运现象。两网融合深入推进,再生 资源回收网络全面建成,可回收物力求精分细分,低价值可回收物

7、分 类试点成功开展,建设形成观邸国际试点、阿里巴巴园区试点等,为 垃圾减量化探索新模式。4.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控制。限于我区发展定位和空间约束,没有新增垃圾处理设施 (包括中转设施) ,对其他垃圾实行清洁 直运。现有再生资源分拣设施三个,小型垃圾焚烧厂一个,部分产废 单位和分类责任主体自主开展了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5.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滨江区自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以来,逐步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2019 年 8 月为落实杭州高新开 发区 (滨江)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切实推进我 区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完成市对区的工作目标

8、任务,打赢垃圾治理攻 坚战,制定2019 年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及管理考核办法。2020 年3在杭州市垃圾分类工作日常检查办法 (试行)、杭州市生活垃圾 分类宣传管理检查办法 (试行)的指导下,建立常态化垃圾管理制 度。从 2018-2020 年,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涵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 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过程管理制度, 以及分工协作、责任落实、监督考核、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三) 基本经验1.规范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建立制度规范2018 年 9 月正式成立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垃圾分类总体规划决策和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关于垃圾分 类的号召,贯彻

9、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指示精神,在中央、 省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形成富有滨江 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及管理考 核办法、“参与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方案、 杭州高新区 (滨江) 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 案,进一步为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指导。2.推进综合执法下移,加强监督检查“十三五”期间,全区共累计建设改建投放点 589 个,改建集置 点 100 个,新建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累计 124 个。根据2020 年度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及管理考核办法及滨江区垃圾分类工作 日常检查办法,通过“ 日检查、月通

10、报、年考核”的方式,对垃圾 分类工作开展考核检查。每月进行红黑榜公示,每季度进行银榜公示, 每年度进行金榜公示,结果同步区 OA 办公平台,并设立奖优罚劣制4度。对于情节恶劣的行为,运用执法手段予以纠正。2019 年,滨江 区完成案件量 224 件;2020 年,完成案件 596 件,执法力度进一步 加强。3.明确责任主体权责,强化责任落实成立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垃圾分类相关事宜, 各街道、社区,具体落实垃圾分类的工作。对于有物业的小区,物业 作为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对于老旧小区、群租房,社区作为垃圾分 类的责任主体。以物业为抓手,有利于借助第三方进一步提高垃圾分 类管理水平,

11、同时也使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到位,考核检查得以进行。4.加大垃圾分类宣传,鼓励基层创新“十三五”期间,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实现 100%入户 宣传,公民分类意识进一步提高。各街道在宣传垃圾分类方面,结合 自身优势,不断创新。长河街道月明社区的“亭长制”、闻涛社区垃 圾分类数字赋能,晶都社区创新设立“红管家”队伍、小区议事会, 定期开展志愿活动;浦沿街道东信社区的特色巡检车抓拍上传城市大 脑,西兴街道七甲闸社区缤纷东院小区投放点在非投放时转换为社区 活动场所、襄七房社区康悦香庄小区建成上线了“智慧襄庄”项目。 企业园区物业管理按照质量管理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华数集团自创垃 圾分类做法,成功运行了

12、易腐垃圾就地转化模式。基层的创新做法起 到了榜样示范作用,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5.加强部门协作,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以滨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做统筹,多部门进行协助,5共同深化再生资源分类。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稳步推进, 第五批 (2019 年) 绿色制造名单中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 申报为绿色工厂;共同摸排上报杭州市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名单,滨 江区暂无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共同开展可降解塑料产品原材料产能 情况调查摸排,滨江区暂无相关行业企业。除此之外,定期开展联合 座谈会,吸收各部门意见,以便于顺利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的进行。(四) 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垃圾分类

13、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有待改进全区安置房小区、产业园区、高教园区和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管理 仍然存在一定薄弱环节,需要探索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在 提升居住小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园区低价值可回收试点、提升沿 街商铺垃圾分类实效等方面仍需要加强,特别是出租率较高的居民小 区,需要针对租期短、流动性大的住户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导工作。2.企业垃圾分类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滨江区作为杭州的产业高地,聚集了众多知名企业。据统计,2020 年滨江区共有企业楼宇 430 家,垃圾产生量在全区总量中占有很大比 重,需要强化企业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责任意识。以阿里巴巴园区为例, 其他垃圾在未开

14、展低价值可回收前达日均 120 桶,开展低价值可回收 后,其他垃圾为日均 80-90 桶,垃圾产量大,存在较大减量化空间, 低值回收物分类也有较大潜力。辖区企业和属地政府作为垃圾分类管 理两个重要的主体,推进政企之间“大手拉小手”的合作共赢很有必6要。3.沿街商铺垃圾分类配合度有待提高就全区的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实现情况而言,全区街道沿街商铺共 7000 余家。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有效实施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沿街商铺配合度不高,同时物业在对沿街商 铺的管理方面缺少权力,只能进行有限的劝导;二是店铺人员流动性 大,难于管理,垃圾分类质量不高:三是有限的商铺面积使得垃圾分 类设

15、施布点较难,同时部分商铺仍然存在杂色桶、未撤桶入店、宣传 指引未上墙等情况。4.居民垃圾分类质量有待提高垃圾分类是全民行动,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分类参与率、准确率,减少误时投放。“十三五”期间,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基本 达到 100%,分类准确率在 85%-95%之间,仍存在错投误投的情况,投 放准确度有待加强,精分细分任重道远。定时定点投放需要进一步规 范,既有赖于居民意识的增强,也需要破解确实因客观因素造成的困 难。(五) 痛点难点1.发展空间小,末端处置高度依赖市级统筹滨江区的城区定位使得其难以建设较大体量的分类减量设施,更 无建设末端处置设施的用地保障。因此,滨江区需要在市级统筹下与 区外末端设施运营企业做好其他垃圾调度工作,只有在兄弟城区支持 下,才能构建完整的“三化四分”全链条垃圾治理体系。现仅有再生7资源分拣中心 3 处,西兴街道、长河街道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要抓紧 规范化,正常开展使用,以满足整个滨江垃圾预处理的需要。全区没 有垃圾中转设施,其他垃圾全部采用直接清洁直运方式,“一对一 ” 模式下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