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02687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摘要】 目的 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状况,指导NICU医护人员做好临床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两年本院NICU 169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62例,发病率36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907%)。结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是外部环境与患者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预防措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其发生的最佳策略。【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防治措施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成为危重新生儿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呼吸机相关性

2、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也日益增多,成为影响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两年间经机械通气治疗的1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状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接受呼吸机治

3、疗的169例患儿通气时间均48 h,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的有62例。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男44例,女18例;入院日龄为生后20 min28 d;胎龄27+242+3周;体质量1 2004 250 g;原发病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感染性肺炎11例、感染性肺炎并先心病3例、羊水吸入性肺炎8例、反复呼吸暂停4例、重度窒息3例、外科术后4例、气胸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12 机械通气方法 169例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定时限压恒流型呼吸机,常频通气,接密闭式吸痰管。呼吸机机型有西门子Servo-i、SLE 5000、,Babylog 8000 plus。采用压力控制(PC

4、)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机械通气时间为52374 h,平均(1315215)h。根据原发疾病设置呼吸机参数,依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使患儿血气水平基本维持PaO280 kPa,PaCO2667 kPa。上机过程中加强呼吸道管理,如翻身、拍背、吸痰、气道冲洗等。13 细菌学检测 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经密闭式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完成操作。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 机械通气48 h后,胸部线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变化的肺浸润影;临床出现肺部感染症状或体征(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肺内细啰音增加、气道分泌物性质

5、明显变化);气道分泌物培养病原菌阳性或出现新的病原菌。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69例患儿中有6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367%。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1345195)h;107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243258)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t=469,P005),提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越高。169例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结果显示阳性54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见表1。3 讨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

6、气48 h后并发生的医源性肺部感染,它影响了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国外文献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9%70%,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是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等。本文54例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7%,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居多。【摘要】 目的 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状况,指导NICU医护人员做好临床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两年本院NICU 169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62例,发病率36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907%)。结论 新生儿呼

7、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是外部环境与患者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预防措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其发生的最佳策略。【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防治措施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成为危重新生儿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也日益增多,成为影响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

8、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两年间经机械通气治疗的1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状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接受呼吸机治疗的169例患儿通气时间均48 h,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的有62例。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男44例,女18例;入院日龄为生后20 min28 d;胎龄27+242+3周;体质量1 2004 250 g;原发病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感染性肺炎11例、感染性肺炎并先心病3例、羊水吸入性肺炎8例

9、、反复呼吸暂停4例、重度窒息3例、外科术后4例、气胸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12 机械通气方法 169例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定时限压恒流型呼吸机,常频通气,接密闭式吸痰管。呼吸机机型有西门子Servo-i、SLE 5000、,Babylog 8000 plus。采用压力控制(PC)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机械通气时间为52374 h,平均(1315215)h。根据原发疾病设置呼吸机参数,依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使患儿血气水平基本维持PaO280 kPa,PaCO2667 kPa。上机过程中加强呼吸道管理,如翻身、拍背、吸痰、气道冲洗等。13 细

10、菌学检测 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经密闭式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完成操作。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 机械通气48 h后,胸部线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变化的肺浸润影;临床出现肺部感染症状或体征(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肺内细啰音增加、气道分泌物性质明显变化);气道分泌物培养病原菌阳性或出现新的病原菌。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69例患儿中有6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367%。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1345195)h;107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

11、肺炎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243258)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t=469,P005),提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越高。169例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结果显示阳性54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见表1。3 讨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后并发生的医源性肺部感染,它影响了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国外文献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9%70%,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是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等。本文54例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7%,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