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02656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心理辅导过程问题的提出:心理辅导需要有辅导目标,而且每次都要有。你认为是这样吗?第一节 心理辅导目标一、辅导目标对于辅导的意义1、辅导目标就是在辅导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的要达到的目标。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意义:1.引导方向作用;2.评估效果作用;3.定位状态作用。二、心理辅导目标的不同层次从辅导者个人来看,确定以什么作为辅导目标,与他本人成长的经历、拥有的人生观以及自己本身追求的人生目标密切相关。从不同辅导理论来看,辅导目标的确定和该理论对人性的假设、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密切相关。广义的目标:主要有“自我实现”、“人格健全”。具体目标:应该是心理目标,而不是生活目标。它更具有独特性和

2、个人化。考瑞将辅导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终极目标2.中程目标3.直接目标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注意的问题:1.来访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来访者有时目标模糊,有时目标不切实际。为此,咨询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开放式的询问,来促进来访者思考自己的来访目标。如:“你希望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要改变?”“你有什么地方感到不如意?”“你希望达到什么程度?”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有人认为咨询师应该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这虽有合理

3、的一面,但过分推崇价值观中立是值得商榷的。有人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这种观念不符合咨询师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念。有些咨询师把来访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这也是不对的。有效的咨询在于使积极面尽可能地多,消极面尽可能地少。第二节 心理辅导关系带着问题看第二节内容:1.辅导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理解。2.上一章的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与本章的建立有效能的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什么异同?请说明理由。第三节 心理辅导过程的主要内容一、心理辅导过程的主要阶段(一)诊断阶段(预备

4、、探讨)这一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二)咨询阶段(行动)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三)巩固阶段(跟进)这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对前者要做好此次咨询的的小结和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间和主题。对后者,要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让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二、辅导谈话(一)涵义是指通过咨询师与来

5、访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对彼此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辅导谈话中的信息可分为认知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心理辅导谈话与一般谈话的最大区别是:辅导听话的过程会导致来访者建设性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信念和行为方面。(二)辅导谈话中的非言语信息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语调表情(三)倾听技巧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来访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倾听时咨询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判断。对于来访者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

6、。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对来访者的倾诉作出反应,比如,“奥”、“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正确的倾听要求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来访者的感受中去,细心理解来访者的言行举止;要有适度的反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反应。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1)急于下结论(2)轻视来访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来访者的话题(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批判(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包括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四)询问技巧1.开放式询问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来访者就有关问题、思想

7、、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2.封闭式询问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不要过多使用封闭式询问。咨询中,通常把封闭式询问和开放式询问结合起来效果更好。(五)具体化是指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当问题模糊、笼统(如“我烦死了”、“我感到绝望”)、过分概括(如“班上同学对我不好”、“你让我伤心”)、概念不清(如“他很虚伪”、“我有神经衰弱”)等情况时,可以采用具体化策略。咨询师采用具体化予以澄清,

8、即采用层层解析、由表及里的方法。咨询师可以借用开放式提问而实现,如:“你的意思是”,“你说你觉得,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所说的是指什么?”,“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等等。(六)影响性技术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在言行不一致(如“你说你喜欢体育,可你似乎从不活动”)、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如“你说你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可实际上别人常常疏远你”)、前后语言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等情况时,可以使用面质。在使用面质时,务必谨慎、适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A.要有事实依据;B.避免个人发泄;C.避免无情攻击;D.要以良

9、好咨询关系为基础;E.可用尝试性面质(如用“似乎”这类词语)2.解释是指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解释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与释义的差别在于:释义是从来访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来访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而解释则是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来访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在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否则,解释势必偏离。解释时需要咨询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和理论修养以及对一系列技术的把握。咨询师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来访者。3.指导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来访者做某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这是影响力最

10、为明显的一种技巧。咨询师应明确自己对来访者指导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应清楚,要让来访者真正理解知道的内容;同时,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来访者执行。4.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共同分享。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来访者;另一种是咨询师暴露与来访者所谈内容有关的经验。自我开放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咨询关系上,有一定的会谈背景。第四节 心理辅导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移情与反移情对心理辅导的影响移情是指来访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出反应的过程。发生

11、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来访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移情分为负移情和正移情两种类型,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二、心理辅导过程中的阻抗阻抗,本质上是人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影响。阻抗的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如沉默、寡言、赘言。)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如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等。)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如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如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等。)阻抗产生的原因: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2.阻力来自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应对阻抗的要点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三、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遵循两个原则1.关注来访者的当下生活2.真诚接纳每一位来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