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02115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日农机设备的谈判 -关于讨价还价的谈判案例简介:某中国公司与一个日本公司,围绕进口农加工机械设备,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争与合作,竞争与让步的谈判。谈判一开局,按照国际惯例,首先由卖方报价。首次报价为1000万日元。这一报价离实际卖价偏高许多。由于中方事前已摸清了国际行情的变化,深知日方是在放“试探气球”。于是中方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报价不能作为谈判的基础。日方对中方如此果断地拒绝了这个报价而感到震惊。他们分析,中方可能对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有所了解,因而已方的高目标恐难实现。于是日方便转移话题,介绍起产品的特点及其优良的质量,以求采取迂回前进的方法来支持已方的报价。但中方一眼就看穿了对方在唱

2、“空城计”。因为,谈判之前,中方不仅摸清了国际行情,而且研究了日方产品的性能、质量、特点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有关情况。于是中方运用“明知故问,暗含回击”的发问艺术,不动声色地说:“不知贵国生产此种产品的公司有几家?贵公司的产品优于A国、C国的依据是什么?”中方话未完,日方就领会了其中含意,顿时陷于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的境地。但他们毕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其主谈人为避免难堪的局面借故离席,副主谈也装作找材料,埋头不语。过了一会儿,日方主谈神色自若地回到桌前,因为他已利用离席的这段时间,想好了应付这一局面的对策。果然,他一到谈判桌前,就问他的助手:“这个报价是什么时候定的?”他的助手早有准备,对此问话

3、自然心领神会,便不假思索地答道:“以前定的。”于是日方主谈人笑着解释说:“唔,时间太久了,不知这个价格有否变动,我们只好回去请示总经理了。”老练的日方主谈人运用“踢皮球”战略,找到了退路。第二轮谈判开始后,双方首先漫谈了一阵,调节了情绪,融洽了感情,创造了有利于谈判的友好气氛。之后,日方再次报价:“我们请示了总经理,又核实了一下成本,同意削价100万日元。”同时,他们夸张地表示,这个削价的幅度是不小的,要中方“还盘”。中方认为日方削价的幅度虽不小,但离中方的要价仍有较大距离,马上还盘还很困难。 “还盘”多少才是适当的,中方一时还拿不准。为了慎重起见,中方一面电话联系,再次核实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

4、最新价格,一面对日方的二次报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这个价格,虽日方表明是总经理批准的,但根据情况看,此次降价是谈判者自行决定的。由此可见,日方报价中所含水分仍然不小,弹性很大。基于此,中方确定“还盘”价格为750万日元。日方立即回绝,认为这个价格很难成交。中方坚持与日方探讨了几次,但没有结果。鉴于讨价还价的高潮已经过去,因此,中方认为谈判的“时钟已经到了”,该是展示自己实力、运用谈判技巧的时候了。于是,中方主谈人使用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招,郑重向对方指出:“这次引进,我们从几家公司中选中了贵公司,这说明我们成交的诚意。此价虽比贵公司销往C国的价格低一点,但由于运往上海口岸比运往C国的费用低,所以

5、利润并没有减少。另一点,诸位也知道我有关部门的外汇政策规定,这笔生意允许我们使用的外汇只有这些。要增加,需再审批。如果这样,那就只好等下去,改日再谈。”中方主谈人接着说:“A国、C国还等着我们的邀请。”说到这里,中方主谈人把一直捏在手里的王牌摊了出来,恰到好处地向对方泄露,把中国外汇使用批文和A国、C国的电传递给了日方主谈人。日方见后大为惊讶,他们坚持继续讨价还价的决心被摧毁了,陷入必须“竞卖”的困境;要么压价握手成交,要么谈判就此告吹。日方一时举棋不定,握手成交吧,利润不大,有失所望;告吹回国吧,跋山涉水,兴师动众,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空手而归,不好向公司交代。这时,中方主谈人

6、便运用心理学知识,根据“自我防卫机制”的文饰心理,称赞日方此次谈判的确精明强干,中方就只能选择A国或C国的产品了。日方掂量再三,还是认为成交可以获利,告吹只能赔本。因此最后谈判就在中方的价格下成交了案例分析:1、从中方角度来看,在第一轮谈判中面对日方的“试探汽球”,中方很快就识破。在谈判的开局中方一连串的问句发挥了作用,此问貌似请教,实则是点了对方两点:其一,中方非常了解所有此类产品的有关情况;其二,此类产品绝非你一家独有,中方是有选择权的。中方点到为止的问话,彻底摧毁了对方“筑高台”的企图。同时也向对方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把握了谈判中的主动。第二次谈判我方采用的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谈判方法,旨在

7、向对方表示已方对该谈判已失去爱好,以迫使其做出让步。但中方仍觉得这一招的分量还不够,又使用了类似“竞卖会”的高招,把对方推向了一个与“第三者竞争”的境地。这样日方也因此会感到自己在谈判中已经处于劣势,已经由合作伙伴变成了一个没有竞争力的选择之一,这是对于谈判者自信的极大的打击,这时候日方提出了最终的成交,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通过分析他已经知道谈判破裂唯一的损失家将是自己。2、从日方角度来看,在谈判一开始,日方把握有一定的主动权,并且很想试探中方代表的态度和水平。日方之所以出这个价,是因为他们以前的确卖过这个价格,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的价格是很公平的。如果中方不了解谈判当时的国际行情,就会以此

8、作为谈判的基础,那么,日方就可能获得厚利;如果中方不能接受,日方也能自圆其说,有台阶可下,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但由于中方已经通过丰富的信息渠道掌握了行情,所以这一招,日方并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日方将话题转移到了质量上,这种做法既回避了正面被点破的危险,又宣传了自己的产品,还说明了报价偏高的理由,可谓一石三鸟,潜移默化地推进了已方的谈判方案,但他们实际是在引导中方的看法。以及在第二轮谈判中,以同意削价为由,要求中方还盘,其实这是他们的一个陷阱,只要中方还盘了,就暴露了自己的底线,然而在针对中方750万日元的还盘,日方固执坚毅的一面很好的表现出来了,他们几乎毫不退让地坚持原有条件。3、我认为中方的成

9、功之处在于:a.充分运用了信息收集整理与客观分析的方法,谈判中,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谈判前就掌握对方的一些相关信息,更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中方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能够在谈判中对日方的反驳应对自如,并加以反击,把握了谈判的主动权。b. 在谈判过程中,佯装退出谈判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从案例中可见,中方的谈判代表在要求日方代表做出让步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最后通牒的谈判技巧。案例中,我方代表最后很明确地指出,倘若你方怀疑我们的诚意,以我方的优惠条件不愁找不到其他的合作代理商。日方虽然在此次的谈判中失败了,但他们在本次谈判中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a. 日方在谈判中

10、很会设陷阱,比如第一轮谈判中的“试探汽球”和第二轮中的还盘,如果我方一时急于还盘,就会落入对方的圈套。b. 日方很善于自圆其说,为自己找到一条完美的退路。在被中方逼迫到尴尬境地时,能很老练运用“踢皮球”战略,找到退路。4、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关于讨价还价的谈判案例,在面对日本这个强劲、老练的对手时,中方也不甘示弱,用自己谈判技巧,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商务谈判中要把握好让步的时机和火候,并且要尽量隐藏自己的底线,而不断挖掘对方的底线。在谈判中要遵循谈判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互利原则,提出互惠的解决方案,谈判的最高境界是双赢。还要懂得控制谈判局势。从案例中开始时日方控制着全局,渐渐地通过我方的主动争取把握谈判节奏、方向,最后取得了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