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轮廓的加工.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01738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轮廓的加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轮廓的加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外轮廓的加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外轮廓的加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外轮廓的加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轮廓的加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轮廓的加工.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三 内、外轮廓加工3.1学习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子程序的概念、格式;能够运用子程序编写数控铣削加工程序;合理按排内、外轮廓走刀路线。3.2 项目内容完成如图3.1所示工件外轮廓的加工程序,并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已知毛坯尺寸为50mmX50mmX30mm,材料45钢)1、零件图形图3.12、编程要求1)毛坯件的尺寸为505030 材料45钢;2)完成外轮廓铣削加工程序;3)完成工件内轮廓的加工程序;3.3知识点本课题主要讲解以下知识点:1、子程序的概念、格式和编制方法;2、轮廓分层切削的加工方法;3、内外轮廓走刀路线的合理安排;3.4 学习内容3.4.1 外轮廓的加工一般零件的切削深度

2、大于刀具的最大切削深度,所以常采用子程序编制,在编子程序时,注意刀具半径补偿在子程序中的编制方法,并要注意合理选择进刀与退刀路线。1、数控铣削编程中的子程序1)子程序的定义在编制加工程序时,有时会遇到一组程序段在一个程序中多次出现,或在几个程序中都要使用它,这个典型的加工程序可以作成固定程序,并单独命名,这组程序段就称为子程序。子程序不能单独使用,它只能通过主程序调用,实现加工中的局部动作。子程序结束后,能自动返回到调用的主程序中。 2)子程序的格式子程序的格式与主程序格式相似包括程序名、程序段、程序结束指令,所不同的是程序结束指令不同, 主程序用M02 或 M30,子程序用M99。子程序格式

3、如下:O0003;G91 G01 Z-2.0 F100G01 X20 Y30M993)子程序的调用在FANUC系统中,子程序的调用格式有两种。格式一: M98 P X X X X L X X X X地址P后面的四位数字为子程序名,地址L的数字表示重复调用的次数,当只调用一次时,L可省略不写。例:M98 P1234 L5 表示调用子程序“O1234”共5次。格式二:M98 P X X X X X X X X地址P后面的八位数字中,前四位表示调用次数,后四位表示子程序名,采用这种调用格式时,调用次数前的0可以省略,但子程序名前的0不能省略。例:M98 P41976表示调用子程序“O1976”4次。

4、4)子程序嵌套为进一步简化程序,可以让子程序调用另一个子程序,这一功能称为子程序的嵌套。系统不同,其子程序的嵌套级数也不相同,最多可以实现99级嵌套。其执行过程如3.2图所示:图3.2子程序的嵌套5)子程序的应用(1)实现零件的分层切削零件在某个方向总切削深度较大,要进行分层切削图3.3 分层切削(2)同平面内多个相同轮廓工件的加工,在数控编程时,只编写其中一个轮廓的加工程序,然后用主程序调用。如图3.4所示:图3.4 子程序的多次调用6)使用子程序注意事项 (1)注意主程序与子程序间模式代码的变换,子程序采用了G91模式时,返回主程序时应注意及时进行G90与G91模式的变换。如下所示:O12

5、34;(主程序) O1111;(子程序)G90 G54; (G90模式) G91;M98 P1111;(G91模式) ; M99;G90 ; (G90模式)M30;(2)在半径补偿模式中的程序不能被分支 即在主程序中加刀补,必须在主程序中取消刀补,在子程序中加刀补就必须在子程序中取消刀补,否则系统会出现程序报警。 2、项目零件的程序编制1) 零件工艺分析(如图3.1)如图3.1(1)零件图分析该零件为平面类零件,外形为圆形凸台,关于垂直线对称,尺寸均为对称标注,零件结构合理;由零件图纸上可以看出,该零件有尺寸精度要求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 所用材料均为45#钢,材料硬度适中,便于

6、加工。由以上分析可得出,该零件精度要求较高适合采用数控铣床加工。(2)确定装夹方案由于该零件结构及其所对应的毛坯结构均为方形,因此夹具用平口钳较合理。 (3)确定进给路线由于轮廓Z向切削深度较大,因此轮廓Z向采用子程序分层切削方法进行,每次切深为2mm。粗铣圆形凸台时,主要考虑加工效率及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情况,应采用逆铣加工,进、退刀采用切线延长线切入切出。精铣圆形凸台时,主要考虑零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能否达到图纸要求,因此应采用顺铣加工,进、退刀采用切线延长线切入切出。(4)刀具的选择由于零件材料为45#钢,可加工性能较好,选用以高速钢为材料的刀具便足够。粗加工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选用m

7、m高速钢平底立铣刀。精加工时,选用mm高速钢平底立铣刀。(5)切削用量的选择根据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查表选取切削速度为Vc=30m/min,则转速根据n=l000VcD计算的,粗加工转速取600r/min,精加工转速取1000r/min。粗加工进给速度取150mm/min, 精加工进给速度取100mm/min。Z向背吃刀量每次取2mm。注意粗加工时,要留有精加工余量(一般为双边0.5mm)。2)编写数控程序 外轮廓数控铣削参考程序如下刀具mm立铣刀(精加工程序)O0002;G90 G17 G40 G49 G80; 程序初始化G54 G00 X22.5 Y-30; 建立工件坐标系,刀具移至切线延长

8、线G43 G00 Z50 H01; 建立刀具长度补偿,刀具移至安全高度M03 S1000; 主轴正转G01 Z0 F100; 子程序Z起始点M98 P30011; 调用子程序O0011三次G90 G00 Z50; 刀具返回安全高度 M30; 主轴停止,程序结束O0011; 圆弧凸台子程序G91 G01 Z-2 F100; Z向分层切削,每次切削深度2mmG90 G42 G01 X22.5 Y-10 D01; 轮廓切线延长线上加刀补 Y0; 沿切向切入G03 X22.5 Y0 I-22.5 J0; 圆弧凸台加工 G01 Y10; 沿切向切入G40 G01 X40 Y30; 取消刀具半径补偿Y-3

9、0;G01 X22.5 Y-30; 返回起始点位置M99; 子程序结束3.4.2 内轮廓的加工 数控铣削中常会遇到内轮廓的加工,在铣削内轮廓时,关键在于下刀点与进、退刀的合理选择。1、项目零件的程序编制1) 零件工艺分析:如图3.1图3.1(1)根据零件结构选择刀具 粗加工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因为有内轮廓存在,必须考虑到所选刀具半径要小于内圆弧最小半径;心型内腔选用mm平底刀,键槽选用mm键槽刀。精加工时,选用mm平底刀。(2)走刀路线的确定粗铣心型内腔及键槽时,主要要考虑刀具走刀路线要能够有效的切除余量,同时不至于引起刀具干涉及过切现象;因此应从心型空缺处下刀,采用最短路线原则粗铣成

10、形;精铣心型内腔时,尽量遵循从切向切入的方法,选择以O点延长线OA作为切入点与切出点,精铣键槽时,无法沿零件曲线的切向切入与切出,在这种情况下,切入切出点应选在零件轮廓两几何要素的交点上,而且进给过程中要避免停顿,本项目选择以交点Q作为切入点。走刀路线如图3.5所示:图3.5 走刀路线(3)切削用量的选择切削用量见外轮廓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2)编写加工程序精加工参考程序(编程原点选在零件的几何中心)如下:O1978;G90 G17 G40 G49 G80; 程序初始化G54 G00 X0 Y10; 建立工件坐标系,刀具移至切线延长线G43 G00 Z50 H01; 建立刀具长度补偿,刀具移至安全

11、高度M03 S1000; 主轴正转G01 Z0 F100; 子程序Z起始点M98 P30013; 调用子程序O0011三次G90 G00 Z10; 抬刀G00 X0 Y-14; 刀具移至键槽上方G01 Z0 F100; 子程序Z起始点M98 P30014; 调用子程序O0014三次G90 G00 Z50 刀具移至安全高度M30; 主轴停止,程序结束O0011; 心型凹槽子程序G91 G01 Z-2 F80; Z向分层切削,每次切削深度2mmG90 G42 G01 X0 Y5 D01 F100 ; 轮廓切线延长线上加刀补 G01 Y0;G02 X-15 Y0 R7.5; G02 X15 Y0 R

12、15; 加工心型凹槽 G02 X0 Y0 R7.5G01 X0 Y5; 切线延长线切出G40 G01 X0 Y10; 取消刀具半径补偿M99; 子程序结束O0014; 键槽子程序G91 G01 Z-2 F100; Z向分层切削,每次切削深度2mmG90 G41 G01 X-6 Y-10 D01; 加刀补G03 X-6 Y-18 R4; G01 X6 Y-18; 加工键槽G03 X6 Y-10 R4;G01 X-6 Y-10; G40 G01 X0 Y-14; 取消刀具半径补偿M99; 子程序结束3.5 思考与练习1、毛坯尺寸60mm60mm 30mm ,材料45号钢,刀具每次吃刀量不超过2mm,选择刀具、切削用量,完成如图3.6所示的外轮廓加工程序。图3.6方形凸台零件2、完成如图3.7所示的凹槽零件的加工程序。图3.7凹槽类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