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00933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版高考地理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闯关检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十八单元闯关检测题组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专业村是指某一农村的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及与之相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该活动的经济总量构成了这个村的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为河南省的地形和四种类型专业村的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4河北邯郸一模,20,2分)图中四种农产品的种植受地形因素限制最明显的是()A.苹果 B.茶叶C.花卉D.蔬菜2.(2014河北邯郸一模,21,2分)图中各类专业村的区位分析正确的是()A.离城市越远越利于茶叶、蔬菜专业村的形成B.平坦的地区有利于苹果、茶叶专业村的形成C.土地资源最有利于蔬菜、苹果专业村的形成D.丰

2、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花卉专业村的形成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2012福建文综,5,4分)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4.(2012福建文综,6,4分)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2014宁夏银川一中四模,3,4分)甲、乙、丙、丁依次表示()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

3、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6.(2014宁夏银川一中四模,4,4分)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A.人口的大量外迁B.矿产资源的枯竭C.环境质量的恶化D.老工业基地衰落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题。7.(2013安徽文综,24,4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

4、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读图甲“某区域水系图”和图乙“沿汉中西安一线剖面图”,回答下面两题。图甲图乙8.(2014北京海淀期中,18,2分)目前,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结合图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汉水和丹江的流域范围B.汉水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C.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集水区的范围缩小9.(2014北京海淀期中,19,2分)关于图乙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处山地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C.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处黄

5、土地貌经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3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0.(2014江西八校4月模拟,3)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的主导因素是()A.技术B.原料C.市场D.劳动力价格11.(2014江西八校4月模拟,4)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甲地产业结构升级甲地大量失业乙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乙地城市化A.B.C.D.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4河南豫东、豫北十校联考二模,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2分)2013年2月,贵州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组到贵州纳雍县老凹坝乡考察立体农业

6、。专家们总结道:老凹坝乡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资源极为丰富,自2003年试验小区建立以来,已初步建成了坝子果药套种基地、岩脚林下育苗基地及武佐河水上养殖基地等,产业结构调整实效明显。下图为老凹坝乡等高线图(单位:米)。(1)老凹坝乡发展立体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什么?(12分)(2)老凹坝乡果药种植成本低廉,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市场却没有价格优势,请简述原因。(8分)(3)为促进老凹坝乡农业可持续发展,该乡政府将力促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试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困难。(12分)13.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7、。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24分)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下图)。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下图)。(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12分)(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12分)一、选择题12.BD本题组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制约因素。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四种专业村中茶叶种植专业村最少,茶叶种植专业村位于西部和南部,与茶叶生长环

8、境要求有关,茶叶最好分布在山坡,这样排水性能较好,因此茶叶种植受地形影响最大,B正确。第2题,蔬菜、花卉要接近市场,一般位于城市近郊,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专业村分布不仅仅在平坦的地区,茶叶专业村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山区,B错;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蔬菜生产主要是市场因素决定的,C错;花卉生产劳动量大,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因此D项正确。3.C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故C项正确。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A项错误;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且都是

9、季风区,故B项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D项错误。4.A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积温大小反映热量多少。东北地区跨纬度较广,热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受地形因素(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中部平原地带的热量条件好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即中部热量等值线向北凸出。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56.CD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区域差异。第5题,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速度也最快,而近些年有所减缓,因此丙为东部地区;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中部快于西部,所以甲为中部,乙为西部;东

10、北地区属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较慢,丁为东北地区,因此选择C项。第6题,丁地区是东北地区,属于我国老工业区,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退,城市化速度较慢;人口大量外迁与东北实际不符,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是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因此选择D项。7.D本题以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从图例入手,对比安徽省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89.CA本题组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区域环境特征。第8题,从

11、图中可以读出,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主要是汉水流域和丹江流域的一部分,A错;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于汉水,B错;集水区的河流流向可以表示地势的高低,由图中河流流向可得出该集水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C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对集水区影响较小,D错。第9题,从图中看,地位于汉水谷地,位于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处山地为秦岭,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错误。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误。处黄土地貌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错误。10.A图中显示两地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则企业由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技术。11.D从成本构成上看,该企业属于技术导

12、向型工业,迁往乙地会促进乙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其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甲地而言,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更高级产业集聚,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该类企业由于劳动力需求较少而不会导致大量失业。二、综合题12.答案(1)山地多,河谷海拔较低,相对高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纬度较低,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基本不受寒潮影响。(2)老凹坝乡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廉价,生产成本低;距东部市场较远,且处于山区,对外交通不便,产品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成本高。(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市场拉动作用有限等。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存

13、在的问题,空间定位能力,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1)由材料及等高线图分析该地立体农业发展的地形、气候等条件;(2)分析农产品生产、运输过程的费用因素,结合当地条件及运输距离就可知其原因;(3)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可分析出该地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有关。13.答案(1)劳动力资源建材加工(2)可能给当地带来污染并影响下游地区;梧州市产业基础与配套环境没有珠江三角洲好;梧州市的消费市场没有珠江三角洲大;搬迁费用高。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读图可知,梧州市新增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建材加工。(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从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差异及产业本身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珠三角和梧州相比,其市场、劳动力、交通等区位因素差别大;其次造纸业污染比较大。本题难度中等,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