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理论考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00905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创新理论考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你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类型应根据什么样的准则来划分才比较科学?P11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人类思维基本形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剖析。 关于思维,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这是人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并把它 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 映”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并且物质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空间与时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形态。事物的运动状态有“相 对的静止的状态和显著的变动的状态”两种。相对静止状态也称存现状态,显著的变动的状 态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状态。因此,我们在分

2、析事物的本质属性时,应当区分两种不同运动 状态的本质属性。P12既然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事物就应该具有涉及该事物在空间的 存现形式与性质,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在空间的存现形式关系或排列次序等结构特征的 “空间结构特性”,也就是事物处于存现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还具有涉及顺序性和持续性的“时间顺序特性”,也就是事物处于运动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 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存在 的反映。思维是意识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属于第二性。依据上述思维的定义,思维要对客观 事物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其

3、反映形式必须能够适应作为第一性的反映对象的存在形式的 需要,也就是必须能够反映处于存现状态和处于运动状态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 在联系的规律性。因此,人类思维至少应当具有这样两种基本的反映形式 一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即事物处于存现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 系的规律性作出概括与间接反映的空间思维形式。一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时间顺序特性,即事物处于显著运动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 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作出概括与间接反映的时间思维形式。这样,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对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作出了较为科学的划分。2. 请谈谈你对“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4、P55意识是指大脑对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觉察、调节与控制。P56任何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四个要素:思维加工对象(即思维的材料)、思维加工的手段或 方法、思维加工缓存区和思维加工机制。大脑要觉察出某种思维是否进行,取决于思维加工 缓存区中是否有内容。P60显意识思维是指其过程不仅被觉察而且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其过程若不能被觉察 或不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皆属潜意识思维。3. 你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创造性思维存在哪些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 认为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 把直觉思维混同于形象思维,否认直觉思维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片面夸大逻辑思维的作用,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对立起

5、来; 片面夸大形象思维的作用,并且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忽视辩证思维的重要作用。4. 请简要分析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缺陷。众所周知,认知发展问题就是思维发展问题,研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就是 研究儿童思维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而思维能力至少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思维加工能 力,二是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能力实际上是思维加工方式、思维加工策略运用、思维加 工存储(即记忆力)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思维加工 材料则是指表象、概念等不同形式的符号表征系统。由此可见,为了进行儿童认知(思维)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应当同时考虑两方面 的因素

6、:“思维加工能力”和“思维加工材料”,或者说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和符号表征系统。 只考虑其中一方面的因素,将难以避免片面性,从而无法保证划分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皮亚杰只考虑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这本来已经具有片面性,而对这一个方面的因素皮亚杰 又进一步作了极端化的理解,这就造成了更大的片面性。这种极端化的理解表现在:对内 化的心理操作能力仅仅理解为逻辑思维这一种能力,而把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即 运用表象进行加工的心理操作能力)完全排除在外,而不是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看作是这 三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 不会多一种,也不会少一种。所以

7、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包括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 反映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实际,否则就会产生片面性。皮亚杰在理论上的最大失误正是在这 里。他只是依据“运演”能力(即具有可逆性与守恒性的内化“心理操作”能力,也即思维 能力的第一方面因素)这一个因素来划分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完全忽略了另一个因素(思 维加工材料)的作用。而且对这一个方面的因素又进一步作了极端化的理解,这就造成了更 大的片面性。这种极端化的理解表现在:对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仅仅理解为逻辑思维这一种 能力,而把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即运用表象进行加工的心理操作能力)完全排除 在外,而不是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看作是这三种思维能力的综

8、合体现。人类的基本思维形 式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不会多一种,也不会少一种。所以内化的心理 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包括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反映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实际,否则就会产生 片面性。皮亚杰在理论上的最大失误正是在这里。皮亚杰如此得的划分带来无法弥补的缺陷,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只依据“运演”的有无来判定认知(即思维)的状况,这就把“感知运动阶段” 完全排除在思维范畴之外。(2)只依据“运演”的水平来判定认知(思维)发展水平,这就把“前运演阶段”贬低为 只有表象思维而无逻辑思维的“前思维阶段”或“准思维阶段”。(3)由于只依据“运演”的水平来判定认知(思维)发展水平,这

9、就使“具体运演阶段” 只涉及逻辑思维的一般发展,而未能涉及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一般发展。(4)由于只依据“运演”的水平来判定认知(思维)发展水平,这就使“形式运演阶段” 只涉及逻辑思维的高级发展,而未能涉及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高级发展。5. 应当如何科学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从思维的本质、思维的内在结构去阐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1)对思维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的分析 关于思维,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 有机能,并把它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 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之所以说是“间接的”反映,是因为这种反映是通过符号表征

10、系统 (如概念、表象、手势等)间接地完成,而不是像照相机那样直接对事物作出反映;之所以 说是“概括的”反映,是因为这种反映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全部属性及其外部现象的复制,而 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进行抽象(舍弃其非本质属性及现象)的基础 上所作出的概括性反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皆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与变化,而系统总是由若 干要素组成。思维也不例外,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思维,其组成要素有 四个: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方式、思维加工缓存区、思维加工机制。为什么思维结构有这四个组成要素,而且只有这四个要素呢?这就要从思维的上述定义 及内涵来分析。思维对客观

11、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间接地完成的,人类在思维过程中使用的符 号表征系统有以下几种:基于语言的概念、属性表象、关系表象以及手势语、旗语等等。 思 维过程中使用的符号表征系统是思维心理加工的具体对象或材料,也 就是上面 所说的第一 个要素“思维加工材料”。思维过程中运用符号表征系统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反映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判断、推理, 以及联想、想象等不同的心理加工方式而实现的。 这 些 不 同 的 加 工 方 式, 就 是上面 所说 的第二个要素“思维加工方式”。要想通过各种心理加工手段来完成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显然还应当有工作 记忆区,以便用于暂存思维加工的初始材

12、料、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这就是上面所说第三个 要素“思维加工缓存区” 。思维是人类大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这种机能有其物质基础,即在大 脑皮层中必然有相应的神经生理机制,以支持思维过程中各种心理加工方式与加工缓存的功 能要求,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第四个要素“思维加工机制”。(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如上所述,思维加工材料包括基于语言的概念、属性表象、关系表象、以及手势语、旗 语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基于语言的概念。由于概念与其载体(词或词组)彼此不可分割离开语言的词或词组不可能建立起科 学的概念系统,也就是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类的高级思维,所以学术界往往

13、把概念和思 维的关系基本上就看成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曾作出“语言是 思维的物质外壳”的著名论断。既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就相当于概念和思维的关系,而从上 述关于思维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概念和思维的关系属于“要素与系统的关系”(概 念是一种主要的思维加工材料,而思维加工材料是思维系统的一个要素),可见,语言与思 维的关系也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6. 为什么说“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用二三百字简要说明)?P27凡是涉及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感知觉系统(不包括内脏感知觉系统)都由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皮层下的地基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等四个要素组成。P29在感知

14、觉系统中,真正感觉信息整合、加工成知觉即完成客观事物多方面属性及其相关 关系的整体性认识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后两个因素皮层下的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 中枢。为了保证感知觉系统分类的科学性,感知觉系统分类的客观依据应当是皮层下的低级 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P38言语听觉系统和其他感知觉系统一样,有上述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感觉器官和传入神经 两个要素和一般听觉系统相同,而从皮层下的听觉低级中枢开始,即有逐级分化发生,言语 听觉系统皮层下的低三级中枢和第四级中枢分别是下丘和丘脑枕,这是与一般听觉通道完全 不同的。言语听觉系统在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更是与一般的听觉皮层区完全不同。言语听觉 系统的高级中枢

15、有三个,分别是沃尼克区、布洛卡区和概念中枢。P39 既然言语听觉系统在皮层下的主要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下的高级中枢都与一般听觉系 统互不重叠,依据上述感知觉系统划分标准,言语听觉系统不应该归为听觉系统,而应当把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感知觉系统。P40我们知道,每一种感知觉能力都应该是天生的、可遗传的。言语涉及语音、语法和语义。人对语音和语义具有天生的感知和辨识能力,而对语法的辨识能力则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掌 握。若用“言语感知觉”这个名词,则会让人产生误解,认为语法辨识也是天生的。如果采 用“语义感知觉”这一名词,则能很好的表达这一独特的感知觉系统,因此我们将这个新划 分出来的感知觉系统称为语义感知觉

16、系统,简称语觉系统。P42 就当前脑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看,在人类大脑中除了语觉以外,还没有发现其他的、可 以从原有感知觉系统中独立划分出来的另类感知觉系统。这说明,语觉系统不仅和原有的五 种感知觉系统完全不同,而且是唯一的另类系统。所以说“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7. 如果说“语义知觉”是独立于听觉之外的第六种感知觉,那么“,音乐知觉”是否也可以 独立于听觉之外、 “颜色知觉”是否也可以独立于视觉之外而成为另一种感知觉?P41 不能这样认为。迄今为止,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只证实了独立于听觉的言语高级中枢的存 在,而尚未能证实独立于听觉皮层的音乐高级中枢的存在。因此,也就无所谓音乐知觉了。 颜色知觉的皮层下的低级中枢与视觉系统完全相同,高级中枢也未能独立于视觉皮层区,因 此颜色知觉未能独立于视觉。8. 请简述伦内伯格的“关键期”理论,它与语觉论所说的“关键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