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00738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言命题解题要领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言命题解题要领(一)什么是复言命题?复言命题是由若干个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例如,如果李司是犯罪嫌疑人,那么李司有犯罪动机。其中,“李司是犯罪嫌疑人”和“李司有犯罪动机”是构成复言命题的命题,称为肢命题,“如果那么”是联结词。 根据逻辑联结词的不同,可将复言命题分为四种: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不同复言命题的定义、形式及常用联结词公务员考试中涉及到的复言命题可能并不规范,甚至有的联结词会被省略,而准确分辨出各种复言命题的类型是解题的基础,下面就针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命题进行辨析: 1.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一个选言命题究竟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不能仅

2、仅依靠联结词简单断定,关键要看其中的各个选言肢能否同时成立:能够同时成立的,是相容选言命题;不能同时成立的,是不相容选言命题。例如,“她或者吃苹果,或者吃香蕉”中“吃苹果”和“吃香蕉”是可以同时成立的,即她可以既吃苹果又吃香蕉,所以这个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而“这本书要么是你的,要么是我的”中“这本书是你的”和“这本书是我的”是不能同时成立的,即这本书不可能既是你的又是我的,因此这个命题是不相容选言命题。 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都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考生必须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搞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如果p,那么q”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3、即“p是q的充分条件”,其含义是:“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因而有q未必有p,无q必无p。”“除非否则”是特殊的逻辑联结词,可以理解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也可以理解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等值于“如果不,那么”或者“只有,才不”。例如,“除非大会通过这项决议,否则工作很难开展”等值于“如果大会不通过这项决议,那么工作很难开展”或“只有大会通过这项决议,工作才不难开展”。(二)如何判断复言命题的真假关系?1.复言命题与其肢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根据各复言命题的定义可知,复言命题的肢命题p和q的真假可以决定整个复言命题的真假,可总结如下表:根据上表,可知各复言命题的逻辑特性分别为:联言命题与联言肢之间的真

4、假关系是:一假即假,全真才真。例如,“他虽然认罪态度好,但犯罪情节严重”这个联言命题,只有在“认罪态度好”和“犯罪情节严重”都为真的情况下才为真,若有一个为假,则该命题为假。相容选言命题与选言肢之间的真假关系是:一真即真,全假才假。例如,“小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因学习方法不对,或因不努力”这个相容的选言命题,只有在“学习方法不对”和“不努力”都为假的情况下才为假,在其余情况下都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与选言肢之间的真假关系是:p和q同真或同假时,该命题为假。例如,“一个人的世界观要么是唯物的,要么是唯心的”这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在“一个人的世界观既唯物又唯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既不唯物又不唯心”的情

5、况下为假,在其他情况下都为真。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是:当且仅当p为真而q为假时,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例如,“如果钨丝断了,电灯就会熄灭”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钨丝断了,但是电灯没有熄灭”的情况下为假,在其他情况下都为真。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是:当且仅当p为假而q为真时,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假。例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没有努力却考上重点大学”时为假,在其他情况下都为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是:当且仅当p与q不同真或不同假时,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假。例如,“能且仅能被2整除的数,才是偶数”这个充分必

6、要条件假言命题,在“能被2整除但不是偶数”和“不能被2整除但是偶数”时为假,在其他情况下为真。2.各种复言命题的负命题负命题是对原命题进行否定的命题。当p为真时,则其负命题“并非p”为假,即原命题与其负命题之间是矛盾关系。例如,“所有人都很努力”为真时,其负命题“并非所有人都很努力”为假。负命题又分为负直言命题和负复言命题,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对负直言命题及其等值命题进行了讲解,下面我们重点介绍负复言命题及其等值命题,这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内容,考生可以结合真假关系帮助理解,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题的目的。3.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之间的转化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的转化:“如果p,那么

7、q”的负命题是“p且非q”,而“p且非q”的负命题是“非p或q”;因此,“如果p,那么q”的等值命题就是“非p或q”。例如,“如果下定决心,就能战胜困难”等值于“或者没下定决心,或者战胜困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的转化:“只有p,才q”的负命题是“非p且q”,而“非p且q”的负命题是“p或非q”;因此,“只有p,才q”的等值命题就是“p或非q”。例如,“只有注册为会员才能发表信息”等值于“或者注册为会员或者不能发表信息”。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之间的转化经常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理解并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三)怎样进行复言命题的推理?1.基本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8、如果摩擦,则物体生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属于假言命题,反映的是对象之间存在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反映条件的分句被称为前件,反映结果的分句被称为后件。“摩擦”、“不入虎穴”都是前件,而“物体生热”、“焉得虎子”都是后件。各种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及示例纵观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关复言命题的题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考试中多以假言命题和联言或选言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需要考生全面掌握各种推理规则。在理解选言命题的有效推理规则时,可以通过比较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的异同进行理解和记忆;而比较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

9、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可以发现二者是相反的,可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和记忆。对于有些命题,如果不掌握其有效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仅依据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常常会发生错误。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严格按照逻辑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而不能仅依据日常思维进行推理。2.假言连锁推理假言连锁推理就是从前提中几个同样性质的假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同样性质的假言命题的假言推理。假言连锁推理要求前提中的前一个假言命题的后件必须与后一个假言命题的前件相同。其中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所以,如果p,那么r。3.二难推理二难推理,也称假言选言推理。它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做前提,推出结

10、论的推理。它常常使人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二难推理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主要有简单构成式和简单破坏式两种形式:复言命题解题要领相对于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更大的比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真假关系和推理规则两个方面,而正确判断题干和选项命题所属类型是解题的基础。 真假关系怎么用? 在公务员考试中,需要利用真假关系解答的题目主要有两类:一是判断命题或选项的真假;二是考查各种复言命题的负命题。判断命题或选项的真假经过对近几年公务员考试题目的深入分析,这一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给出一个命题为真,要求选出确定为假(真)或者不能确定真假的一项;给出一个负命题,要

11、求选出等值命题;给出一个命题,要求选出能反驳题干命题的一项。根据复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进行解答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与直言命题中考查对当关系的题目相似,解题方法也基本一致。这类题目与直言命题使用对当关系的解题步骤基本相同,差别在于复言命题的结构较为复杂,要寻找出其中的矛盾关系有一定的难度。而要寻找出其中的矛盾关系,关键在于:首先找寻肢命题所讨论的内容相对应的命题,再看这些命题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关系。推理规则怎么用? 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通常会出现考查复言推理的题目,其中对假言推理的考查是重点。这类题目变化多样,但只要掌握好各种命题的推理规则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化关系,就不难解答。归纳题干相关命题进行推

12、理有些题目虽然考查的推理规则并不难,但要求我们首先要从题干中归纳出相关命题。 通过上题可以归纳出这类题目的解题步骤如下:首先分析题干和选项,找出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为命题的形式;根据命题所属类型,运用相关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有时还需在各种命题之间进行转化;观察选项,看是否符合推理结论,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在各种转化关系中,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转化关系最为重要,遇到题干中同时出现这两种假言命题时,最好将其转化为同一种假言命题进行推理,以免因混淆推理规则而出错。直接运用规则对命题进行推理有些考查推理规则的题目,并不需要我们对题干信息进行归纳、转化,而是在题干中直接给出多个复言命题,要求选出能

13、够推出的一项。另外,公务员考试中许多题目中会出现多重复言命题,以增加考试的难度,但其推理规则并没有改变。考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不要慌张,只要按平时的规则按部就班地进行推理即可。分析题干命题所属类型,看是否有表示确定条件的命题(联言命题或直言命题);由表示确定条件的命题出发进行推理,根据推理规则得出结论。根据推理规则补充前提有些题目给出一个复言命题和确定的结论,要求考生补充能够得到该结论的前提,考生要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根据推理规则解题。由于逆向思维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解此类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答案代入题干验证。二难推理的运用当在题干中找不到表示确定条件的命题时,就需要考虑此题是否运用二难推理。解这类题的关键仍在于找到题干命题间关系,如果考生实在无从下手,也可用代入法解题。怎样综合利用复言命题知识? 由推理规则的利用即可发现,许多题目还需要用到矛盾关系或命题间的转化。因此,必须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并学会综合利用,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以上内容包含了复言命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由上述内容可知,学会辨析各种复言命题,掌握好各种复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及推理规则,则此类题目不难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