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00241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题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阅读题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阅读题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阅读题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阅读题答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题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题答题技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

2、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形式是:XX是XX)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是”两边的内容可以颠倒。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

3、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5、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6、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7、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类型1、加点字词

4、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义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结合句子分析,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公式是:表态+定义+分析+语言特点类型4:

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类型5: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什么作用?答:本文使用了的XX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缺一不可)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标题 、开头 、结尾 、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自己提炼概括。5、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6、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名言,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

7、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6、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7、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8、,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作用有:、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8、议论文语言特点: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

9、特点:逻辑性、准确性、严密性(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9、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中考文学作品答题技巧一、答前知识储备:1、表达方式:记

10、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3、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把-事物写活了,富有人情味夸张:突出-特征,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增强语势、句式整齐,表现了-的感情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感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表达了-的感

11、情。(作用必须结合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补叙(略)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嗅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10

12、、小说情节四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1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1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散文知识储备(读完要知道“写什么”,“表达什么”,不要理解错或偏)(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形),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神)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叙述、描

13、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叙事散文 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见答前知识储备2) (五)、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三、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考点一、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题 得分关键:尽量用原文语句。记住:没有原文语句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1)、概括全文内容(或某一段内容)、主要事件答题技法:1、文章标题法 2、叠加法 3、提取中心法 4、六要素法(2)、概括散文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

14、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的事迹(经过),表现了(赞美了)-的思想,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考点二: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四要注意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五要注意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考点三、散文标题的作用?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1、把握象征意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行文的线索 4、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5、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语带双关7、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文后再分析作用。考点四:鉴赏词语或句子。(三步法)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赏析:1、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衬托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