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00148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基础资料汇编2021.02一目 录第一章 罗江概况1一、基本情况1二、自然条件1三、资源情况1四、经济社会情况2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演变2一、历史沿革2二、城址变迁3三、城区演变4四、古道变迁6五、学宫发展6第三章 保护规划回顾6一、罗江县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6二、罗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7第四章 既有历史文化认知8一、四川历史文化名城8二、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材料1999 年9三、德阳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10四、罗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30)10第五章 全区传统村落及特色村镇11、传统村落 11二、其他特色村

2、镇13第六章 文物古迹与历史典故13一、文物保护单位13二、其他古建筑、古遗址24三、文化景致27四、古树名木30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化30一、非物质文化遗产30二、宗教文化31三、节庆庙会31四、现代地方文化31五、历史名人33第八章 风景名胜区等自然资源34、一 风景名胜区 34二、森林公园35三、其他生态功能区35附 表37附表 1:罗江区现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共 28 处)37附表 2:罗江区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一览表(共 82 处)39附表 3:罗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共 19 项)42附表 4:罗江区古树名木一览表(共 326 株)431第一章

3、 罗江概况一、基本情况1 、区位罗江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市辖区,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 区,西北靠安州区,北与绵阳涪城区相邻。南距德阳 18 公里,省会成都 66 公里。罗江地理 坐标为:东经 103 25 103 47 、北纬 30 44 31 22 。全区幅员面积 447.88 平方公里。2 、历史人文罗江自古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道、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史称为“三国险阻之区, 实两川咽喉之地 ”。罗江山川秀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的李调元系罗 江人,以其诗、剧、史成就享誉蜀中。罗江历史悠久,具有 2600 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和 1700 多年的建城

4、史。汉设潺亭(秦汉时,亭是县直辖的治安机关,兼管市场和传递公文;魏晋南 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逐渐废除)、晋设万安、唐定名罗江,自清代开始,历史 上三撤三复,古老的罗江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1995 年 10 月罗江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999 年 10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罗江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 、行政区划及人口罗江中心城区驻地万安镇,下辖万安、鄢家、金山、略平、御营、慧觉、调元、新盛、 蟠龙、白马关等10个镇,计109个行政村。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5.16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2. 1万人,城镇人口9.23万人(县

5、城人口为6万人),乡村人口12.87万人,城镇化率41.76%。4 、交通情况罗江城区对外交通发达,宝成铁路从县城西侧通过,并在县城设四等站, 目前只办理货 运业务;成绵乐城际铁路从中心城区南侧通过,设罗江东站,停靠动车组;成绵高速从中心城区北侧通过,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108绕中心城区外围通过,北通陕西,南达成都。二、 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及地质罗江地势总趋势是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西南部白马镇与蟠龙镇交界的天台山村毛耳顶, 高程715m 。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新盛镇鸟鱼桥沟谷,高程477m ,相对高差238m ,区内大部分 地区海拔高程在500580m之间,相对高差在3050m之间,沟谷宽缓

6、,纵坡小。地貌类型以丘陵、丘间盆地、河谷冲积平原为主。罗江区域构造上位于四川台陷西部之成都断陷平原北部,为龙门山构造带的山前坳陷沉积区。2 、气候罗江海拔高度为511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浅丘地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 热同季,光能潜力大。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干暖少霜雪,春旱温高不稳定,夏无酷暑多 雨日,秋来多雨降温快。 ”历史年平均气温为16. 1度,1月最低5度,7月最高25.7度;历史年 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051.7小时;历史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年平均风速1.8 米/秒,大风日数年 平均为0.8个,主要集中在36月,风向以东北风居多,频率为13%;空气湿度年平均为81%; 历

7、史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22.9 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每年5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1% ,10月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9%。三、资源情况1 、土地资源罗江幅员面积44787.9公顷,截止2011年底,实有耕地面积16855公顷,与2010年持平。耕地保有量24500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391 公顷。其中大部分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海拔500-600米之间的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鄢家镇、金山镇、新盛镇、略坪镇等镇。2 、水资源罗江境内溪流纵横,水系发达,有灌溉之利,少发电之力。河流主要有罗纹江上游的 水河、泞水河、黄水河、绵远河(沱江水系)等。湖泊主要有幸福水库、罗家湾水库和彭家坝

8、水库。人工水渠人民渠六期在西部、北部和东部分别从广福、金山流过,人民渠七期在西2部和南部,分别从广富、略坪、白马关、蟠龙等乡镇境内流过。3 、矿产资源罗江境内矿产资源相对缺乏,主要是砂岩矿、建筑用砂矿、页岩矿、膨润土矿。其中又 以页岩矿居多,主要分布在全区东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砂岩矿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全区南部;建筑用砂矿主要分布全区西部和西北部;膨润土矿分布在全区西北部。4 、动植物资源罗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森林植物种类有28科59种。优势树种主要是:马尾松、 扁柏、杉树、香樟、板栗、桉树、梧桐、榕树、竹子等。森林多成孤岛状分布于某些岗丘上。 鹿头山、帽儿山是罗江的主要林区

9、,主要是以马尾松为主体的竹针混交林和松、杉、柏、栎 等成片纯林。值得一提的是除庞统祠古柏林外,罗江境内有两株极具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的 古树。一株是生长于万佛寺的古银杏树,此树高33米,围径13米,为汉代所植;另一株是曹家堰处的大榕树,需12人合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5 、旅游资源罗江因其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故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 势。全区境内现存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文物点200余处,其中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历 史纪念性建筑、古遗址、石窟及石刻30 余处,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 产业示范基地。目前,一个以庞统祠墓为核心,辐射万佛寺、余家奄、李

10、调元故里、奎星阁、宝镜寺、观音岩为骨架的文化旅游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区现有12 家星级农家乐,其中有两家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倒湾古镇、芒江村、五丁 谷等“亦农亦游 ”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亮点。白马关镇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镇;白马关凤雏村和蟠龙镇宝峰村被评为全市十大美丽乡村。四、经济社会情况到2016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年均增长14.3%;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30元。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20.258.221.6 。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

11、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演变一、历史沿革罗江历史悠久、山川形胜,自古为出入蜀都之要冲,古蜀国开明王朝于此置孱邑屯丁以镇。周慎王五年(前316),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灭蜀后,置蜀郡,设县十九,改孱邑为孱亭,隶属梓潼县(今绵阳市境)。两汉为涪县(今绵阳市)之孱亭。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巴氐人李特引关陇六郡流 民以赤祖(略坪)、孱亭(万安)为根据地,置北、东二营,占绵竹夺广汉,进取成都,自称 益州牧。晋惠帝太安二年(303),李特死,李特之子李雄退保北东老营,次年攻入成都称王,改元建兴(304),移梓潼水尾万安县于立国之基的孱亭,为罗江置县之始。东晋置万安县,治今罗江,属梁

12、州梓潼郡。刘宋属益州梓潼郡,梁改南齐万安县为孱亭 县,治今罗江,属潼州巴西梓潼郡(双头郡)。西魏复改孱亭县为万安县,又置万安郡,郡治今罗江,属潼州,隋属金山郡。唐初仍置万安县。玄宗天宝元年(742)改万安县为罗江县,县城治地东移纹江岸,隶属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此后1000多年,罗江区管辖范围都在金山、罗江、黄鹿一带。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省罗江县入绵州。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明末清初,四川80年战乱不休,罗江“生民凋敝,邑几为墟”。清顺治十六年(1659),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隶属绵州直隶州,至清雍正七年(1729)复 置罗江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涪江大水绵州城毁,四川总督阿尔泰

13、奏裁罗江,徙州治于罗江县治。嘉庆六年(1801)又复置罗江县,还州治于绵州旧治(今绵阳市)。民国三年(1914)罗江县属西川道,管辖范围沿袭清代,无甚变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新中国建立后,罗江县属川西行署区之绵阳专区。1959年撤销罗江县,其绝大部分乡镇 并入德阳县,其余并入绵阳县、安县,通属绵阳专区。1984年,撤销德阳县建立德阳市市中区。1996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德阳市市中区,建立罗江县和德阳市旌阳区。3上述1659年至1996期间,就是罗江历史上著名的“三撤三复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德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

14、 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二、城址变迁1 、城址概况秦汉于罗江云盖山下设潺亭,属涪县(今绵阳市)。西晋303年,巴氐人李雄攻入成都称 王,304年移梓潼水尾万安县至孱亭,为罗江置县之始。西晋至隋代,万安故城治今万安驿区 域(南梁时期改为潺亭县)。唐初修建茫江堰后形成罗江坝良田,迁万安县城至罗纹江岸,改 名罗江县。随后万安故城改为万安驿,明代改建为罗江王王府,清为西寺、憩亭。明代在纹江边建罗江城墙,清代重建,外附有护城河。2 、万安故城清嘉庆罗江县志卷十二古迹志:“万安故城,在城西一里 ”。卷十二驿传志: “万安驿,棚厂在县西,晋时置万安县于此故名。”今罗江旧城西一里,川陕公路北侧有一直 径约三十米,高约三米的土台。土台西沿有一径约二尺的古鸡屎树。台上有二楹坐北朝南石 砌大殿,邑人承“西寺 ”。土台的南侧,紧挨古驿道处,原有门厅及客栈,民国修川陕公路拆 除部分房屋,公路绕土台南边而过。1985年扩建川陕路,去弯改直,拆去了土台南坡之上的 房屋,今土台上仅存殿宇二栋。其殿因1965年第二物探大队内迁罗江,一直作为职工宿舍始 得以保存。土台及殿宇位于古道旁,距罗江刚好一里,周围农田旧时多有瓦砾、古砖,当为万安故城所在。唐代,修建茫江堰后形成罗江坝良田,东移万安县城与罗纹江岸,改名罗江县,万安故 城后作为古道驿站。唐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幸蜀,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