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997257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 一消防部队参加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依据 新修订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的法律使命:公安消防部队按照国家规定承当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升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二消防部队处置灾害事故类型划分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了除火灾扑救以外,公安消防部队还主要承当的八大类应急救援工作: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 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四建筑坍塌事故; 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空难事故; 七爆炸

2、及恐惧事件; 八群众遇险事件。 三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保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按照“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的要求,组织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一火灾扑救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应当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等战术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行动。 火灾扑救主要有以下9个基本程序: 1接警

3、出动 1接警人员必须迅速准确受理报警,问清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事故的种类、危险程度、有无人员被困或者伤亡、发生灾害事故的单位名称、具体地址、报警人姓名等状况,同时启动录音记时设备。 2公安消防中队执勤人员听到出动信号,必须按照规定着装登车,首车驶离车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分钟。中队值班首长应当检查登车状况,并随首车出动。 3公安消防中队出动后,应当迅速、准确、安全地赶赴灾害事故现场。途中应当注意观察并了解灾害事故现场的状况。 2. 火情侦察 指挥员到达火场后,应当马上组织火情侦察,并将侦察工作贯穿于火灾扑救的全过程。通常状况下,火情侦察可以采用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监控、深入

4、内部侦察、仪器探测等方法进行。火情侦察应当查明以下状况: 1有无人员受到火势威胁,人员数量、所在位置和救援方法及防护措施; 2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蔓延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消防控制中心和内部消防设施启动及运行状况,现场有无带电设备,是否必须要切断电源; 4起火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毗连状况,抢救疏散人员的通道,内攻救人灭火的路线,有无坍塌危险; 5有无爆炸、毒害、腐蚀、忌水、放射等危险物品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等次生灾害; 6有无必须要保护的重点部位、重要物资及其受到火势威胁的状况。 3. 战斗展开和力量布暑 参战公安消防部队依据火场状况,可以采用以下战斗展开形式: 1准备展开:从

5、建筑外部看不到燃烧部位和火焰时,指挥员应当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占领水源,将主要战斗装备摆放在消防车前,做好战斗展开的准备; 2预先展开:从建筑外部能够看到火焰和烟雾时,指挥员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携带战斗装备接近起火部位,铺设水带干线供水,做好进攻准备; 3全面展开:基本掌握火场的状况后,指挥员应当确定作战意图,果断命令参战人员马上实施火灾扑救。 依据火场状况,主要灭火力量应当布暑在以下重点部位: 1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地点及抢救、疏散的路线; 2可能引起爆炸、毒害物质泄漏的部位; 3重要物资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 4火势蔓延方向以及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部位; 5参战力量

6、实施内攻救人灭火的部位; 6毗邻建筑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 4抢救人员 当火场遇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时,应当迅速抢救疏散,采用相应的灭火措施,并按照以下要求抢救人员: 1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外墙门窗、阳台、避难层间等途径和举高消防车、消防梯,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救生装备进行施救; 2采用排烟、防毒、射水等措施,减少烟雾、毒气、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 3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跳楼或者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 4进入燃烧区抢救被困人员时,应当仔细搜索各个部位,做好记录,防止遗漏; 5对被救者采用防毒保护措施,对在救助过程中和已抢救疏散出的危重伤员应当由具备急

7、救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遇难人员也应当及时搜寻、妥善保护。 5火场排烟 依据救人、灭火的实际必须要,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迅速采用正确的排烟措施,防止烟气对人员构成威胁和火势扩展: 1排烟前,应当查明火源的位置、火势蔓延的方向、烟雾扩散的范围,视情在烟雾流经的部位设置防御力量; 2应当尽量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系统和移动排烟设备进行防烟、排烟; 3利用建筑物的外墙门窗、阳台等途径进行自然排烟时,应当注意风向,防止造成火势扩展蔓延; 4利用破拆、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等方法进行人工排烟时,应当注意安全。 6火场破拆 依据灭火战斗行动的实际必须要,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依法合理实施破拆: 1

8、为查明火源和燃烧的范围,以及抢救人员和疏散重要物资必须要开拓通道时,可以对毗邻火灾现场的建构筑物、设施进行破拆; 2当火势迅速蔓延难以控制时,可以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依据火势蔓延的速度,选择适当位置拆掉毗邻火灾现场的可燃建构筑物,开拓隔离带,阻断火势蔓延; 3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或者局部出现倒塌的危险,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妨碍灭火战斗行动时,可以进行破拆; 4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内部聚集大量的高温浓烟时,为改变火势发展蔓延方向,定向排除高温浓烟,便于救人、灭火,应当选择不会引起火势扩展的部位进行破拆; 5在破拆建构筑物时,应当注意承重构件,防止因误拆造成建构筑物倒塌;在有管道设备的建构筑物内部破拆

9、时,应当注意保护管道,防止因管道损坏造成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毒害物质泄漏; 6在破拆建构筑物和设施过程中,应当划出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哨,并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 7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正确使用水源,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力争快速不间断: 1就近占据水源,集中主要的供水装备确保火场主攻阵地特别是内攻救人灭火力量的供水; 2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时,应当依据给水管网的形状、直径和压力确定消火栓的使用数量;当火场供水压力不够时,应当通知供水部门增大水压; 3依据消防车泵的技术性能和水源与火场的距离,合理选择直接供水、接力供水或者运水供水的方式,并尽量使用大口径水带铺设供水干线;

10、4在市政消火栓不能满足火场供水时,应当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水源设施供水; 5当多层、高层建筑物或者地下工程、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应当尽量使用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同时利用移动装备供水。 8火场安全防护 火灾扑救中,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做好参战人员的安全防护,严防人员伤亡: 1进入火场的所有人员,应当依据危害程度和防护等级,佩戴防护装具,并经安全员检查、登记;进入火场后应当合理选择进攻的路线、阵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在可能发生爆炸、毒害物质泄漏、建筑物倒塌和可燃液体沸溢、喷溅,以及浓烟、缺氧等危险的状况下进行救人灭火时,应当组成精干作业组,设置安全观察哨,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

11、布置水枪掩护,留有备用力量,严禁擅自行动; 3在必须要采用关阀断料、开阀导流、降温降压、点火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时,应当掩护配合起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 4对火场内带电线路和设备应当视情采用切断电源或者预防触电的措施; 5当火场出现爆炸、轰燃、倒塌、沸溢、喷溅等险情征兆,而又无法及时控制或者消除,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现场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马上盘点人数,视机再组织实施灭火救援行动。 9火场清理及撤离 火灾扑灭后,应当进行以下工作: 1全面、细致地检查火场,彻底消灭余火;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储存设备的温度及其四周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蒸汽的浓度

12、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复燃;同时,应当责成起火单位或者相关单位人员看护火场,必要时留下必必须的灭火力量进行监护; 2撤离火场时,应当盘点人数,整理装备,恢复水源设施,向事故单位或有关部门进行交接; 3归队后,应当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调整执勤力量,恢复战备状态,并报告作战指挥中心。 二应急救援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推断灾情,科学决策,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应急救援主要有以下8个基本程序: 1接警出动 迅速准确受理报警,依据警情,集中调集所必须人员、装备,并视情报请政

13、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联动力量,安全、迅速地赶赴现场。 2侦察检测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通过侦察、检测等方法查明以下状况: 1灾害事故的种类、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2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危险程度以及救援途径、方法; 3危险区域和防护等级,应当采用的防护措施; 4贵重物资设备的位置、数量、危险状况以及抢救疏散和保护的方法; 5灾害事故现场及其周边的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气象等状况。 3设置警戒 应急救援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采用现场警戒: 1依据灾害事故类型,依据侦察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地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2清除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禁止现场群众和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施救人员、装备进入警戒区内; 3必要时采用禁火、停电等安全措施; 4必须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执行交通管制。 4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做好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