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98912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首当其冲”新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首当其冲”新解(首发)刘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语意义的形成和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成语其后世的意义与其出典中的原意已经完全不同,如“出尔反尔”、“每况愈下”即是;有些成语因古人的误读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如“予取予求”即是; 裘锡圭一句至少被误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话“予取予求”,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2期。还有的成语因其意义所蕴涵的知识背景已经衰败或消亡,不被一般人所熟悉,也会使后人对该成语的理解产生误差,本文所要讨论的成语“首当其冲”就是如此。对成语“首当其冲”的解释,查遍所有笔者所能见到的字典、词典,都是千篇一律,辗转相袭,即将“冲”字训为“要冲”或“交通要道”,

2、谓:“处在要冲的位置,首先受到敌人的冲击。”或谓:“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所引书证为汉书五行志“郑当其冲,不能修德”一句。很显然,是将“郑当其冲”当成“首当其冲”的来源。将“首当其冲”的“冲”字训为“要冲”,“当”字就要训为“正当”、“位于”、“处在”,如此才能与“冲”字相搭配,即将“首当其冲”训释为“首先位于其要冲的位置”。可是如此训释存在几个令人困惑之处,即一:“其”字如何解释?如用为表示处所、义近于“于”字的介词,则与“当”字重复,肯定不妥;如解释为用为第三人称领属关系的代词,那么“其”字所指为谁?二:处于要冲并不构成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的必然条件,还必须由处于要冲再引申出受到攻击或

3、遭受灾难的意思,如此显得很迂曲;三:句中既然有“首”字,“首当其冲”就应该直接表示“首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的意思,“当”字也应该训为“受到”、“承受”、“面对”才是,怎么能“首”字直接表达词意,而“当其冲”三字却需要再通过引申来表达词意呢?既然如此迂曲,“当其冲”也可以引申出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的意思,“首”字岂不成了赘词? 从语感上讲,“首当其冲”显然是可以直接表达“首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之意的,就是说“当”字应该训为“受到”、“承受”、“面对”才是,而“冲”字本身就指灾难,“其”字是指代施行“冲”这一灾难的领属者。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国学网/国学论坛/小学论坛2005

4、年6月28日有一篇以fhwj708为网名发表的题为所有成语词典都讲错的字,是什么?是“首当其冲”的“冲”的文章, http:/ 这是目前所见唯一对“首当其冲”提出的不同于以往的解释。这一解释的正确之处是将“当”训为“面对”,将“其”视作行使“冲”的领属者。但是将“冲”训释为“冲车”却是错误的。被认为是“首当其冲”来源的“郑当其冲”一句见于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其上下文为:“左氏传昭公十九年,龙斗于郑时门之外洧渊。刘向以为近龙孽也。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 班固汉书第5册,第1466页,中华书局,1975年。如果将“冲”训为“要冲”,“当”训为“位

5、于”,则“郑当其冲”意为“郑国位于晋、楚、吴三国的要冲”;如果将“当”训为“承受”、“面对”,则“郑当其冲”意为“郑国面对晋、楚、吴三国的要冲”。晋、楚、吴三国所处方位不同,地域远隔,郑国怎么能同时位于或面对晋、楚、吴三国的要冲呢?这两种训释从文意上讲都扞格难通,而且不能解释下面的问题,即为什么位于或面对要冲就一定会“以自危亡”?“郑当其冲”与“不能修德”之间有什么联系?古人对将“郑当其冲”的“冲”字训为“要冲”早就提出过置疑,清王先谦汉书补注引苏舆曰:“刘知几云:案昭之十九年,晋楚联盟,干戈不作,吴虽强暴,未扰诸华。郑无外虏,非子产之力也。又吴为远国,僻在江干,必略中原,当以楚宋为始,郑居河

6、颍,地匪夷庚,谓当要冲,殊为乖角。” 王先谦汉书补注上册,第637页,中华书局,1983年。这一置疑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以往将“郑当其冲”的“冲”字训为“要冲”是错误的,因为这一关键字的误读,也使得对成语“首当其冲”从溯源角度的训释始终以讹传讹,不得正解。要想解开“郑当其冲”的“冲”字到底是指什么之谜,首先还是要认真体味上引汉书五行志的文意。汉书五行志记载的都是祯祥灾异一类的内容,“郑当其冲”一段说的是刘向以龙斗为龙孽,即把龙孽当成预示郑国将有不祥的征兆。这属于古代的一种占测术,应当归于数术的范畴。这表明这段文字的内容牵涉到古代的数术,因而决定我们必须从数术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冲”是古代阴阳数

7、术中的一个术语。在古代星象占测学中,将相克相忌称为“冲”。又以地支配方位,把地域相对、相抵触的叫“冲”。郑国位于中,晋在其北,楚在其南,吴在其东,其位置分别相对,正好构成“冲”的关系。古代星象占测学还把与“岁星”所处位置相对之国或方位称为“冲”,并进一步引申将从岁星流出并指向对方的一种虚拟的“气”称为“冲”。“冲”还用作动词,指太岁对相对之辰或方位的冲击,在典籍中又称作“冲破”和“冲剋”。古代星象占测学认为岁星所在之国不可侵伐,但可以伐人,处于“冲”位将有灾祸。在军事上,“冲”是“凶”的位置。在这里,“冲”本身就代表着灾难。淮南子天文说“岁星之所居,五谷丰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 何宁淮南子

8、集释上册,第274页,中华书局,1998年。又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引史墨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下册,第159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唐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岁星占“岁星盈缩失行”条引文曜钩谓:“岁星所居久,其国有德厚,人主有福,不可加以兵。”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7册,第35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北周庾季才原撰、宋王安礼等重修的灵台秘苑卷九“岁星占”谓:“国有德厚,五谷成,人不可伐,可以伐人。其对为冲,岁乃有殃。” 北周庾季才原撰,宋人重修灵台秘苑,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7册,第69页。开元占经卷八十八彗星占

9、“慧孛名状占”条引巫咸占曰:“而与五星合斗,此皆大兵之冲破,国之殃。”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7册,第820页。又清钦定协纪辨方书卷三十三“选择要论”曰:“其与太岁相冲相斗,及为太岁之所剋制者,则为凶神。故岁破者,太岁所对冲而破也。” 钦定协纪辨方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1册,第911页。上引文曜钩和灵台秘苑文中都提到“岁星”所在国有“德”,又上引巫咸占和钦定协纪辨方书文中分别提到与太岁相“斗”及五星合“斗”,这里的“德”和“斗”二字与汉书五行志“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中的“德”和“斗”二字用法相同,显然有着相同的数术背景。这种将数术中的天象与人世间的德行相

10、联系的观念在古代极为流行。这可以证明“郑当其冲”的“冲”无疑就是指数术意义上的“冲”。“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一句显然是说:郑国面对来自晋、楚、吴三国之“冲”(或郑国位于晋、楚、吴三国之“冲”位),本来就处境凶险,况且不能修德,以一斗三,当然就会“以自危亡”了。如此解释,显然要比以往将“冲”训为“要冲”合理得多。后世将“郑当其冲”的“冲”字误读为“要冲”,显然是与以上所论古代阴阳数术这一学术背景的衰败和消亡有关。典籍中还多见“当其冲”一词,“冲”的施行者可以是“毒气”、“大风”、“洪水”或“兵冲”。如论衡言毒曰:“天地之间毒气流行,人当其冲,则面肿疾,世人谓之火流所刺也。”

11、王充论衡第3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宋书五行志曰:“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二月庚申,寿阳骤雨,有回风云雾,广三十许步,从西来,至城西回散灭,当其冲者,室屋树木摧倒。” 沈约宋书第3册,第984页,中华书局,1974年。梁书马仙琕传:“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姚恩廉梁书第2册,第280页,中华书局,1983年。文中“冲”字的含意已经进一步虚化,由数术意义上的“冲”变成泛指一切迎面而来的灾难或攻击的前锋。从词义形成上看, 既有可能是由“郑当其冲”省简出“当其冲”,后又衍生出“首当其冲”,也有可能“当其冲”是最早形态,而“郑当其冲”和“首当其冲”都是在“当

12、其冲”一词基础上的衍化。既然“首当其冲”来源自“郑当其冲”或“当其冲”,则其“冲”字的本意就应该是指数术意义上的“冲”。“首当其冲”一词的正式出现似乎较晚,其中“冲”字的含义已经变成泛指一切迎面而来的灾难或攻击。汉语大词典“首当其冲”条下所引时代最早的书证为清史稿兵志九“欧舰东来,粤东首当其冲。” 赵尔巽等清史稿第14册,第4115页,中华书局,1976年。而据笔者查证,最早的书证应属见于明张内蕴、周大韶合撰之三吴水考。三吴水考卷十六钱有威侍御林云源吴中治水后序曰:“遂跋涉胼胝,首当其冲,决排浚导,以次而举。” 明张内蕴、周大韶三吴水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77册,第609页。因此,应将汉语大词典所举清史稿的书证置换为三吴水考的书证。附 注:-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