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98908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貌”何时才能换“新颜”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乡中学 应玉国 由于受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制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正如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统一的模型。我们的教师,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你有多绿、多艳,为了整齐划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喀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走进校门前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经过一段学校教育后,都规规矩矩,一个模样了!无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使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

2、个性化。使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旧貌”换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新颜”。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识更注重情感体验,换“坐井观天”的课堂教学模式旧貌走进中小学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交待给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认认真真地记,考试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一个怪圈,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获取知识,占有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形成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学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学习情感没有得到关注,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向驱动下,囫

3、囵吞枣,死记硬背,拼命适应“课堂要求”。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被关进了书本的牢狱,承受着“升学”的压力,身心倍受摧残,失去了活泼乐观的天性。走出“坐井观天”的课堂,就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使教育更具有人性化。换“正襟危坐”的课堂束缚旧貌传统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走进教室就像走进了固定模式的牢笼,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来不得半点的“越轨”。学生在课堂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要求学生不准交头接耳,不准与教师争辩等,这无疑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样沉闷的课堂,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走出“正襟危

4、坐”的课堂,把微笑送给学生,把欢乐还给学生,让课堂既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又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换“涛声依旧”的课堂题海旧貌你走进学校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在很多方面都是无意义的机械重复。譬如,学生写错一个单词,教师就要求学生回家后再把这个单词写上五十遍,无奈有的学生练就了一手握双笔,一次写两遍的本领。一位教师给学生留作业时,让学生把“葡萄”一词写一篇。方格本每行有九个格,第一行写完写到“葡”字,第二行就从“萄”字写起,结果第二天板演竟把“葡萄”写成“萄葡”了。这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教师受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非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对于大批自愿或被迫围着“升学应试”转的青少年来说,几乎

5、天天都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挣扎,被无穷无尽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从小就失去了天真和欢乐,体质下降,眼睛近视,又终日担心被升学考试淘汰而成为“失败者”,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身心倍受摧残。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我们的绝招。”可见强迫的、让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涛声依旧”的题海走出来,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这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换“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旧貌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教育的边缘。在教学中,教师常以

6、知识的“拥有者”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已。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已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已心扉,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往和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其实,师生间不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更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走出“师道尊严”

7、的教育误区,鼓励学生敢于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乐于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换“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理念旧貌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积淀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教育的潜在导向仍然没有摆脱“精英主义”教育的阴影,学生接受教育还是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教育的出路最终还是引向了高等教育的轨道,以升学与否做为标准衡量教育的成败。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发展为代价而促成“天才”的诞生。基因于此,学生追求学业成绩突出,压倒学习同伴,否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就可能落马。在这种学习导向下,课堂就成了没有硝烟的血腥战场,教育也失去了人性化。学生的学习充满竞争,不愿与其

8、它同学交流,分享学习成果,以给自已造成竞争,显然,这是一种封闭式的学习方式,与外界缺少交流,也可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让学生从“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理念中走出来,在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堂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动作为中介的一种沟通。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已所吸收,自已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或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和创造。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课堂才能真正成为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