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980450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六年级美术 (上册 )徐悲鸿与奔马课第1 教学目标:、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 2 内涵。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 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 2010 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2) 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

2、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1) )自幼习画,艰难求索。(2) )旅欧深造,孜孜不倦。(3) )技融中西,名垂画史。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1) )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2) )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 纵横驰骋,气势磅礴, 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 倍感精神振奋。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 3(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

3、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 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 )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 4 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5(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 “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1) )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2) )鼓励学生展开联

4、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1) )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2) )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3) )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第 2 课戏曲人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5、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二、导入新课1 、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2 、欣赏思考A 、这是什么戏曲?B 、有哪些人物形象?C 、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D 、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3、 板书课题戏曲人物三、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 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 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 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

6、术。B 、京剧的行当: 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 女、将领、和滑稽人物。C 、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 、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 、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C 、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讲解绘画方法 3A 、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B 、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 、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 、勾线上色。四、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第 3 课水墨人物

7、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二、赏一赏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知识

8、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 3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三、想一想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 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四、学一学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2、教师示范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五、画一画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六、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七、课后拓展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第 4 课画家林风眠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

9、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2、通过对比欣赏、 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 尝试彩墨画的用笔、 用墨、用色技巧。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欣赏(1) )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2) )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3) )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1) )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

10、同?(2) )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3) )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4) )教师总结4、尝试实践(1) )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2) )学生作业(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三、课堂总结四、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第 5 课蔬果造型教学目标: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1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1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教学过程: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3、揭示课题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3、变变变,大家一起

12、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 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3、分组自由创作四、展示评价1、这节课你开心吗?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第 6 课秋之韵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 2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13、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3、拼摆游戏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

14、根据形状和颜色, 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4、自选作业(1) )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2) )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五、展品拓展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第 7 课做

15、做陶艺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 ,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 ,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 ,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 ,提高立体造型能力。3、感受陶艺之美 ,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 :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 ,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 :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教学过程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 ,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 ,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 ,激发学习兴趣。(1) 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 问是什么纹样 ,象什么 ?(2) 课件趣味出示 ,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 :可先出示瓶的一半 ,让学生画出另一半 , 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 ,最后添放入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