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98039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40年征文原创一直对古村落情有独钟,喜欢老建筑、老巷道、老树,甚至废墟所构筑的那种沧桑氛围,体味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些老建筑就像藏书,即使寂寥,即使陈旧,即使残缺,但只要存在,就是有生命的,就是有文化温度的。抚摸着老建筑上斑驳古迹,一如在泛黄的诗书里寻找时光滑过的烟火和生命凝结的永恒,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物化了的记忆,还有一种探本逐源的亲情与文化。走进韩城党家村,一种久违的庄重与典雅扑面而来,一种如同诗画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这种依塬傍水,坐北朝南,顺地势,现清静,房屋呈阶梯形次第向上的村庄布局不仅折射着幽深景意和古典气韵,而且带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旨趣,仿若在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

2、书,思维跳跃在历史和现实的错位时空。一条泌水河从村前不远处缓缓流过,于是,党家村在意境上便有了些许江南古镇的风格。青砖灰瓦,粼动起伏,组合着古村的悠远和幽深。以青灰为主调配的建筑物,无论是巷道还是四合院,抑或祠堂、哨楼、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铺陈的是一种本真,矗立的是一种气质,从形式到内容都凸显着民族底蕴和古典意蕴,凸显韩城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历史文化。沿着亚麻石铺就的村中巷道蜿蜒而行,脚下缠绵着车辙深深的呼吸,头顶牵引着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稀疏的老树紧挨着老宅窗户,挑着蓝天上稀薄的云彩,人和树的影子总是被巷道和墙体折成九十度,有皮影戏般的意味。然而晃动不了几步,便被

3、幽深的老宅吞噬。每条巷道其实都不是很长,却总是看不到尽头,除了转弯抹角,似乎还有时光的遮掩。或许这就是党家村的魅力所在,历史把一座村庄演绎得如同诗画一般,既有跳跃的音律,又有写意般的留白,让人猜疑和想象。不过这样也好,看不见的远处就有神秘,就有诱惑,总以为拐弯后的场景里会生出许多惊奇。譬如说深宅里突然走出一个婀娜身姿的女人,忽地蹿出一条张牙舞爪的黑狗,刺激而快乐。在党家村,最招人眼目的特色建筑大概要算走马门楼了。它们排列于巷道两侧,装饰讲究,朴实中极尽精美,给人一种大气与华丽。石雕、砖雕、木雕技艺精湛,彷如雕刻艺术荟萃。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天成一般。门墩亦是狮子形、鼓儿形,抑或狮子鼓儿

4、变化形,一律是石雕精品。尤其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还是精雕细刻,皆象形象意,让一尊猛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灵性生动,透显威武之美与和谐之美。至于那些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则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门楼两侧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万字拐、八卦图等多种图案,线条幽柔,刻画细腻,氤氲着岁月的沉香。与其说这是砖的垒砌,不如说是诗与画的构想,是一种文化意蕴的凝结。更让人惊叹的是门额上的题字,几乎皆门尽是,家家都有,俨然一道风景。那名家书写的字体亦是相当的讲究,功力十足,每一处都是书法艺术的展示。虽有许多的书家不知名号,但墨韵之中能识得

5、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之类的内容,不禁肃然。大门里面照壁上砖雕更具文化含蕴,并且很好的与民俗文化相融相合,凸显地域风情。或许党族始祖党恕轩留给后人的基因里有着中正平和的儒家观念,否则的话,几百年的门楣题字或是墙上的砖雕怎么会旗帜鲜明的显示着党家村古人对于科举功名的崇拜向往?在这里,明显可以看到一种竞争的文化氛围。大概正因为如此,崇尚读书的理念让党家村几乎半数人家都走出了秀才、举人与进士,许多的人都取得了功名。这是一种现象,亦体现了一种精神。难怪日本建筑学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说:“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

6、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每一个来党家村的人或许都会想,生活在这样的古村里,该是多么富有诗意!很想穿越时光隧道做一次诗意旅行,体味古村旧日时光的纯粹与典雅。于是,思维里就有了这般朴素而温馨的场景:古村街旁,或是巷道口,繁忙了一天的人三五个聚于树下,摆开竹床或是小方桌,饮茶喝酒。一叠花生米,一盘松花蛋,再加几个家常菜,黄昏便在醇香的酒气里悄然弥漫。几杯下肚,各自打开的话匣子就像树上的知了,没得停歇。聊到精彩处,一个个眉飞色舞,从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从孔子庄子到儿子孙子,从党家村历史到古村名人典故,一股脑的伴着壶里的酒倒了出来。历史和文化,千百年的沿袭和传承,便在一种简单的生活

7、方式中渗透到古村人的血液里。树旁,一蓬碎碎的无名小花,啜着晚霞的余辉,在酒气和笑语中悄然绽放。那种恬淡,那种无欲的自信,从容至极,似是要把古村人的生性品质一同展现出来,似是要把古村人的朴素境界展示出来。拥有诗心,生活便有诗性,生命便像诗般隽永。一杯茶,一壶酒,都承载着古村人对生活的绵绵情意。古村的文字又会向我们描绘这样的情境:当月上柳梢、星挂屋顶的时候,古村就仿佛是沉坐在银辉下一位须眉皆白的长者,暂别喧嚣,静静地等待着一本书的翻阅。温煦的灯光渗出窗外,融进月色,衍生一种氛围,于是,读书人的心绪便和历史连在了一起,和时空连在了一起,和天文地理连在了一起,和人间冷暖连在了一起,和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

8、。就连自家的青砖灰瓦、铜锈门环、雕花窗子都仿佛成了史书的页面。古村悠长的岁月在一个月夜如同浸泡千年,呼吸里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总有久别的夜归人敲响熟悉的巷道,推开某扇古老的木门,分别的惆怅就在那一刹那间,被月光和目光溶解,一句或悲或喜的嗔怪,随着“吱呀”一声就被关在了门外。古村,是亲人的港湾,即使一个人隐隐约约的前世,也能在这里成为来世甜美的梦境其实,今天的党家村仍旧富有诗意。是那种有着静美意境的诗句延续着一个古老生命的灵魂。走进一座四合院,静默无语的不仅是凝聚着古诗古韵的门窗柱顶,还有皱褶如平仄的老人。感觉那满脸的皱褶就是古村的记事本,随意舒展开来,都是诗意般的往事;那瘦骨嶙峋的身躯,就是头

9、顶老屋的支架,即使负重百年,依旧坚韧不塌,独自展示自己对生命诗意般的诠释。虽然不知道老人的名字,但能感悟出,老人是古村的守望者。守望一座四合院,一座古村,还有自己的一生。古村和庭院,因了它一代代主人的守望而生存着,徜徉在幸福的含义中。想起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写过一首人,诗意地栖居的诗歌,意欲警示世人,随着科学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工业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为此,他以诗的语言呼唤人们,需要寻找古旧的时光来避免异化。正如他在远景中所描述的那样:“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

10、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其实,党家村与荷尔德林诗中意境很是相近。【篇二】父亲今年91岁,母亲90岁。父亲是老党员,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跨过江。父亲经常对我们讲,那个时候,在枪林弹雨舍生忘死的打仗,为的就是建设新中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他一生都在做着他美好的“中国梦”。父母共养育我们兄弟姊妹5人,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陆续长大成人,各自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又各自结婚成家,一年中也就是在过年或者长假才能和父母团聚那么一两天。为了能在外地及时和父母联系,上世纪90年代,我给父母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有一次,我拨通电话,可是接通好

11、久那边也没有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开始胡思乱想。一直到母亲接起电话,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去,一场虚惊,让我产生了给父母买手机的想法。可是,我们村坐落在一座大山的深处,一直没有无线信号,给父母买手机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新世纪初,当我们村东边山头上矗立起移动信号塔,我们村里终于有了无线信号,我决定立即给父母买手机。一个卖手机的朋友告诉我,有款手机方便老人使用,我马上赶到现场,这款手机按键号码大而清晰,还设计了常用短语,单键快捷拨号,我马上为父母购买了一部。二老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自从使用这款手机以后,能随时和我们联系。一天我正在上班,忽然收到一条短信“我有急事,请速回电话。”一看是父母的号码,吓了我一大跳,

12、惴惴地拨过去,那头传来父亲“嘿嘿”的孩子一般的憨笑:“老三吗?你大哥给我手机设计了四个紧急号码发送短信,还真管用。”我被老父亲孩子一般的纯真逗笑了,安心地扣了电话。不一会儿,电话又响了,一看还是父母的号码,我连忙接起电话,是母亲的声音:“是老三吗?”我连忙答应,母亲乐滋滋地告诉我,大哥还给手机上设置了儿女亲情键,找老大按1,找老二按2,找老三按3,省下了以前带着老花镜照着硬纸壳按键的麻烦。母亲还告诉我,有一个紧急键是村里医生的。自从父母学会了使用手机,他们像小孩忽然得到新鲜玩具似的,爱不释手,经常给我们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拨打电话。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打电话问我吃什么饭,也告诉我他们正在吃什么饭

13、。冬天的时候,他们会打电话说老家天气变冷了,问我所在的城市冷不冷,嘱咐上班注意安全。有时候忙碌的时候,会觉得父母有点唠叨,但是过后一想,那份长辈挚爱人世间有什么能够抵得上“人到八十有个娘好”啊!今年回家过年,大年五更时候,在外地的哥哥姐姐打电话给父母拜年,看到父母争着接听电话的情景,真像一对老顽童呀,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想,90老人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奢望已经变成现实,现在又玩起手机,可见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态越来越年轻,这是社会进步缩影。通讯的飞速发展是 “中国梦”在逐步变成现实的一个有力佐证。【篇三】时光流逝,许多记忆渐渐变得模糊,但有些片段回想起来却仍旧历历在目。2003

14、年底,浙江省天然气开发公司生产人员在浙北进行杭湖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前的徒步巡线检查。那是初冬,却有暖阳。田野空旷,庄稼早已收割,脚下是软软的泥土;桑叶落尽,低矮的桑树林像一群晒太阳的老者。我们在下午收工返程途中,工具车却出了点问题,抛锚在西苕溪边,弁南乡的一个偏远小村旁,离大道还有不少距离。在等待救援时,天一下子就暗了下来,四周漆黑一片,只有村里的农舍透过窗户露出点滴微弱的灯光。站在河边,只感到阵阵凉意随风袭来。一抬头却发现天上月亮大若银盘,而另半边天空满布星星闪闪烁烁。这是在城里难得一见的清澈夜空,不由得令人陶醉忘返。同样是夜凉似冰,两年后杭甬线天然气管道投产的晚上,却等得我们坐立不安。那是在

15、宁波郊外的山里,我们检测组一行人在北仑阀室等待东海边的春晓首站过来的天然气,而投产指挥部在等候我们的消息。这是乌石岙村山凹里的一面小山坡,四面被杨梅林和竹林覆盖,除了不远处同三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声,就只有寒风穿行林间的沙沙作响。我们从中午等到天黑,又从天黑等到夜半,管道里急速流过的却总不是期盼的海客。她是在穿越慈峰水库时遇阻迷路了,还是在翻越茅岭时无力休息了?沿着大海线20来公里、太白山的10余个灵秀山峰,哪一处夜景羁绊了她的脚步?过了子时,月已偏西,我们终于验明了那来自东海海底的滚滚气流的抵达,如层层海浪的气息,一涌而过,又匆匆往宁波城的下一个点奔去了。也有夜空灿烂的时候。位于杭州绕城外的天然

16、气调度中心,年三十晚上,只有我和同事两个人上夜班。天然气站场里灯光通明,明黄色的管道里气流平稳。值班室南窗外绕城高速公路上的车灯渐渐稀少,再往南是杭州城被灯光映得微亮的夜幕,月牙不知道在哪里,更看不到星星。快到午夜了,三三两两的烟花也静下来了,又突然之间,从最左到最右的高空中,不约而同地盛开了绚丽的花朵,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好像一条20来公里长的烟花大道,仿佛整个夜空都是她们表演的舞台。闪电缺乏她们的七彩,彩虹少了她们的动感。在我们所处的这个距离,听不到震耳欲聋的响声,也看不到千娇百媚的细节,却能感受到全城百姓们集体狂欢的壮观,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满足。此时此地此盛景已不再有。能天然气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是同步进行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浙能天然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过去的15年里,我们的天然气管道穿行浙北平原,漫步浙东海滨,跋涉浙西丘陵,蜿蜒浙南山谷,钻大江小河,登峻岭高山,从百公里延伸到了上千公里,无数工程人的汗水,织就了一张气贯浙江的宏伟管网;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