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978306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无菌技术操作法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执行无菌操作应在清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不可与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同时进行。2. 执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洁,操作前要洗手并将手擦干、戴口罩。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4. 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5. 进行无菌操作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或穿越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20厘米以上)。操作时,不得面对无菌区说笑、咳嗽、打喷嚏等。6.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

2、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7. 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以便取用。8.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给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 目的: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以维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的无菌状态。二、 物品准备:无菌钳包、笔、洗手液。三、 操作流程:1. 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3. 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4. 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5. 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取下指示胶带,标明打开日期、时间、责任者,贴于镊子罐底边。6. 取放无菌

3、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7. 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到操作处,就地使用。四、 评价:1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未触及罐口边缘。2 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未触及非无菌区。3 使用完毕立即放回罐内。五、 注意事项:1 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2 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3 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4 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无菌容器的使用法一、 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无菌状态。二、 物品准备:无菌罐、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笔、洗手液。三、 操作流程:1 素质

4、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3 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4 检查无菌容器标记、灭菌日期。5 在无菌容器内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超无菌持物钳,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无菌持物钳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已取出的无菌物品,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取无菌容器内敷料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及无菌容器边缘,如触及容器边缘即为污染。6 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7 手持无菌容器(如治疗碗)时,应托住容器底部。8 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四、 评价:1 无菌持物钳取物时,钳及物品未触及容器边缘。2 手未触及无菌容器盖的内面及

5、边缘。五、 注意事项:1 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2 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3 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4 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h。无菌包的使用一、 目的:保持无菌包内无菌物品处于无菌状态。二、 物品准备:无菌持物钳、无菌包、笔、洗手液。三、 操作流程:1 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3 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4 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5 将无菌包放于清洁、干燥、平坦处,取下指示胶带(如有带子,放于包的下面),捏住包布的外

6、角依次打开,充分暴露其中的无菌物品(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6 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7 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折痕包好无菌包,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责任者,(保存时间为24h)。8 若包内物品一次取出,可将包托在手中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在无菌区内。四、 评价:1 打开无菌包时系带妥善处理,不可到处拖扫。2 开包、关包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3 准确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4 关包时系带横向缭绕。五、 注意事项:1 已打开的无菌包,如包内剩余敷料末被污染,应按打开无菌包相反步骤依原样折痕重新包裹,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保存时间为h)。2 打开无菌包

7、时,包内敷料触到有菌区即为污染,不得使用。3 无菌包内敷料如被污染,不得按原包装包起,应重新灭菌使用。铺无菌盘法一、 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持物钳、内放治疗巾的无菌包、笔、洗手液。三、 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 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如无菌包内只有一块治疗巾,可直接置入治疗盘中)。、 双手捏住无菌巾中间的折点,横拉形成双层,由近向远

8、平铺于治疗盘中(治疗巾的内面为无菌区),打开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的上层外面两角,反复向上折叠约层,呈扇形折叠,边缘朝外)。、 按需要放入无菌物品,覆盖上层无菌巾,使上、下层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责任者。四、 评价:、 无菌巾的位置恰当,放入无菌物品后上下两层的边缘能对齐。、 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取用方便。、 夹取、放置无菌物品时,手臂未跨越无菌区。、 操作中无菌巾内面未被污染。五、 注意事项:、 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注明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小时。倒取无菌溶液法

9、一、 目的: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二、 物品准备:无菌溶液、弯盘、启瓶器、盛装无菌溶液的容器、安尔碘、棉签、笔、洗手液。三、 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打开垃圾、污物桶盖,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检查用物。、 取无菌溶液瓶,擦净瓶外灰尘,认真核对无菌溶液的名称、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等。、 用启瓶器开启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瓶塞将其拉出,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中,取出后立即

10、塞上橡胶塞,消毒后盖好。、 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封棉签(写上日期、时间、责任者)。、 盖上垃圾、污物桶盖,洗手、摘口罩。四、 评价:1、手未触及瓶口及瓶内面。2、倾倒溶液时,瓶签未浸湿,液体未溅至桌面。五、注意事项:1、检查溶液质量要将瓶体倒过来对着光亮处观察,无沉淀、混浊、絮状物等现象可以使用。2、翻转瓶塞时,手不可触及瓶塞将要盖住瓶口的部分。3、倒溶液时,瓶口至容器的距离一般为2030cm。4、倒取溶液至所需量后应立即抬起瓶口,移开无菌区,以防溶液从瓶体流下,污染无菌区。5、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6、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

11、回瓶内。戴、脱无菌手套一、目的: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二、物品准备:无菌手套包、洗手液。三、操作流程:1、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3、取下手表,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4、核对无菌手套包外的号码,检查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5、戴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滑石粉,涂擦双手,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掀开另一只袋口,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时戴好,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工

12、作服衣袖外面,双手挤压查看有无破损,置于胸前,以免污染。6、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四、评价:1、滑石粉未洒落于手套入无菌区内。2、戴、脱手套时未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没有污染。3、操作始终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进行。五、注意事项:1、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3、戴好手套的手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肩部以下。4、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六、肌肉注射技术一、目的: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二、物品准备:注射盘、5ml注射器、按医嘱备

13、药、2%安尔碘、棉签、笔、记录本、洗手液。三、实施步骤: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患者注射部位状况。2、操作流程:(1)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打开垃圾、污物桶盖,锐器盒,洗手(七步洗手法)、戴口罩。(3)核对医嘱,逐一检查用物。(4)消毒安瓶或密闭药瓶,正确手法准确抽取药液。(5)再次核对、封棉签(写上日期、时间、责任者)。(6)盖上垃圾桶、污物桶、锐器盒盖,洗手、摘口罩。(7)推车至患者床旁,查看床头卡,核对患者后,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取正确舒适体位(侧卧: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两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仰卧:用

14、于不宜侧卧的病人)。(8)打开垃圾桶、污物桶、锐器盒盖,洗手、戴口罩。(9)选择注射部位;为患者进行遮挡,暴露注射部位,(具体方法见相关知识)。(10)消毒:用2%安尔碘自注射点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直径大于5厘米)2遍,取干棉签夹于示指与中指之间。(11)再次核对、排气。(12)进针: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中指或无名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腕部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深度约为针梗的2/3(约2.53cm)(13)推药:左手放松皮肤,固定注射器及针座,右手抽动活塞,无回血后缓慢而均匀的推注药物,观察病人反应。(14)拔针:注射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按压片段。(

15、15)再次核对:医嘱卡、病人、床头卡。(16)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封棉签,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17)盖上垃圾桶、污物桶、锐器盒盖,洗手、摘口罩。(18)记录。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药液顺利进入肌组织,利于药液的吸收。(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四、评价:1、是否做到准确给药。2、是否产生预期的疗效。3、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如何,护理措施的干预是否生效。4、病人是否遵从医嘱用药,是否获得并理解有关用药知识。五、注意事项:1、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3、注射部位应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4、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5、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六、相关知识:(一)一般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