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97829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案例教材说明: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节课教学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得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介绍圆的圆心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例3通过组织具体的操作活动,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一练”中让学生辨认圆内的各线段,检验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练习两题

2、主要用来检查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必要的技能。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儿童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价值的,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要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从学生的身边事开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而获得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况下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且学生对圆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我大胆放手,让学

3、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中探究体验圆的特征,获得经验体会,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树立大课程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数学课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与道德品质教育也是数学课的目标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圆

4、,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教学准备:圆规、圆形纸片、表面是圆形的物体、PPT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圆,瞧,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雄伟的建筑,精巧的工艺品,优美的舞蹈(课件出示)2、欣赏完了,有什么感受,圆真的是太美了,正如以为古希腊的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除了这些,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看到过圆吗?3、学生交流说出生活中表面是圆形的物体。4、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

5、起去认识圆,走近圆,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圆的认识)(呈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圆的初步表象。)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揭示概念1谈话: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请你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个圆。(1)学生动手画圆。(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么画的。(感知圆的基本特征,激发对认识圆的兴趣)(3)通过画圆,你能说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吗?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6、。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圆的初步感受与其他平面图形作比较,突出圆是曲线图形这一特征。)(二)学习画圆1、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专门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2、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请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什么?(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3、组织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教师适时板书示范,两脚叉开(定长)-固定针尖(定点)-旋转成圆小组各自交流画圆的情况,并反思画圆应注意什么?再次交

7、流时,引导学生总结画圆时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需要旋转一周。(通过让学生展示所画的圆,反思画圆时所出现的问题,总结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掌握画圆的方法。)4、请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4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三)、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认识圆心。(1)把你画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2)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2、认识半径。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

8、为端点画一条线段。师介绍: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半径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半径是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3、认识直径(1)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讨论。(折痕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2)我们就把这样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追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完成第87页做一做:用圆规画出半径为3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借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体会,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巩固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四)认识圆的特征1、认识了圆的圆心、

9、半径和直径,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了,请将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拿出来。2、小组合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讨论研究下列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3、初步交流:说一说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4、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发现,那么这些发现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验证这些发现是否正确呢?请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做一做。5、学生说出结果后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通过组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圆的一些主要特征。让学生把任意画出的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画、量、折等

10、方法展开研究。这里任意画的圆意味着学生手中的圆各不相同,就能为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奠定基础。画、量、折既是发现特征的方法,也是验证特征的手段。考虑到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所获得的发现可能是零散的,这里就给学生提供了四个讨论题,引导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6、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谈话:下面我们就运用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1、填表:物品名称直 径半 径手表表面1厘米易拉罐罐底2.6厘米一元硬币表面.5厘米学生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2、小明有一张圆形的纸片没有圆心,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他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操作,汇报说说想法。学生是用对折的方法找到

11、圆心的。教师提问:至少对折几次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两次)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在一个圆内,任意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3、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直径。学生动手画圆。教师参与学生中进行个别指导。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画法。(1)直径是5厘米的圆。(2)直径为10厘米的圆。教师示范用尺量,标数据,结合半径、直径的特点进行反馈、指导。画错的学生改正自己的画法。4、课本第87页的“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说明理由。(既检验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5、课本第48页第3题:填表四、课堂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2、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实际问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车轴应放在圆心的位置,这样,车轮滚动时,车轴才能保持与地面一样的距离,从而使车辆行驶平稳。)五、布置作业课本第88页第4题。六、板书设计本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有效课堂实践过程,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表现。同时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