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97671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补天尚美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路小学尚美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及册数31.女娲补天(人教版第六册)学科语文教学对象301班课时第一课时执教教师郭丽娜一教材内容分析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由此可以看出,课文只是选取原文若干片段,经过改编再创造而成的。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

2、际,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过程与方法:1.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2.从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中,发现

3、各自的表达顺序,积累生动的词句,展开想象,学习积累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为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而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美好形象。2.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魅力,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教学难点:学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加入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神奇。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神话故事感兴趣,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

4、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神话传说的特点是口耳相传,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复述能力的培养。练习复述,要有“序”,即有顺序;要有“形”,即有语言形式。那么,本课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找到顺序、运用词语、展开想象。1.品读发现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使他们在品读中获得丰富、充实的感受。在学习“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时,边读、边想,找“发现”;再各抒己见,说“发现”-生成预设:学生可能从表达的特点、语言的优美、想象的合理、句式的特点、标点符号的意义等角度说发现。 2.引读赏析法:通过画面再现,三次引读“天哪,太可怕了!”让学

5、生在不断升温的朗读中感受女娲的高大形象,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 3.角色演绎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4.画面激活法:教学“天塌地裂”、“熊熊大火”、“滚滚洪水”、“金光四射”、“五彩云霞”时,我分别出示的图片,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例如:在描述“女娲补天的经过”时,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将这过程通过自己的语言,变成生动的镜头。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及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搜集女娲

6、的资料。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谈话,感受传统文化。1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图片猜词语,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2神话故事与一般故事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劳动人民在面临很强大的自然灾害,很强大的政治统治力量,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生猜词。(师揭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共工触山、女娲补天)任何知识都是有一个系统的。课前谈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系统了解。猜词游戏,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第二,阅读教学时时处处都要渗透方法的指导。通过

7、出示一组神话故事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题目,我们就能大体了解故事内容。二揭题初读,升腾神奇色彩。1揭题导入。板书:女娲。你对女娲你了解哪些?再写“补天”。生活中,你见过补什么东西?你见过补天吗?师总结:多么神奇呀!神话故事连题目都透着浓浓的神奇色彩。2引导质疑,初读课文。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起因、经过、结果分别对应的是哪几节?(读后反馈)生汇报,师总结介绍女娲。(预设:补锅、补衣服、补轮胎、补课等等)(相机指导“娲”和“补”的写法)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问题:为什么补?(起

8、因)怎么补?(经过)补后如何?(结果)通过解题,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浓浓的神话色彩。通过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利于确定教学起点。根据课题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猜读,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检查朗读,初步感知内容。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出示第一组生字词语并检查:轰隆隆 大窟窿 塌下 燃烧 露出 挣扎 熊熊大火(分四行相机指导读音、形近字、多音字、想象记忆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带出课文(第一节)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节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几节

9、我们也尝试着练习一下。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熄灭 喷火 缺少 纯青石 冶炼 大盆引导学生读准、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学习“冶炼”。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冶炼一般指用火或其它方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四字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指名板书)3出示五彩云霞图片,带出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这么能干,奖励大家欣赏一张图片。齐读最后一节。)4用填空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概括、批注。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成五个词语。现在你能用上这五个词说说女娲补天的前因后果

10、吗?)指导学生读通句子。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一段话主要内容,从一句话逐步精炼到四个字天崩地裂或者天塌地陷、水深火热。指名板书)指导书写“冶炼”。(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先认真看老师写一遍。请同学们也写一遍。)把书读厚,由词带出句子;把书读薄,根据句子、段落内容概括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在语言的转换中能力得到培养,素养得到提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第一,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了朗读指导。第二,根据句子或段落描写的内容概括出“天崩地裂”、“炼石补天”等词,学

11、生的概括能力得到锻炼。尝试进行批注,这是很好的学法渗透。第三,根据各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又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跳一跳达到的。四围绕“可怕”,想象感悟画面。1.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如果天塌了,会是怎样的景象吗?2.出示第一节相关语句: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忍不住惊叹一句:天哪,太可怕了!读书要读出感情,有个好办法就是会想象。哪句话描写的情景最让你感到可怕,请你选择这一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等会儿请你用朗读表现出可怕。都说会读书的孩子能从文字中读出画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时的情况危急吗?想象一下,处于危险之

12、中的人们会怎么求救?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她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子女遭受灾难的折磨呢?)这四句话都是围绕“可怕”来写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可怕”的?(天、地、人)3. 指导分男女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4.真是太可怕了,作者围绕“天哪,太可怕了!”写到了听到和看到的景象,从天、地、人三个方面展现了天塌地陷、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场景,多生动啊,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就是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5.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引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13、。(补充资料)6.展开想象: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灾难终于过去了,世界会是什么模样?(模仿第一节练笔。)(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评价。生仿写天哪,真是太美好了!天空 ( );大地( );山冈( );田野( );许多人( );许多人( )。这一部分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懂得读书不仅要明白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幻化出一幅幅画面,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训练思维。“天补好了。”故事就收住了。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精神

14、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处放飞思想的语言实践点。安排学生说话、仿写练习,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而且也紧扣上文,引导学生加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补天后的“美好”。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把神话故事真正读进自己的心灵。为下一节课讲述全篇课文做准备。五存疑结课,拓展课外阅读1.师:多么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啊,多么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正因为这样,神话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女娲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并将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2.推荐淮南子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部分出自这本书。揭示下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充满期待。推荐淮南子山海经把教学引向课外,适度的拓展与链接,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设计,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还在延续。对于喜欢神话故事的同学来说,引导读书,让他们找到了神话故事的源头活水。六作业超市必做题: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句抄下来2.发挥想象练习说说故事的起因部分。选做题:1.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2.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作业设计体现了第一课时的特点,很有针对性,同时又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进行了分层,必做题突出了教学目标,选做题适当延伸和拓展。八板书设计女娲补天起因 经过 结果天崩地裂 求神灭火 幸福生活水深火热 造船救人 上山找石炼石补天九教学反思怎一个“美”字了得以女娲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