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97432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6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整理小学备考资料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作业本第27页的第2题的第(2)问习题摘录 小华下午1时40分到图书馆,17时离开图书馆回家,他最多在图书馆阅读了多长时间?典型错误(1)1时40分=13时40分 17时13时40分=3小时20分(2)17时=5时 5时1时40分=3小时20分(3)17时1时40分=15小时20分(4)答案是3小时40分疑难解析出现第一种和第二种错误的学生会计算经过的时间,但在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时遗漏了表示时间段的词语。类似错误还容易出现“下午17时”等表现形式。这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关系。采用第三种错误解答方法的学生大多数属于读

2、题很不仔细,极个别学生属于理解方面的问题。第四种错误属于计算错误。解决策略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说第一种和第二种的错误原因。部分掌握比较扎实且细心的学生一下子就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下午1时40分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分开的,要不然的话第三种答案也可以看成对的了,那不是矛盾了吗?同样17时一定要写成“下午5时”,要不然又要搞不清楚了。弄清了错误原因后向学生强调:计算经过时间前一定要统一时刻的表示方法,要么全部是24时计时法,要么全部是普通计时法,根据习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解析人刘莉亚县(市、区)学校天妃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教材第118页第9题习题摘录 一块长16米

3、,宽5米的长方形阔叶林,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它每天能制造氧气6千克,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典型错误(1)165=80(平方米) 806=15(千克)(2)165=80(平方米) 680=疑难解析 680在三年级是无法计算的,所以本来就不怎么理解的学生想当然地换成了806。也有部分学生想到了680,且比较坚定,但计算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学生把6千克换成了6000克,但依然收到了计算能力的限制。于是原本信心满满的孩子也有点无从下手了。部分孩子在解答完第一问后干脆不动笔了。两个班只有五个孩子全对。显然,这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非常棒的。解决策略根据学生的算式806=15(

4、千克),分析这是在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吗?那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借助简单的图示,让学生知道了806=15(平方米)求出的是“多少平方米的阔叶林能制造1千克的氧气”。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必须是氧气的总量除以阔叶林的面积。引导学生再一起读题,部分学生因为已经注意到单位的不同,因此将最后的“克”读得特别响。(其实一开始就有较多的学生关注到了这里,觉得这题有点麻烦。)这样一来,原本不注意的学生也加以注意了。而一开始想到680的学生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应该把6千克换算成6000克。但还有问题,600080是四年级要教学的计算内容,得到算式后,孩子们还是嚷嚷

5、着不会算。我和学生说明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计算内容,现在我们可以把这题看成600个十除以8个十,计算600除以8就可以了。商的结果不需添0。一开始就算对的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解析人刘莉亚县(市、区)学校天妃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六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书本第45页练习十一第5题习题摘录典型错误算式列成:(75+25+35+81)4=54(千米)算式列成:(75+25+35+81)3=72(千米)疑难解析1、之前做过的关于求平均数的练习题都是告诉几个数就除以几,也就是求出几个数的和就除以几,而此题要绕一个弯,得先求出4段路程的和,然后问题求的是这三天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2、学生缺乏认真审题的

6、良好习惯。看到题目中的数据马上就计算了,而没有细细分析题目的关键字。3、主要在于对平均数的概念仍不透彻。在教学平均数概念时要学生理解总数份数=平均数中“总数”“份数”的实质意义。问题当中求平均每天的路程,“份数”就是行了3天,而“总数”是行的4段路的总路程,求的是每天行的路程,而不是平均每段的路程。解决策略1、抓基础。在教学平均数概念时要学生理解总数份数=平均数中“总数”“份数”的实质意义。2、重视读题审题教学,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反复读题,理解意思,找出题目中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让学生多说,说

7、思路,说想法,培养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过后还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自己错了。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4、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5、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自己每一步都在干什么。可以和组内的伙伴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及步骤,在合作讨论中逐渐成熟思想,形成方法技能。在书写时,则时刻关注每一步的单位(单位名称法),进而检验是否正确。解析人俞 俊县(市、区)学校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六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本P33练习八习题摘录4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

8、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典型错误错误一、没有写或写错单位5305=106(次)5304=1322错误二、5304=1322 1321=133疑难解析无论是哪一种错误,其原因都是没有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更不会联系生活理解题目。因此,孩子们不知道计算出来的意义是什么。像第二种错误,分析其原因:我认为学生是把算出来的理解成了132次余2把,所以为了运完就要再运一次,所以要“+1”,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理解题目意思。解决策略策略:理解题意 理清数量关系 规范书写 在新课程的“解决问题”教学中,虽然淡化了数量关系,但更多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还

9、是把理解题意放在解决问题的首要的位置,其次我认为理清数量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像上述题目,需要帮助学生理解530把是“总数”,分“4次运”是份数,求的是“每份数”。也就是每次运多少把?通过这样的思考分析,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更清晰了。其三,我们要注重规范书写,规范书写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题意,提高正确率。同时规范的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解析人金雅明县(市、区)学校实验小学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堂作业本三下19页习题摘录4.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有插图)(1

10、)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典型错误全班62人,完全正确的有18人。错误率相对比较高,第二问错的比较多。1256=360(只)125610=3600(只)疑难解析1. 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感觉这样的题目离孩子门的生活很接近,充满了童趣。实际上,现在的孩子连蝴蝶都很少接触,更不要说制作蝴蝶标本了。2. 形式上文字图形同时呈现当文字和图形同时呈现的时候,孩子们关注的信息就复杂了,有部分孩子要么只关注数字,要么更关注图上的信息了。这样的题目对孩子视觉上的冲击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难度就加大了。3. 数学的逻辑

11、思维能力落或者不灵活这个题目需要一般的逻辑思维,同时第二问又不拘泥于一般的逻辑思维,相对较为灵活。求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可以先求总数,同时还可以先求一天做了几盒,再求一天做了几只。第二问可以先求一共做了几只,再求一共需要多少时间,也可以先求一天需要多少时间,再求6天需要多少时间。4. 选择信息的能力不强当信息量比较多,让学生自己选择。三年级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他们没有很强的数学思维,需要他们选择信息进行计算的时候,对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这样不止一问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解决策略1. 增强孩子的生活经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

12、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新课标也提出了“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说明了数学和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给孩子们渗透一些数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的内驱力。2.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数学活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一种充满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活动,解决数学问题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而孩子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方法的习得,能力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活动自己的大脑,让他们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

13、思维。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是这样。3. 贯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题能力解决问题是相当综合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整合了单元之间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学科之间的知识。特别需要良好的读题能力,跟语文学科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读题解题能力,读题是基础,审题是关键,特别是需要选择信息的题目,更需要孩子们敏锐的目光,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贯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题能力。解析人沈 长县(市、区)学校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本62页练习十四第12题习题摘录典型错误平湖实验小学301班共61人,其中1人不计。第一次:学生在学习

14、了口算和估算后所做的练习。结果:全班56人一致做成200204000(千克);只有4人正确:200204000(千克)10040004100(千克)200204000(千克)40001004100(千克)第二次:复习阶段我又让学生做了这个练习题。结果:做对的有47人,占78.33%。做错的有13人,还占21.67%。疑难解析究其原因:1. 学生受到思维定势迁移的影响,前面练习中的题目都是直接一步计算,思维不需要转弯,学生也就按部就班,没有用心思考,更没有进行检验。2. 由于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要到第八单元才学习,学生还没有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虽然课本有插图,但当文字和图形同时呈现的时候,孩子们关

15、注的信息就复杂了,有部分孩子要么只关注数字,要么更关注图上的信息了。这样的题目对孩子视觉上的冲击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难度反而加大了。本来有了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题目的意思,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没想到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水平。3.学生的学习习惯、读题审题能力都很欠缺。看到题目中的两个数据马上就计算了,而没有细细分析题目的关键句和关键字。解决策略1.利用图形结合,化难为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与形本是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少直觉,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因此,利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象从小到大增加的重量很重要。教师可以出示线段图: 小象出生的体重 小象慢慢长大的重量 长大后大象的体重这样就可以将大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