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们怎样学地理讲学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96677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我们怎样学地理讲学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我们怎样学地理讲学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我们怎样学地理讲学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我们怎样学地理讲学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我们怎样学地理讲学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州市第十四中学“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教与学师生共用”讲学稿主备人:李延娜 日期: 2010 年 8 月 28日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审稿通过七年级地理组课型新授课题1.2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时1教与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注记的含义,明确正确的空间概念,介绍了学习地理常用的四种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举例与互动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的了解,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分析教与学重点 学会看地图教与学难点 尝试从学校的平面图,感受地图上的比例尺、

2、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的作用。教与学策略和方法举例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前活动预习第一章第二节,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本讲学稿情景导入: 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地理呢?新知梳理、明确目标:我们怎样学地理一、 学会看地图1、地图的制作与分类2、地图的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二、如何搜集地理信息三、如何思考地理问题四、如何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1、地理观察的主要对象2、野外旅行的准备、旅行的内容与方式自学讨论、质疑探究: 读课本第9页的图1-15和图1-16,回答问题:1、 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较大,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较小?2、 想一想

3、,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内容简单?3、 量一量北京与天津之间大约相距多少千米?典型例题:依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填写下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厘米1:5 000 000180千米1:6 000 00050厘米2 000千米考点链接: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是( )A、1:20 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0千米C、0 20Km D、1:200 000过关检测:基础巩固:1、下面是小倩同学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收集地理信息B、欣赏大自然C、看地图D、只要记忆无需理解2、在野外我们经常要寻找方向下列在野外定方向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指南针平放,磁

4、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B、清朗的夜晚,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C、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D、把手表平放,让磁针对准太阳,表盘中心与12点连线所指方向大致就是南方3、指示正北方向的星星是( )A、太阳 B、月亮 C、北极星 D、火星4、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10 000 000,则两地间实际距离是( )A、300千米 B、3000千米 C、30千米 D、3千米5、若A,B两地图上距离3厘米,实际距离120千米,则比例尺正确的是( )A、1:40 000 000 B、1/40 000C、四百万分之一D、1/400 00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越大,

5、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因而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B、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因而表示的内容就越简单。C、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因而表示的内容就越简单。D、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因而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7、有关图例说法正确是( )A、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N 甲 乙 丙B、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C、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字D、图例是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缩影8、下列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南方 B、甲在乙的东方C、丙在乙的西南方 D、丙在甲的西北方强化提高: 右图为“某村庄示意图”,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自东向西B、东北-西南C、东南-西北D、自南向北拓展延伸: 2010年8 月10日深夜,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很多学校成为一片废墟。为了让学生早日重返校园,某公司想捐建一所学校。校园时这样设计的:“学校大门朝南,一进校门穿过一条宽敞的通道,就是教学大楼;大楼的后面是宿舍、食堂等生活区;东侧是400米跑道的运动场;西侧建有实验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地图的基本要求,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 谈谈你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课后活动:完成本讲学稿安全小提示:注意防水,过马路注意安全教与学后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